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788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活塞将缸体分为第一介质空间以及第二介质空间;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和第二介质空间的阻尼通道;缸体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储油室、压力阀以及弹性体;在缸体内压力过大时,阻尼介质由缸体流向储油室;当缸体内阻尼介质产生空缺时,阻尼介质由储油室流向缸体;实现了应对不同内部压力的自动调节功能,既能大大提高粘滞阻尼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保证其在不同外界温度下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优良的耗能减震(振)结构构件,一开始在机械、车辆、航天和军事工程得到应用。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抗震设防领域来抵抗地震、风振或其它外载荷引起的振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粘滞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将外界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阻尼器温度大幅上升。阻尼介质通常采用高粘度二甲基硅油,硅油的比热容较小且热膨胀系数较大。硅油由于温升产生体积膨胀,而其被密闭在缸体内,这会导致缸筒内压急剧上升,使缸筒产生变形膨胀影响阻尼器性能。此外,粘滞阻尼器内部阻尼介质体积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阻尼介质体积缩小,原本充满缸体的阻尼介质发生空缺,粘滞阻尼器在位移较小的时候,产生不了阻尼力,阻尼器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当内部压力过大时可进行自动调节,大大提高粘滞阻尼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保证其在不同外界温度下的稳定的产品性能。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设于缸体内且位于活塞杆的中部,活塞将缸体分为第一介质空间以及第二介质空间,所述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和第二介质空间的阻尼通道;活塞杆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压缩第一介质空间和第二介质空间中的阻尼介质通过阻尼通道流动产生阻尼力;所述缸体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所述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导向密封机构内的储油室和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在储油室的前端;储油室内设有弹性体。所述缸体内部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有前导向套和后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和后导向套的内壁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实现前导向套和后导向套与缸体之间或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形成导向密封机构。缸体与前后两个导向套、活塞杆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内充满阻尼介质;缸体与导向套、导向套与活塞杆之间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保证粘滞阻尼器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尼介质被限制在该密闭空间内而不会发生泄漏。更进一步的,所述前导向套前端抵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固定于缸体内壁并将前导向套固定于缸体前端。更进一步的,所述后导向套后端抵设有副缸,所述副缸固定于缸体内壁并将后导向套固定于缸体后端。更为优选的,所述阻尼通道为两条,与活塞杆平行且分设于活塞杆上下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前端设有前耳环;所述副缸后端设有后耳环。所述弹性体为聚氨酯材料;具备高弹性可压缩特性。所述压力阀为单向溢流阀,缸体内阻尼介质流向储油室需要超过设定压力,而相反的,储油室内的阻尼介质流向缸体能不需要压力。压力阀根据粘滞阻尼器使用需求,设定一个压力限值;粘滞阻尼器正常工作时,压力阀关闭,阻尼介质只能在活塞两侧的密闭空间流动;当阻尼介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产品额外的膨胀压力,或者粘滞阻尼器遇到超大震等极限工作状态,粘滞阻尼器的内部压力超过该压力限制,压力阀打开,阻尼介质流向储油室,释放压力;当粘滞阻尼器回复正常后,储油室内的阻尼介质重新流入缸体。储油室内预先加注一定量的阻尼介质,弹性体初始就有一定的压缩量。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阻尼介质体积缩小,不能充满缸体,此时储油室内预先加注的阻尼介质流向缸体,使得缸体始终保持充满阻尼介质,保证小位移下阻尼器的产品性能。