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4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燃织带,属于织带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连接层,所述外表层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表层对称安装于连接层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阻燃涂层增强织带的阻燃效果,同时采用抗拉纱线、杀菌纱线、阻燃纱线、耐磨纱线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纱线束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从而赋予外表层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提高织带的使用效果,并且通过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经线的编织方式,使得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形成空腔,增强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的弹性力,从而提高织带的整体的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织带
本技术公开一种阻燃织带,属于织带生产

技术介绍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带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因为织带的应用场合非常广泛,但织带毕竟作为一种由纱线为原料的织物,它的阻燃性能差,尤其是在消防救援中使用的防护带或在生产领域中的输送带,其使用的环境可能会接触到明火,此时织带则容易被引燃,对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对设备造成破坏;并且织带弹性效果较差,造成降低人们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阻燃织带,利用阻燃涂层增强织带的阻燃效果,同时采用抗拉纱线、杀菌纱线、阻燃纱线、耐磨纱线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纱线束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从而赋予外表层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提高织带的使用效果,并且通过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经线的编织方式,使得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形成空腔,增强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的弹性力,从而提高织带的整体的弹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阻燃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连接层,所述外表层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表层对称安装于连接层的两侧,所述外表层与连接层缝合连接,所述外表层远离连接层的一侧涂覆有阻燃涂层,所述外表层采用第一纱线束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束包括抗拉纱线、杀菌纱线、阻燃纱线、耐磨纱线,所述抗拉纱线与杀菌纱线平行设置,所述阻燃纱线螺旋缠绕抗拉纱线和杀菌纱线的外侧,所述耐磨纱线螺旋缠绕在阻燃纱线的外侧,所述连接层由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经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纬线与第二纬线间隔分布,所述经线采用过一根第一纬线压一根第二纬线或压一根第一纬线过一根第二纬线,再过一根第一纬线压一根第二纬线或压一根第一纬线过一根第二纬线的方式循环编织,所述第一纬线的直径小于第二纬线的直径,使得连接层上形成凸起,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阻燃涂层增强织带的阻燃效果,同时采用抗拉纱线、杀菌纱线、阻燃纱线、耐磨纱线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纱线束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从而赋予外表层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提高织带的使用效果,并且通过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经线的编织方式,使得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形成空腔,增强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的弹性力,提高织带的整体的弹性。优选的,所述阻燃涂层采用二氧化钛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钛具有耐热、耐火阻燃的特性,从而可以为外表层起到一层屏障作用。优选的,所述抗拉纱线采用亚麻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麻纤维具有强度高的特点,从而增强抗拉纱线的抗拉伸强度。优选的,所述杀菌纱线采用竹炭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杀菌、抑制细菌的效果,同时具有耐磨性,从而赋予杀菌纱线杀菌效果和耐磨特点。优选的,所述阻燃纱线采用预氧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氧纤维是碳纤维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品,具有高阻燃性,优良的热稳定性,在燃烧中纤维不融、不软化收缩、无融滴,隔热效果好,耐酸碱腐蚀、耐热辐射性能好,可以提高阻燃纱线自身的阻燃能力,有效吸收和降低燃烧物表面热辐射,从而提高阻燃纱线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耐磨纱线采用聚酰胺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酰胺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弹性回复率好的特点,从而赋予耐磨纱线良好的耐磨性和弹性回复性。