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935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沉降池,第一沉降池上端部设有废浆入口,第一沉降池的下部通过水管与第二沉降池的上部连接,第二沉降池的下部通过水管与第三沉降池的上部连接,第三沉降池的下部设有出水口,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的中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滤网、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金属滤网、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的端部设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与污泥管连接,污泥管与污泥泵的入口连接,污泥泵的出口通过污泥管与污泥汇管连接,污泥汇管与压滤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液分离速度快,废浆料的处理能力增加,分离后的液体回收利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浆料处理装置
,特别是一种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浆料处理的首要工作一般为先将废浆料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再分别对分离后的固废和废液进行处理。为节约能耗,人们通常采用自然沉降的方式对废浆料进行固液分离。自然沉降虽可降低能耗,也存在一些缺点,自然沉降的沉降速度比较慢,一定时间内的废浆料处理量较小,其废浆料处理能力较弱;自然沉降后的液体中还是存在大量肉眼可见的悬浮物,不便于对于后续的回收利用。因此,采用自然沉降的方式对废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速度慢,废浆料的处理能力弱,分离后的液体回收利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本技术固液分离速度快,废浆料的处理能力增加,分离后的液体回收利用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沉降池,第一沉降池上端部设有废浆入口,第一沉降池的下部通过水管与第二沉降池的上部连接,第二沉降池的下部通过水管与第三沉降池的上部连接,第三沉降池的下部设有出水口,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的中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滤网、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金属滤网、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的端部设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与污泥管连接,污泥管与污泥泵的入口连接,污泥泵的出口通过污泥管与污泥汇管连接,污泥汇管与压滤机连接,污泥出口处的污泥管内设有污泥控制阀,出水口和压滤机的出水管均设有出水阀。前述的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的内壁设有限位板,第一沉降池的限位板上活动连接有金属滤网,第二沉降池的限位板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多孔滤板,第三沉降池的限位板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多孔滤板。前述的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中,所述金属滤网的网孔目数为70-100目,所述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均为微孔陶瓷过滤板。前述的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中,所述金属滤网、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分别倾斜设置于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内壁,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金属滤网、第一多孔滤板和第二多孔滤板的下端部。前述的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的体积比为6:2:1.5。前述的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的下端部均设有清洗水排出阀。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对废浆料进行初步固液分离,滤除废浆料中大部分水,所述废浆料中的液体通过三个沉降池的过滤分离,第三沉降池下部的液体非常澄清,便于直接回收利用;本技术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第三沉降池中分离出的污泥通过对应的污泥泵输送至压滤机进行压滤处理。本技术通过三级过滤池和压滤机联合处理的方式,分离速度加快,废浆料处理能力增强,分离后的液体便于回收利用。本技术固液分离速度快,废浆料的处理能力增加,分离后的液体回收利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废浆入口,2-第一沉降池,3-第二沉降池,4-第三沉降池,5-限位板,6-金属滤网,7-第一多空孔滤板,8-第二多孔滤板,9-水管,10-污泥出口,11-污泥控制阀,12-污泥管,13-污泥泵,14-清洗水排出阀,15-出水口,16-出水阀,17-污泥汇管,18-压滤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沉降池2,第一沉降池2上端部设有废浆入口1,第一沉降池2的下部通过水管9与第二沉降池3的上部连接,第二沉降池3的下部通过水管9与第三沉降池4的上部连接,第三沉降池4的下部设有出水口15,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的中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的端部设有污泥出口10,污泥出口10与污泥管12连接,污泥管12与污泥泵13的入口连接,污泥泵13的出口通过污泥管12与污泥汇管17连接,污泥汇管17与压滤机18连接,污泥出口10处的污泥管12内设有污泥控制阀11,出水口15和压滤机18的出水管均设有出水阀16。所述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的内壁设有限位板5,第一沉降池2的限位板5上活动连接有金属滤网6,第二沉降池3的限位板5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多孔滤板7,第三沉降池4的限位板5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多孔滤板8。所述金属滤网6的网孔目数为70-100目,所述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均为微孔陶瓷过滤板。所述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分别倾斜设置于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内壁,所述污泥出口10设置于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第三沉降池4的体积比为6:2:1.5。所述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的下端部均设有清洗水排出阀1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废浆料从废浆入口1进入第一沉降池2,废浆料中的大部分污泥被金属滤网6截留,废浆料中的大部分液体通过金属滤网6进入第一沉降池2的下部,第一沉降池2内的液体从水管9进入第二沉降池3,第二沉降池3内的第一多孔滤板7将其中的固类杂质进一步截留,液体再随水管9进入第三沉降池4,液体中的固类杂质经第二多孔滤板8最后截留,通过第二多孔滤板8的液体非常澄清,打开出水口15处的出水阀16可方便进行回收利用。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第二多孔滤板8上的污泥达到一定量时,打开污泥控制阀11,打开对应的污泥泵13,通过污泥泵13将污泥传输至污泥汇管17,进入压滤机18压滤处理。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底部沉积较多的固类杂质时,可拆下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第二多孔滤板8,打开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底部的清洗水排出阀,将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底部清洗干净。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降池(2),第一沉降池(2)上端部设有废浆入口(1),第一沉降池(2)的下部通过水管(9)与第二沉降池(3)的上部连接,第二沉降池(3)的下部通过水管(9)与第三沉降池(4)的上部连接,第三沉降池(4)的下部设有出水口(15),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的中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的端部设有污泥出口(10),污泥出口(10)与污泥管(12)连接,污泥管(12)与污泥泵(13)的入口连接,污泥泵(13)的出口通过污泥管(12)与污泥汇管(17)连接,污泥汇管(17)与压滤机(18)连接,污泥出口(10)处的污泥管(12)内设有污泥控制阀(11),出水口(15)和压滤机(18)的出水管均设有出水阀(16)。/n

【技术特征摘要】
1.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降池(2),第一沉降池(2)上端部设有废浆入口(1),第一沉降池(2)的下部通过水管(9)与第二沉降池(3)的上部连接,第二沉降池(3)的下部通过水管(9)与第三沉降池(4)的上部连接,第三沉降池(4)的下部设有出水口(15),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的中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金属滤网(6)、第一多孔滤板(7)和第二多孔滤板(8)的端部设有污泥出口(10),污泥出口(10)与污泥管(12)连接,污泥管(12)与污泥泵(13)的入口连接,污泥泵(13)的出口通过污泥管(12)与污泥汇管(17)连接,污泥汇管(17)与压滤机(18)连接,污泥出口(10)处的污泥管(12)内设有污泥控制阀(11),出水口(15)和压滤机(18)的出水管均设有出水阀(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式废浆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降池(2)、第二沉降池(3)和第三沉降池(4)的内壁设有限位板(5),第一沉降池(2)的限位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德市正发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