一种润滑泵泵座及润滑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76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泵泵座及润滑泵。润滑泵包括泵座和油箱,泵座包括与油箱围成有密封的油腔的座体,座体底部设有注油口,注油口开口朝上且偏心设置,油箱或者座体上设有排气通道,座体内设置有导流板。在向润滑泵注油时,油脂从注油口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在导流板的压迫下首先沿水平方向向距离注油口较远位置处移动以达到水平铺开,使得油腔内的油脂整体升高,这样,油腔内的油脂在积累升高过程中能够将座体内的空气更好的向上部驱赶,并由排气通道排出至外界。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进入油箱的油脂中的空气含量,提高了润滑泵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泵泵座及润滑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泵泵座及润滑泵。
技术介绍
润滑泵作为一种润滑设备,主要用于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润滑,以降低机械设备之间的摩擦阻力,减缓磨损,润滑泵通常包括油箱与泵座,泵座包括座体以及泵芯组件,油箱内的油脂通过泵芯组件输送到待润滑部位进行润滑,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2089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润滑泵的泵芯组件,该泵芯组件包括泵芯本体、柱塞、偏心轴、轴套以及电机,柱塞可移动的装配在泵芯本体上,偏心轴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偏心轴通过轴套与柱塞相连,轴套随偏心轴的转动而沿偏心轴的径向往复摆动,使得柱塞沿泵芯本体的轴向往复移动,在偏心轴转动的过程中,偏心距的存在使得泵芯组件的工作腔的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油脂能够不断的从油箱进入泵芯组件的工作腔,然后从泵芯组件的工作腔压出至待润滑机械设备。针对润滑泵的油箱,一般包括弹簧活塞式油箱和搅杆式油箱,弹簧活塞式油箱通过活塞下行将油脂顶推至泵芯组件的工作腔,而搅杆式油箱中不再设有活塞,而是设置有油刮板,油刮板能够在转动时向下挤压油脂进入泵芯组件多的工作腔,同时将油脂中的大气泡破碎,针对上述两种油箱,若加注口设置在泵座下部,在向润滑泵的油箱中首次加注油脂时,通过该加注口进行加注,泵座的座体上设置有与加注口连通的注油口,且座体与油箱围成密封的油腔,油脂经过加注口、注油口进入座体,并在座体上部的油腔内积累,最后进入油箱,在进入座体上部油腔的过程中,由于油脂的粘稠性较大,比较硬,流动性差,且注油口通常偏心设置,油脂在离开注油口后会首先聚集在注油口附近并一直向上运动,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碰到配油盘时才会沿着配油盘向四周水平铺开再向周围扩散,在油脂扩散到距离注油口较远位置时容易包裹空气,使得进入油箱的油脂内存在气泡,油脂中一旦混入空气,容易造成润滑泵在使用时抽空,影响泵座对油脂输送量的准确控制,进而造成待润滑机械设备的润滑效果较差,也间接的加快了待润滑机械设备的磨损,造成相应的损失。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从注油口多次充入油脂以排出累积油脂中的空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泵泵座,以解决由泵座向油箱加注油脂时排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润滑泵泵座的润滑泵,以解决向润滑泵加注油脂时排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润滑泵泵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泵泵座,包括用于与油箱围成密封的油腔的座体,座体底部设有用于与油腔连通以向油腔内注油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开口朝上且偏心设置,座体内设置有遮挡在注油口上方用于使注入的油脂水平铺开的导流板。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脂在由注油口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在导流板的压迫下首先沿水平方向向距离注油口较远位置处移动以达到水平铺开,使得油腔内的油脂整体升高,油腔内的油脂在积累升高过程中能够将座体内的空气更好的向上部驱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进入油箱的油脂中的空气含量,提高了排气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侧壁上靠近注油口设置的部分与导流板的边沿贴合。这样进一步的保证了油脂在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尽可能的首先向远离注油口的方向流动,而不在注油口附近聚集。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设有在首次注油时连通油腔与外界的排气通道和在首次注油完成后关闭排气通道的封堵结构。油脂在由注油口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逐渐积累以使油脂的高度上升,同时将油腔内的空气向上赶,向上的空气经过排气通道被排出至外界,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空气在油腔内的残留,提高了由泵座向油箱加注油脂时的排气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为设置在座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的内侧孔口连接有水平延伸布置的环形排气管,环形排气管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排气口。多个间隔设置的排气口能够尽量避免油脂堵住排气通道,方便了油腔内空气的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排气管的至少一个排气口朝上。