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36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6
一种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实现了连续输送混凝土物料,提高了供料效率,也避免了采用螺旋运输机出现卡涩的问题;同时兼顾了装置的安全性。本装置实现了连续输送混凝土物料,提高了供料效率,也避免了采用螺旋运输机出现卡涩的问题;同时兼顾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供料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型混凝土重力坝、通航船闸、发电厂房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垂直入仓手段多种多样,传统的混凝土供料装置采用了螺旋给料机进行输送,例如20-10型螺旋给料机,可实现混凝土的连续输送。但螺旋给料机具有结构复杂,叶片、机壳磨损易磨损卡顿,能耗高等缺点,适应搅拌车供料,对自卸汽车和翻斗车运料的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够满足自卸汽车和翻斗车给料,又能够进行连续输送混凝土,还能兼顾安全性能的供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实现了连续输送混凝土物料,提高了供料效率,也避免了采用螺旋运输机出现卡涩的问题;同时兼顾了装置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包括登车桥,登车桥连接卸车平台,卸车平台边缘设有卸料斗装置,卸料斗装置底部设有连续卸料机构,连续卸料机构下方设有输送带。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卸料斗装置包括内漏斗和外漏斗,连续卸料机构设置在内漏斗底部且位于外漏斗内部;连续卸料机构包括转筒,转筒边缘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绕转筒轴线环形设置,转筒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电机设置在外漏斗的外壁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隔板上设有耙杆,内漏斗底部的出口处开设有条形槽,耙杆与条形槽相适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内漏斗底部的出口呈弧形结构,隔板外端边缘与内漏斗底部出口的下边缘相接触。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耙杆为多个,多个耙杆线性排列,条形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条形槽线性排列,条形槽位于内漏斗底部出口的两侧。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卸车平台边缘且位于卸料斗装置下方设有卸料槽,卸料斗装置通过支柱固定在卸料槽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卸料斗装置侧部设有可转动式滑槽门,可转动式滑槽门位于卸车平台一侧,可转动式滑槽门通过合页与卸料斗装置连接,可转动式滑槽门两边设有挡板,两个挡板平行设置,且两个挡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卸料斗装置上边缘的宽度,挡板上设有限位机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挡板外侧的限位柱,以及设在卸料斗装置内壁的限位杆,可转动式滑槽门开启后由限位柱限定开启角度,可转动式滑槽门关闭后由限位杆限位闭合角度。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可转动式滑槽门设有门锁。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自卸车从登车桥开上卸车平台,再将运输的混凝土料倾斜倒入卸料斗装置,卸料斗装置通过连续卸料机构将物料连续地排入输送带,同时耙杆旋转的过程中,不停地对混凝土物料进行翻耙,这样利于物料的下泄。输送带连续地进行输送,输送带用于将物料送至胎带机受料口内,从而实现了连续输送混凝土物料,提高了供料效率,也避免了采用螺旋运输机出现卡涩的问题。2、为了保证自卸车的车厢能够向卸料斗装置倾倒,同时避免操作人员或其他无关人员掉落至卸料斗装置内,则在本装置不使用的情况下,可转动式滑槽门则为关闭状态,当本装置使用时,可转动式滑槽门打开,并且能够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利于自卸车倾倒,可转动式滑槽门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卸料斗装置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卸料斗装置外观结构图图一;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卸料斗装置外观结构图图二。图中:登车桥1、卸车平台2、卸料斗装置3、外漏斗31、内漏斗32、条形槽33、输送带4、连续卸料机构5、转筒51、隔板52、驱动电机53、耙杆54、卸料槽6、可转动式滑槽门7、挡板71、限位柱72、限位杆73、门锁8。