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缸体内压力过大时,阻尼介质由缸体流向储油室;当缸体内阻尼介质产生空缺时,阻尼介质由储油室流向缸体;实现了应对不同内部压力的自动调节功能,既能大大提高粘滞阻尼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保证其在不同外界温度下产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1、活塞2以及活塞杆3;所述活塞2设于缸体1内且位于活塞杆3的中部,活塞2将缸体1分为第一介质空间11以及第二介质空间12,所述活塞2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11和第二介质空间12的阻尼通道21;所述阻尼通道21为两条,与活塞杆3平行且分设于活塞杆3上下两侧。活塞杆3带动活塞2在缸体1内往复运动,压缩第一介质空间11和第二介质空间12中的阻尼介质通过阻尼通道21流动产生阻尼力;所述缸体1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缸体1内部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有前导向套41和后导向套42;两个导向套的内壁均设有密封件43;所述密封件43实现前导向套41和后导向套42与缸体1之间或活塞杆3之间的密封,形成导向密封机构4;缸体1与前后两个导向套、活塞杆3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内充满阻尼介质;缸体1与导向套、导向套与活塞杆3之间通过密封件43进行密封,保证粘滞阻尼器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尼介质被限制在该密闭空间内而不会发生泄漏。所述前导向套41前端抵设有前端盖6,所述前端盖6固定于缸体1内壁并将前导向套41固定于缸体1前端。所述后导向套42后端抵设有副缸7,所述副缸7固定于缸体1内壁并将后导向套42固定于缸体1后端。所述活塞杆3前端设有前耳环8;所述副缸7后端设有后耳环9。所述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导向密封机构内的储油室51和压力阀52,所述压力阀52设置在储油室51的前端;储油室51内设有弹性体53。所述弹性体53为聚氨酯材料;具备高弹性可压缩特性;所述压力阀52为单向溢流阀,缸体内阻尼介质流向储油室需要超过设定压力,而相反的,储油室内的阻尼介质流向缸体能不需要压力。工作原理:压力阀根据粘滞阻尼器使用需求,设定一个压力限值;粘滞阻尼器正常工作时,压力阀关闭,阻尼介质只能在活塞两侧的密闭空间流动;当阻尼介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产品额外的膨胀压力,或者粘滞阻尼器遇到超大震等极限工作状态,粘滞阻尼器的内部压力超过该压力限制,压力阀打开,阻尼介质流向储油室,释放压力;当粘滞阻尼器回复正常后,储油室内的阻尼介质重新流入缸体。储油室内预先加注一定量的阻尼介质,弹性体初始就有一定的压缩量。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阻尼介质体积缩小,不能充满缸体,此时储油室内预先加注的阻尼介质流向缸体,使得缸体始终保持充满阻尼介质,保证小位移下阻尼器的产品性能。当外界温度降低时,阻尼介质体积缩小,不能充满缸体,此时储油室内预先加注的阻尼介质流向缸体,使得缸体始终保持充满阻尼介质,保证小位移下阻尼器的产品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1)、活塞(2)以及活塞杆(3);所述活塞(2)设于缸体(1)内且位于活塞杆(3)的中部,活塞(2)将缸体(1)分为第一介质空间(11)以及第二介质空间(1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11)和第二介质空间(12)的阻尼通道(21);活塞杆(3)带动活塞(2)在缸体(1)内往复运动,压缩第一介质空间(11)和第二介质空间(12)中的阻尼介质通过阻尼通道(21)流动产生阻尼力;/n所述缸体(1)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所述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导向密封机构内的储油室(51)和压力阀(52),所述压力阀(52)设置在储油室(51)的前端且与缸体(1)连通;储油室(51)内设有弹性体(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包括缸体(1)、活塞(2)以及活塞杆(3);所述活塞(2)设于缸体(1)内且位于活塞杆(3)的中部,活塞(2)将缸体(1)分为第一介质空间(11)以及第二介质空间(1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上设有连通第一介质空间(11)和第二介质空间(12)的阻尼通道(21);活塞杆(3)带动活塞(2)在缸体(1)内往复运动,压缩第一介质空间(11)和第二介质空间(12)中的阻尼介质通过阻尼通道(21)流动产生阻尼力;
所述缸体(1)两端设有导向密封机构;所述导向密封机构内设有压力调节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导向密封机构内的储油室(51)和压力阀(52),所述压力阀(52)设置在储油室(51)的前端且与缸体(1)连通;储油室(51)内设有弹性体(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压自调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内部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有前导向套(41)和后导向套(42);所述前导向套(41)和后导向套(42)的内壁均设有密封件(43);所述密封件(43)实现前导向套(41)和后导向套(42)与缸体(1)之间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洋洋胡大柱张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