这样能够尽可能抬高排气口的位置,进而排出油腔内的空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润滑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泵,包括泵座和固定在泵座上的油箱,泵座包括与油箱围成有密封的油腔的座体,座体底部设有与油腔连通以向油腔内注油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开口朝上且偏心设置,座体内设置有遮挡在注油口上方用于使注入的油脂水平铺开的导流板。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向润滑泵注油时,油脂首先从注油口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在导流板的压迫下首先沿水平方向向距离注油口较远位置处移动以达到水平铺开,使得油腔内的油脂整体升高,油腔内的油脂在积累升高过程中能够将座体内的空气更好的向上部驱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进入油箱的油脂中的空气含量,提高了排气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侧壁上靠近注油口设置的部分与导流板的边沿贴合。这样进一步的保证了油脂在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尽可能的首先向远离注油口的方向流动,而不在注油口附近聚集。进一步地,油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活塞,油箱或者座体上设有在首次注油时连通油腔与外界的排气通道和在首次注油完成后关闭排气通道的封堵结构。油脂在由注油口进入座体上部的油腔后,逐渐积累以使油脂的高度上升,同时将油腔内的空气向上赶,向上的空气经过排气通道被排出至外界,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空气在油腔内的残留,提高了由泵座向油箱加注油脂时的排气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为设置在油箱或者座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的内侧孔口连接有水平延伸布置的环形排气管,环形排气管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排气口。多个间隔设置的排气口能够尽量避免油脂堵住排气通道,方便了油腔内空气的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排气管上的至少一个排气口朝上,所述活塞处于下极限位置时与排气管上朝上的排气口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排气口朝上能够尽可能抬高排气口的位置,进而排空油腔内的空气;而间隔设置使得活塞不会堵住排气管的排气口,保证了排气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泵的剖视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泵的剖视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泵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1中润滑泵泵座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泵泵座的俯视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泵泵座的俯视图二(无柱塞、泵芯壳体);图7为图5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环形排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润滑泵中的环形排气管的主视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润滑泵泵座,101-座体,2-油箱,201-箱体,202-活塞,3-排气孔,4-环形排气管,401-排气口,5-导流板,501-通孔,6-注油口,7-柱塞,8-偏心轴,9-电机,10-配油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对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润滑泵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润滑泵包括润滑泵泵座1和固定在润滑泵泵座1上的油箱2,润滑泵泵座1的上侧具有座体101,座体101与油箱2围成密封的油腔,座体101的底部设有与油腔连通以向油腔内注油的注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泵,包括泵座和固定在泵座上的油箱,泵座包括与油箱围成有密封的油腔的座体,座体底部设有与油腔连通以向油腔内注油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开口朝上且偏心设置,其特征在于:座体内设置有遮挡在注油口上方用于使注入的油脂水平铺开的导流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泵,包括泵座和固定在泵座上的油箱,泵座包括与油箱围成有密封的油腔的座体,座体底部设有与油腔连通以向油腔内注油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开口朝上且偏心设置,其特征在于:座体内设置有遮挡在注油口上方用于使注入的油脂水平铺开的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侧壁上靠近注油口设置的部分与导流板的边沿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油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活塞,油箱或者座体上设有在首次注油时连通油腔与外界的排气通道和在首次注油完成后关闭排气通道的封堵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为设置在油箱或者座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的内侧孔口连接有水平延伸布置的环形排气管,环形排气管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排气管上的至少一个排气口朝上,所述活塞处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进旺赵民章李建华刘彦菲李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