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39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项圈,连接绳、插座和耳机外壳,耳机外壳设置有两个,耳机外壳包括入耳部和插接部,入耳部连接在插接部的一端,入耳部与插接部位一体设置,插接部的侧壁设置有插槽,项圈呈U型,连接绳设置有两根,插座设置有两个,连接绳的一端与项圈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插座的一端连接,插座上远离连接绳的一端往插座内部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内壁开设有插块,插块上背离插孔底部的一面设置为斜面,插块在插座内连接有弹性件,插座内设置有解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使得蓝牙耳机与项圈之间易于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耳机设备
,尤其是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蓝牙耳机就是应用蓝牙技术的免持耳机,它能让使用者免除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地使用耳机。虽然蓝牙耳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是目前蓝牙耳机的发展仍然处于上升期,用户需求不断提升,用户对蓝牙耳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这是对行业提出的新的挑战。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使用,轻便式的蓝牙耳机往往更受人们欢迎,但是当使用该类蓝牙耳机时,由于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容易在运动中发生蓝牙耳机脱落的情况,使得蓝牙耳机受损,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项圈式的蓝牙耳机,使得人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将连接有蓝牙耳机的项圈套在脖子上,以避免蓝牙耳机的脱落,但是该类耳机由于连接有项圈,较为笨重,不便于日常生活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蓝牙耳机与项圈之间易于拆装,从而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也便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包括项圈,连接绳、插座和耳机外壳,所述耳机外壳设置有两个,所述耳机外壳包括入耳部和插接部,所述入耳部设置为与耳廓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插接部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入耳部连接在插接部的一端,所述入耳部与插接部位一体设置,所述插接部的侧壁设置有插槽;所述项圈呈U型,所述连接绳设置有两根,所述插座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项圈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插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插座上远离连接绳的一端往插座内部开设有呈圆柱状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开设有插块,所述插块上背离插孔底部的一面设置为斜面,所述插块在插座内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插座内设置有解锁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机外壳的插接部可插入到插孔内,在插入过程中,插接部会与插块的斜面抵触,使得插块往远离插接孔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得弹性件变形,当插接部的插槽移动至与插块对应的位置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插块插入到插槽内,使得插接部插接在插孔内,从而使得耳机外壳与插座稳定连接,当需要将耳机外壳取下时,利用解锁装置,能够将耳机外壳取下,使得蓝牙耳机与项圈之间易于拆装,从而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也便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第一压杆、第二压杆和连杆,所述插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连杆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内,所述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一压杆通过第一转轴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穿过的条形口,所述条形口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压杆通过第二转轴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杆的一端与插块连接、另一端与弹性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插入到插座内的耳机外壳进行解锁时,利用第一压杆使连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压杆可转动地移动,第二压杆将插块从插槽内拔出并且是弹性件变形,此时能够将耳机外壳取出,取出耳机外壳后,松开第一压杆,此时在弹性件的回复作用下,插块复位,利用该解锁装置使得耳机外壳与插座之间易于解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压杆上连接有滑块,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对第二压杆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从而对插块的移动起导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压缩方向与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利用弹簧的弹力稳定插入到插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压杆的一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贯穿插座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块的设置便于人们按压第一压杆,从而便于人们将耳机外壳从插座内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块的侧壁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远离第一压杆设置,所述挡块可抵触于插座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压块的过程中,挡块可与插座的侧壁抵触,从而防