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860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包括用于结晶分离得到3,4‑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用于结晶分离得到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I;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都包含顺次进行的物料混合、降温结晶、固液分离、溶液蒸发和冷凝回收五道工序;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一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I的物料混合工序,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二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的物料混合工序;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或乙酸乙酯,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的溶剂为庚烷、四氯化碳、环己烷或正己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应用在染料、医药、农药等领域。其中,3,4-二氯硝基苯可用于合成邻氯对硝基苯胺、3,4-二氯苯胺、3-氯-4-氟苯胺、2,4-二氯氟苯等,2,3-二氯硝基苯可用于合成1,2,3-三氯苯、2,6-二氯氟苯、2,6-二氯苯腈等。邻二氯苯混酸硝化是生产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主要方法。由于该方法得到的是混合物,所以需要能够分离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有效方法。然而,两者的沸点非常相近,采用常规精馏方法分离时,理论塔板很多,能耗很高;两者会形成低共融物,熔融结晶的分离效果受共融物组成的限制。为此,专利文献中报道了一些其它的分离方法。例如:专利US3144476A提到了反应精馏方法,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同时加入CuCN与2,3-二氯硝基苯反应,该方法存在CuCN剧毒、体系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专利JP63002956A提到采用H-ZSM-5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分离生产纯度99%以上的2,3-二氯硝基苯,该方法存在处理量小、再生操作繁琐、代价大等问题。专利CN102875384A报道了一种萃取精馏分离3,4-二氯硝基苯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得到偏离共融组成的产物,但仍需要60以上的理论级,而且所得3,4-二氯硝基苯的纯度只有90%。迄今为止,开发一种高效、低耗、适用范围宽、可同时得到高纯度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分离系统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采用两个互相存在混合二氯硝基苯交互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使得从不同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出发都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同时得到高纯度的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克服现有分离方法的局限性。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包括用于结晶分离得到3,4-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用于结晶分离得到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I;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都包含顺次进行的物料混合、降温结晶、固液分离、溶液蒸发和冷凝回收五道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一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I的物料混合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二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的物料混合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或乙酸乙酯,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的溶剂为庚烷、四氯化碳、环己烷或正己烷。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两组分混合物(简称混合二氯硝基苯进料)作为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的外进料,可根据组成的不同选择在溶剂结晶子系统I或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加入。在物料混合工序,溶剂与混合二氯硝基苯进料以及另一溶剂结晶子系统送来的循环料混合得到溶液,然后在降温结晶工序中,所得溶液通过一定的降温程序析出不含溶剂的晶体,所得晶体随后在固液分离工序中作为产品被采出,剩余溶液进入溶剂蒸发工序进行溶剂蒸发,蒸发的溶剂经冷凝回收工序变为液相后收集,脱除溶剂后的混合二氯硝基苯则作为循环料送至另一溶剂结晶子系统的物料混合工序与所述另一溶剂结晶子系统的外进料、溶剂一起混合继续进行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分离,如此构成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之间的大循环。区别于溶解度原理,本专利技术在不同溶剂结晶子系统中采用不同的溶剂,溶液主体中仍为二氯硝基苯,利用低温共熔性高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3,4-二氯硝基苯或2,3-二氯硝基苯。本专利技术系统所得到的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纯度可达99%以上,适用于不同3,4-二氯硝基苯含量的进料,且工艺简单、能耗较低、综合成本低,绿色高效,具有良好且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冷凝回收工序所得溶剂循环返回溶剂结晶子系统I物料混合工序。进一步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外进料与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循环溶剂的质量之比为0.05~20。本专利技术以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两组分混合物作为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物料混合工序的外进料。作为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物料混合工序的外进料中,3,4-二氯硝基苯质量百分含量在55%至99%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冷凝回收工序所得溶剂返回溶剂结晶子系统II物料混合工序。进一步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外进料与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循环溶剂的质量之比为0.05~20。本专利技术以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两组分混合物作为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物料混合工序的外进料。作为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物料混合工序的外进料中,3,4-二氯硝基苯质量百分含量在1%至65%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降温结晶工序,降温速度为0.1~5℃/min,终温为-10~10℃。作为优选,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降温结晶工序,降温速度为0.1~5℃/min,终温为-1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包括:(1)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不同溶剂的两个溶剂结晶子系统的合理组合,解决了熔融结晶或单一溶剂结晶时难以突破共融物组成、实现两组分同时纯化的问题,可以同时保证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纯度和收率。(2)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不同3,4-二氯硝基苯含量的进料,且工艺简单、能耗较低、综合成本低,绿色高效,具有良好且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操作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如图1所示,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两组分混合物(简称混合二氯硝基苯进料)作为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的外部进料1、2,可根据组成的不同选择在溶剂结晶子系统I或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加入。在物料混合工序,溶剂与混合二氯硝基苯进料以及另一溶剂结晶子系统送来的循环料混合得到溶液,然后在降温结晶工序中,所得溶液通过一定的降温程序析出不含溶剂的晶体,所得晶体随后在固液分离工序中作为产品被采出,剩余溶液进入溶剂蒸发工序进行溶剂蒸发,蒸发的溶剂经冷凝回收工序变为液相后收集,脱除溶剂后的混合二氯硝基苯则作为循环料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结晶分离得到3,4-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用于结晶分离得到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I;/n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都包含顺次进行的物料混合、降温结晶、固液分离、溶液蒸发和冷凝回收五道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一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I的物料混合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二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的物料混合工序;/n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或乙酸乙酯,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的溶剂为庚烷、四氯化碳、环己烷或正己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结晶分离得到3,4-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用于结晶分离得到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子系统II;
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和溶剂结晶子系统II都包含顺次进行的物料混合、降温结晶、固液分离、溶液蒸发和冷凝回收五道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一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I的物料混合工序,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溶剂蒸发工序脱除溶剂后的物料作为第二循环料送至溶剂结晶子系统I的物料混合工序;
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或乙酸乙酯,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I中的溶剂为庚烷、四氯化碳、环己烷或正己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冷凝回收工序所得溶剂循环返回溶剂结晶子系统I物料混合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外进料与所述溶剂结晶子系统I中循环溶剂的质量之比为0.0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阳成徐万福兰洲傅伟松黄振夫丁亚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邦化工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