优选的,所述第二纬线包括隔热纤维、弹性纤维,所述隔热纤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隔热纤维螺旋缠绕在弹性纤维上形成第二纬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热纤维、弹性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增强第二纬线的整体结构强度,并起到保护弹性纤维的效果。优选的,所述隔热纤维采用聚四氟乙烯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赋予隔热纤维隔热性。优选的,所述弹性纤维采用氨纶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力,赋予弹性纤维弹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阻燃涂层增强织带的阻燃效果,同时采用抗拉纱线、杀菌纱线、阻燃纱线、耐磨纱线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纱线束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从而赋予外表层抗拉、杀菌、阻燃、耐磨的特点,提高织带的使用效果,并且通过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经线的编织方式,使得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形成空腔,增强连接层与外表层之间的弹性力,从而提高织带的整体的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阻燃织带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阻燃织带的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第一纱线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抗拉纱线、杀菌纱线、阻燃纱线和耐磨纱线之间的连接方式;图3为本技术连接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和经线之间的编织方式;图4为本技术第二纬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隔热纤维和弹性纤维的连接方式。附图标记:1、阻燃涂层;2、外表层;3、连接层;4、空腔;5、凸起;6、第一纱线束;7、抗拉纱线;8、杀菌纱线;9、阻燃纱线;10、耐磨纱线;11、第一纬线;12、第二纬线;13、经线;14、隔热纤维;15、弹性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阻燃织带,包括织带主体,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2、连接层3,外表层2设置有两个,外表层2对称安装于连接层3的两侧,外表层2与连接层3缝合连接,利用缝合连接增强外表层2与连接层3之间的连接柔软性,提高织带的整体使用舒适度,并且外表层2远离连接层3的一侧涂覆有阻燃涂层1,阻燃涂层1采用二氧化钛制成,二氧化钛具有耐热、耐火阻燃的特性,从而可以为外表层2起到一层屏障作用,提高织带的阻燃性,外表层2采用第一纱线束6编织而成,第一纱线束6包括抗拉纱线7、杀菌纱线8、阻燃纱线9、耐磨纱线10,抗拉纱线7与杀菌纱线8平行设置,阻燃纱线9螺旋缠绕抗拉纱线7和杀菌纱线8的外侧,利用阻燃纱线9起到固定抗拉纱线7和杀菌纱线8之间的连接,并且阻燃纱线9采用预氧纤维制成,预氧纤维是碳纤维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品,具有高阻燃性,优良的热稳定性,在燃烧中纤维不融、不软化收缩、无融滴,隔热效果好,耐酸碱腐蚀、耐热辐射性能好,可以提高阻燃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2)、连接层(3),所述外表层(2)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表层(2)对称安装于连接层(3)的两侧,所述外表层(2)与连接层(3)缝合连接,所述外表层(2)远离连接层(3)的一侧涂覆有阻燃涂层(1),所述外表层(2)采用第一纱线束(6)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束(6)包括抗拉纱线(7)、杀菌纱线(8)、阻燃纱线(9)、耐磨纱线(10),所述抗拉纱线(7)与杀菌纱线(8)平行设置,所述阻燃纱线(9)螺旋缠绕抗拉纱线(7)和杀菌纱线(8)的外侧,所述耐磨纱线(10)螺旋缠绕在阻燃纱线(9)的外侧,所述连接层(3)由第一纬线(11)、第二纬线(12)、经线(1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纬线(11)与第二纬线(12)间隔分布,所述经线(13)采用过一根第一纬线(11)压一根第二纬线(12)或压一根第一纬线(11)过一根第二纬线(12),再过一根第一纬线(11)压一根第二纬线(12)或压一根第一纬线(11)过一根第二纬线(12)的方式循环编织,所述第一纬线(11)的直径小于第二纬线(12)的直径,使得连接层(3)上形成凸起(5),所述凸起(5)之间形成空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2)、连接层(3),所述外表层(2)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表层(2)对称安装于连接层(3)的两侧,所述外表层(2)与连接层(3)缝合连接,所述外表层(2)远离连接层(3)的一侧涂覆有阻燃涂层(1),所述外表层(2)采用第一纱线束(6)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束(6)包括抗拉纱线(7)、杀菌纱线(8)、阻燃纱线(9)、耐磨纱线(10),所述抗拉纱线(7)与杀菌纱线(8)平行设置,所述阻燃纱线(9)螺旋缠绕抗拉纱线(7)和杀菌纱线(8)的外侧,所述耐磨纱线(10)螺旋缠绕在阻燃纱线(9)的外侧,所述连接层(3)由第一纬线(11)、第二纬线(12)、经线(13)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纬线(11)与第二纬线(12)间隔分布,所述经线(13)采用过一根第一纬线(11)压一根第二纬线(12)或压一根第一纬线(11)过一根第二纬线(12),再过一根第一纬线(11)压一根第二纬线(12)或压一根第一纬线(11)过一根第二纬线(12)的方式循环编织,所述第一纬线(11)的直径小于第二纬线(12)的直径,使得连接层(3)上形成凸起(5),所述凸起(5)之间形成空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传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世联达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