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包括登车桥1,登车桥1连接卸车平台2,卸车平台2边缘设有卸料斗装置3,卸料斗装置3底部设有连续卸料机构5,连续卸料机构5下方设有输送带4。如图1所示,自卸车从登车桥1开上卸车平台2,再将运输的混凝土料倾斜倒入卸料斗装置3,卸料斗装置3通过连续卸料机构5将物料连续地排入输送带4,输送带4连续地进行输送,输送带4用于将物料送至胎带机受料口内,从而实现了连续输送混凝土,提高了供料效率。输送带4为皮带运输机。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卸料斗装置3包括内漏斗32和外漏斗31,连续卸料机构5设置在内漏斗32底部且位于外漏斗31内部;连续卸料机构5包括转筒51,转筒51边缘设有多个隔板52,多个隔板52绕转筒51轴线环形设置,转筒51通过驱动电机53驱动转动,驱动电机53设置在外漏斗31的外壁处。本技术方案中的连续卸料机构5代替了传统的闸阀或蝶阀,其目的在于,闸阀或蝶阀在开合过程中,物料下泄的量不一致,而且当闸阀或蝶阀开度一定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局部堵塞,导致了卸料过程中,物料下落的量忽大忽小,下料不均匀,下料量也不易控制。另外,采用闸阀或蝶阀,以及螺旋运输机,都会出现卡涩现象。而本技术方案的连续卸料机构5,通过旋转的转筒51和隔板52,将物料连续地向输送带4给料,其速度以控制,下料量也好控制。进一步地,隔板52上设有耙杆54,内漏斗32底部的出口处开设有条形槽33,耙杆54与条形槽33相适配。为了保证下料量不易过大,内漏斗32底部的出口的口径不易过大,当所述的出口开度不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物料堵塞,这采用了耙杆54,耙杆54旋转的过程中,不停地对混凝土物料进行翻耙,这样利于物料的下泄。进一步地,内漏斗32底部的出口呈弧形结构,隔板52外端边缘与内漏斗32底部出口的下边缘相接触。进一步地,耙杆54为多个,多个耙杆54线性排列,条形槽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条形槽33线性排列,条形槽33位于内漏斗32底部出口的两侧。如图2所示,耙杆54分为两组设计,两组耙杆54位于转筒51两侧。进一步地,卸车平台2边缘且位于卸料斗装置3下方设有卸料槽6,卸料斗装置3通过支柱固定在卸料槽6上。进一步地,卸料斗装置3侧部设有可转动式滑槽门7,可转动式滑槽门7位于卸车平台2一侧,可转动式滑槽门7通过合页与卸料斗装置3连接,可转动式滑槽门7两边设有挡板71,两个挡板71平行设置,且两个挡板71之间的间距小于卸料斗装置3上边缘的宽度,挡板71上设有限位机构。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挡板71外侧的限位柱72,以及设在卸料斗装置3内壁的限位杆73,可转动式滑槽门7开启后由限位柱72限定开启角度,可转动式滑槽门7关闭后由限位杆73限位闭合角度。挡板71为扇形挡板,设置可转动式滑槽门7目的在于: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保证自卸车的车厢能够向卸料斗装置3倾倒,则卸料斗装置3的安装高度不宜过高,如果在本装置没有使用的情况下,避免操作人员或其他无关人员掉落至卸料斗装置3内,则在本装置不使用的情况下,可转动式滑槽门7则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包括登车桥(1),登车桥(1)连接卸车平台(2),其特征在于:卸车平台(2)边缘设有卸料斗装置(3),卸料斗装置(3)底部设有连续卸料机构(5),连续卸料机构(5)下方设有输送带(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包括登车桥(1),登车桥(1)连接卸车平台(2),其特征在于:卸车平台(2)边缘设有卸料斗装置(3),卸料斗装置(3)底部设有连续卸料机构(5),连续卸料机构(5)下方设有输送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斗装置(3)包括内漏斗(32)和外漏斗(31),连续卸料机构(5)设置在内漏斗(32)底部且位于外漏斗(31)内部;连续卸料机构(5)包括转筒(51),转筒(51)边缘设有多个隔板(52),多个隔板(52)绕转筒(51)轴线环形设置,转筒(51)通过驱动电机(53)驱动转动,驱动电机(53)设置在外漏斗(31)的外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52)上设有耙杆(54),内漏斗(32)底部的出口处开设有条形槽(33),耙杆(54)与条形槽(33)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漏斗(32)底部的出口呈弧形结构,隔板(52)外端边缘与内漏斗(32)底部出口的下边缘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输送混凝土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耙杆(54)为多个,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雷徐建明李新明李超燕邱忠平朱皓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