止连杆的过度转动,进而避免弹簧因过度压缩而损坏,对弹簧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项圈由塑料弹性件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将项圈戴入到脖子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耳机外壳易于插接在插座内,从而便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其二,耳机外壳易于从插座内取出,从而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蓝牙耳机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1、项圈;2、连接绳;3、插座;4、耳机外壳;5、插孔;6、空腔;7、连杆;8、条形口;9、第一压杆;10、压块;11、挡块;12、第二压杆;13、插块;14、弹簧;15、第一转轴;16、第二转轴;17、第三转轴;18、滑块;19、导向杆;20、入耳部;21、插接部;22、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项圈1、连接绳2、插座3和耳机外壳4,项圈1呈U形,用于套在人们的脖子上,项圈1由塑料弹性件制成,使得项圈1具有较好的弹性,便于人们将项圈1套在脖子上。连接绳2设置有两条,两条连接绳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项圈1的两端。插座3设置有两个,插座3呈圆柱状,两个插座3的一端分别与两条连接绳2连接,插座3与连接绳2上远离项圈1的一端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插座3上远离连接绳2的一端往插座3内开设有呈圆柱状的插孔5,插座3内设置有呈矩形的空腔6,空腔6设置有两个,两个空腔6分别设置在插孔5的两侧。空腔6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一根连杆7,连杆7呈矩形,连杆7的中部连接有第三转轴17,连杆7通过第三转轴17转动设置在空腔6内,连杆7的长度方向与插孔5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2和图3所示,连杆7上靠近连接绳2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呈矩形的条形口8,条形口8贯穿连杆7上相对的两个侧壁,条形口8的贯穿方向与三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空腔6内设置有第一压杆9,第一压杆9呈矩形,第一压杆9的长度方向与连杆7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压杆9靠近条形口8设置,第一压杆9上靠近条形口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的轴线方向与第三转轴17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一转轴15穿入到条形口8内,使得当第一压杆9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杆7转动。第一压杆9上远离连杆7的一端连接有呈矩形的压块10,压块10贯穿插座3的侧壁,压块10的设置便于人们按压第一压杆9,从而便于人们将连杆7转动。压块10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可与插座3侧壁抵触的挡块11,两个挡块11设置在压块1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挡块11均远离第一压杆9设置,在按压压块10的过程中,挡块11会抵触在插座3的侧壁上,避免压块10和第一压杆9过度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连杆7上远离第一压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压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项圈(1),连接绳(2)、插座(3)和耳机外壳(4),所述耳机外壳(4)设置有两个,所述耳机外壳(4)包括入耳部(20)和插接部(21),所述入耳部(20)设置为与耳廓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插接部(21)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入耳部(20)连接在插接部(21)的一端,所述入耳部(20)与插接部(21)位一体设置,所述插接部(21)的侧壁设置有插槽(22);/n所述项圈(1)呈U型,所述连接绳(2)设置有两根,所述插座(3)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绳(2)的一端与项圈(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插座(3)的一端连接,所述插座(3)上远离连接绳(2)的一端往插座(3)内部开设有呈圆柱状的插孔(5),所述插孔(5)的内壁开设有插块(13),所述插块(13)上背离插孔(5)底部的一面设置为斜面,所述插块(13)在插座(3)内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插座(3)内设置有解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项圈(1),连接绳(2)、插座(3)和耳机外壳(4),所述耳机外壳(4)设置有两个,所述耳机外壳(4)包括入耳部(20)和插接部(21),所述入耳部(20)设置为与耳廓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插接部(21)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入耳部(20)连接在插接部(21)的一端,所述入耳部(20)与插接部(21)位一体设置,所述插接部(21)的侧壁设置有插槽(22);
所述项圈(1)呈U型,所述连接绳(2)设置有两根,所述插座(3)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绳(2)的一端与项圈(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插座(3)的一端连接,所述插座(3)上远离连接绳(2)的一端往插座(3)内部开设有呈圆柱状的插孔(5),所述插孔(5)的内壁开设有插块(13),所述插块(13)上背离插孔(5)底部的一面设置为斜面,所述插块(13)在插座(3)内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插座(3)内设置有解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第一压杆(9)、第二压杆(12)和连杆(7),所述插座(3)内设置有空腔(6),所述连杆(7)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6)内,所述第一压杆(9)和第二压杆(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7)的两端,所述第一压杆(9)通过第一转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有志汪兵汪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智鸿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