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31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合设备,包括传输装置本体、压合组件;其中,压合组件包括若干压头模块、工作台,通过压头模块与工作台合拢,实现对工作台上的载具压合;传输装置本体包括有转载组件、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工作台设置在上料组件、下料组件之间;转载组件包括取料爪、下料爪,取料爪设置在上料组件、工作台之间;下料爪设置在工作台、下料组件之间;当取料爪将载具由上料组件转移至工作台过程中,下料爪同时将工作台上的压合后的载具转移至所述下料组件,从而实现载具转移并进行压合的加工步骤,该设备机构简单,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合设备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合设备。
技术介绍
在装配工艺中,常需要将多个工件压合在一起,此时就需要使用压合机,通过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工件间压合,在压合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往往采用多个压头对多组工件进行压合,这使得压合设备长度增加,而传输设备有较长的行程来传输压合工件,而行程越长,传输设备越不稳定,对于传输设备中的传输结构强度要求更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要一种效率高的压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压合设备,将传输过程分为两端,从而减小每段传输的行程,从而提高转载组件的使用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合设备,包括传输装置本体、压合组件;其中,所述压合组件包括若干压头模块,所述压头模块沿载具移动方向排列布置;所述传输装置本体包括有转载组件、上料组件、下料组件;所述转载组件用于传输载具,通过所述转载组件将所述上料组件上的载具抓取后移动至所述压合组件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转载组件将载具移动至所述下料组件。优选地,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固定模组,所述压头模块包括下压驱动器、仿形压头,所述下压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固定模组上,所述仿形压头安装在所述下压驱动器可移动端上。优选地,所述压头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下压驱动器排列安装在所述固定模组上。优选地,所述压头模块还包括压力检测器、位移监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安装在所述仿形压头、下压驱动器的可移动端之间,所述位移监测器与所述仿形压头连接。优选地,所述转载组件包括有水平移动单元、顶升单元、载台;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有工作台;所述载台两侧安装有取料爪、下料爪,通过所述水平移动单元;使得所述取料爪在所述上料组件、工作台间运动,所述下料爪在所述工作台、下料组件间运动;通过所述顶升单元,实现所述取料爪、下料爪取料或放料。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限位导柱,载具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限位孔,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导柱连接,将载具限位在所述工作台上。优选地,所述限位孔两侧开设有抓取孔,所述取料爪、下料爪上安装有定位柱,通过所述抓取孔与所述定位柱连接,使得载具限制在所述取料爪、下料爪的固定位置上。优选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有挡块、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与载具的侧面相接触,从而夹紧载具,并通过所述挡块阻挡载具的端部,从而实现对载具定位。优选地,还包括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上料组件处,当所述上料组件将载具定位后,所述识别组件对载具上的工件识别。优选地,所述识别组件包括扫码单元、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扫码单元沿载具移动方向运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顶升功能的传输机构,通过转载组件上设置的取料爪、下料爪,使得下料爪将载具由上料组件转工作台过程中,下料爪同时将工作台上的压合后的载具转移至下料组件,减小转载组件行程,同时实现上料、下料,提高生产效率,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修。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传输装置本体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转载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转载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压合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识别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00、传输装置本体;110、转载组件;111、水平移动单元;1111、第一电机;1112、第一丝杆;1113、螺母座;1114、推杆;1115、固定座;112、顶升单元;1121、气缸;113、载台;1131、取料爪;1132、下料爪;1133、连接模组;1134、定位柱;114、导向件;120、上料组件;121、上料电机;122、传送单元;123、支架;124、挡块;125、到位检测器;126、第一定位单元;127、第二定位单元;130、下料组件;200、基板;210、导向孔;300、压合组件;310、压头模块;311、下压驱动器;312、仿形压头;313、压力检测器;314、位移检测器;320、固定模组;330、工作台;331、限位导柱;332、检测单元;400、识别组件;410、扫码单元;411、扫码枪;412、安装块;420、驱动单元;430、安装架;500、载具;510、载盘;511、抓取孔;512、限位孔;520、第一工件;530、第二工件;540、第三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10所示,一种压合设备,传输装置本体100、压合组件300;其中,压合组件300包括若干压头模块310、工作台330,通过压头模块310与工作台330合拢,实现对工作台330上的载具500压合;传输装置本体100包括有转载组件110、上料组件120、下料组件130;工作台330设置在上料组件120、下料组件130之间;如图4所示,转载组件110包括水平移动单元111、顶升单元112、载台113;顶升单元112驱动载台113沿垂直方向移动,使得载台113将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装置本体(100)、压合组件(300);其中,/n所述压合组件(300)包括若干压头模块(310),所述压头模块(310)沿载具(500)移动方向排列布置;/n所述传输装置本体(100)包括有转载组件(110)、上料组件(120)、下料组件(130);所述转载组件(110)用于传输载具(500),通过所述转载组件(110)将所述上料组件(120)上的载具(500)抓取后移动至所述压合组件(300)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转载组件(110)将载具(500)移动至所述下料组件(1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装置本体(100)、压合组件(300);其中,
所述压合组件(300)包括若干压头模块(310),所述压头模块(310)沿载具(500)移动方向排列布置;
所述传输装置本体(100)包括有转载组件(110)、上料组件(120)、下料组件(130);所述转载组件(110)用于传输载具(500),通过所述转载组件(110)将所述上料组件(120)上的载具(500)抓取后移动至所述压合组件(300)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转载组件(110)将载具(500)移动至所述下料组件(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300)还包括固定模组(320),所述压头模块(310)包括下压驱动器(311)、仿形压头(312),所述下压驱动器(311)安装在所述固定模组(320)上,所述仿形压头(312)安装在所述下压驱动器(311)可移动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模块(3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下压驱动器(311)排列安装在所述固定模组(320)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模块(310)还包括压力检测器(313)、位移监测器(314),所述压力检测器(313)安装在所述仿形压头(312)、下压驱动器(311)的可移动端之间,所述位移监测器(314)与所述仿形压头(312)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组件(110)包括有水平移动单元(111)、顶升单元(112)、载台(113);所述压合组件(300)还包括有工作台(330);
所述载台(113)两侧安装有取料爪(1131)、下料爪(1132);通过所述水平移动单元(111),使得所述取料爪(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富缪磊马伟蒋玉斌万发谢献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