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82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污织带,属于织带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以及与外表层缝合连接的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由防污复合纱线采用缎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缎纹组织增强亲肤层的整体结构柔软性和透气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通过羽纱、芯纱之间连接方式,使得防污复合纱线外侧分布大量的羽纱,利用防污纱、抗菌纱、弹性纱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羽纱具有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进而利用羽纱与皮肤相接触,使得防污复合纱线起到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效果,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污织带
本技术公开一种防污织带,属于织带生产

技术介绍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经、纬线相互交织制成的平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带品种繁多,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但是,现有的织带大多数采用的是通用型的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和装饰作用,也能改变具体的力学性质如拉力和剪切力,但是不具备针对性的结构。在服饰的应用中,现有的织带不具备良好的防污功能,造成人们身体上形成的污垢和油渍容易粘附在织带上,影响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污织带,通过缎纹组织增强亲肤层的整体结构柔软性和透气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通过羽纱、芯纱之间连接方式,使得防污复合纱线外侧分布大量的羽纱,利用防污纱、抗菌纱、弹性纱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羽纱具有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进而利用羽纱与皮肤相接触,使得防污复合纱线起到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效果,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污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以及与外表层缝合连接的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由防污复合纱线采用缎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所述防污复合纱线包括羽纱、芯纱,两根所述芯纱交叉形成空槽,所述羽纱设置有若干个,并且羽纱两两交叉穿过空槽,所述羽纱被夹持固定在空槽上,所述羽纱包括防污纱、抗菌纱、弹性纱,所述抗菌纱与弹性纱相互螺旋缠绕,所述防污纱螺旋缠绕在抗菌纱与弹性纱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缎纹组织增强亲肤层的整体结构柔软性和透气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通过羽纱、芯纱之间连接方式,使得防污复合纱线外侧分布大量的羽纱,利用防污纱、抗菌纱、弹性纱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羽纱具有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进而利用羽纱与皮肤相接触,使得防污复合纱线起到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效果,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优选的,所述抗菌纱与弹性纱均采用S型加捻方式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纱与弹性纱均采用相同的加捻方式,增强抗菌纱与弹性纱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优选的,所述芯纱与防污纱均采用纳米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纤维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从而赋予芯纱和防污纱良好的防污性。优选的,所述抗菌纱采用甲壳素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壳素纤维具有杀菌抗菌的特点,从而赋予抗菌纱良好的杀菌抗菌效果。优选的,所述弹性纱采用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赋予弹性纱良好的弹性恢复力。优选的,所述外表层上开设有透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透气孔增强外表层的透气性。优选的,所述外表层内部设置有芬香微胶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芬香微胶囊具有散发芬香气味的效果,从而抑制汗水带来的异味。优选的,所述外表层采用涤纶纤维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高、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等优点,从而使得外表层具有的结构强度高以及保形性和耐热性好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缎纹组织增强亲肤层的整体结构柔软性和透气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通过羽纱、芯纱之间连接方式,使得防污复合纱线外侧分布大量的羽纱,利用防污纱、抗菌纱、弹性纱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羽纱具有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进而利用羽纱与皮肤相接触,使得防污复合纱线起到良好的防污、抗菌和弹性效果,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污织带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防污织带的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防污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羽纱、芯纱和空槽之间的连接关系;图3为本技术羽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防污纱、抗菌纱和弹性纱之间的连接关系。附图标记:1、透气孔;2、外表层;3、亲肤层;4、防污复合纱线;5、羽纱;6、芯纱;7、空槽;8、防污纱;9、抗菌纱;10、弹性纱;11、芬香微胶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防污织带,包括织带主体,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2以及与外表层2缝合连接的亲肤层3,利用缝合连接增强外表层2与亲肤层3之间的连接柔软性,亲肤层3由防污复合纱线4采用缎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利用缎纹组织增强亲肤层3的整体结构柔软性和透气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防污复合纱线4包括羽纱5、芯纱6,两根芯纱6交叉形成空槽7,羽纱5设置有若干个,并且羽纱5两两交叉穿过空槽7,然后两根芯纱6相互加捻,使得羽纱5被夹持固定在空槽7上,从而防污复合纱线4成型后,羽纱5分布在防污复合纱线4的外侧,利用羽纱5减小防污复合纱线4两两之间形成的孔隙,从而减小人们身上油污渗入织带内部的概率,提高织带自身防污性,并且芯纱6采用纳米纤维制成,纳米纤维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从而赋予芯纱6良好的防污性,利用芯纱6增强防污复合纱线4的防污性,提高亲肤层3自身防污效果,并且羽纱5包括防污纱8、抗菌纱9、弹性纱10,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相互螺旋缠绕,利用螺旋缠绕增强抗菌纱9与弹性纱1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抗菌纱9与弹性纱10均采用S型加捻方式制成,利用相同的加捻方式,进一步增强抗菌纱9与弹性纱1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从而保证羽纱5的内部结构牢固性,防污纱8螺旋缠绕在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的外侧,利用螺旋缠绕增强防污纱8的连接牢固性,并且防污纱8采用纳米纤维制成,利用防污纱8螺旋缠绕使得在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的外侧形成防污层,从而提高羽纱5的防污性,并且抗菌纱9采用甲壳素纤维制成,甲壳素纤维具有杀菌抗菌的特点,从而赋予抗菌纱9良好的杀菌抗菌效果,利用抗菌纱9减小细菌在羽纱5上滋生,提高人们的使用效果,并且弹性纱10采用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成,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和耐汗性,从而赋予弹性纱10良好的弹性恢复力和耐汗性,利用弹性恢复力使得羽纱5整体结构具有弹性力,提高羽纱5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利用耐汗性保证人们的汗水不会侵蚀羽纱5的弹性力。外表层2上开设有透气孔1,利用透气孔1增强外表层2的透气性,提高织带的使用舒适度,并且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2)以及与外表层(2)缝合连接的亲肤层(3),所述亲肤层(3)由防污复合纱线(4)采用缎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所述防污复合纱线(4)包括羽纱(5)、芯纱(6),两根所述芯纱(6)交叉形成空槽(7),所述羽纱(5)设置有若干个,并且羽纱(5)两两交叉穿过空槽(7),所述羽纱(5)被夹持固定在空槽(7)上,所述羽纱(5)包括防污纱(8)、抗菌纱(9)、弹性纱(10),所述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相互螺旋缠绕,所述防污纱(8)螺旋缠绕在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2)以及与外表层(2)缝合连接的亲肤层(3),所述亲肤层(3)由防污复合纱线(4)采用缎纹组织方式编织而成,所述防污复合纱线(4)包括羽纱(5)、芯纱(6),两根所述芯纱(6)交叉形成空槽(7),所述羽纱(5)设置有若干个,并且羽纱(5)两两交叉穿过空槽(7),所述羽纱(5)被夹持固定在空槽(7)上,所述羽纱(5)包括防污纱(8)、抗菌纱(9)、弹性纱(10),所述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相互螺旋缠绕,所述防污纱(8)螺旋缠绕在抗菌纱(9)与弹性纱(10)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纱(9)与弹性纱(10)均采用S型加捻方式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传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世联达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