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20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减震套筒,上限位挡盘,减震弹簧,下贮油缸结构,下限位挡盘,下支座,下部安装孔,上支座,上部安装孔,活塞杆和活塞垫,所述的上减震套筒套接在下贮油缸结构的上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力筒体内加注液压油,在受力时在活塞杆和活塞垫的作用下向下压缩,使得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油导孔进入到贮油腔内,在此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上限位挡盘向下压缩减震弹簧,同样可以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了减震效果;根据减震实际的需要,调节上限位挡盘和下限位挡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减震弹簧的弹力,满足不同车辆减震安装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阻尼元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衰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寿命,增强汽车在行驶过程的平顺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操作的稳定性。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目前汽车的减震系统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减震器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弹簧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大能量一次冲击"变为"小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就是逐步将"小能量多次冲击"减少。如果你开过减振器已坏掉的车,你就可以体会汽车通过每一坑洞、起伏后余波荡漾的弹跳,而减振器正是用来抑制这种弹跳的。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118236A,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安装壳、触发板、减震弹簧、驱动机构、驱动齿条、导向弧形槽、方形导向孔,其中安装壳的一端开有一个与安装壳内侧相通的方形导向孔;安装壳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弧形槽;安装壳安装在底板上侧;驱动齿条通过安装壳上方形导向孔安装在安装壳上;触发板安装在驱动齿条上侧;两个减震弹簧对称地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驱动机构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但是现有的汽车减震器还存在着减震方式单一导致减震效果较差以及安全效果较低的问题。由鉴于此,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减震器减震方式单一导致减震效果较差以及安全效果较低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减震套筒,上限位挡盘,减震弹簧,下贮油缸结构,下限位挡盘,下支座,下部安装孔,上支座,上部安装孔,活塞杆和活塞垫,所述的上减震套筒套接在下贮油缸结构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限位挡盘螺栓连接在上减震套筒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卡接在上限位挡盘和下限位挡盘之间;所述的下限位挡盘螺栓连接在下贮油缸结构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下支座焊接在下贮油缸结构的下部位置;所述的下部安装孔开设在下支座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上支座焊接在上减震套筒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部安装孔开设在上支座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活塞杆螺纹连接在上减震套筒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垫螺纹连接在活塞杆的下端。优选的,所述的下贮油缸结构包括压力筒体,贮油腔,进油导孔和底部阀,所述的贮油腔一体化开设在压力筒体的内壁内;所述的进油导孔开设在压力筒体左右两壁的下部位置并与贮油腔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底部阀螺纹连接在压力筒体的内部下侧位置。优选的,所述的下限位挡盘包括挡盘主体,限位边沿,弹簧卡座和贯穿通孔,所述的限位边沿一体化铸造在挡盘主体的外侧位置;所述的弹簧卡座焊接在挡盘主体的内表面四周位置;所述的贯穿通孔开设在挡盘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上限位挡盘和下限位挡盘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减震弹簧卡接在弹簧卡座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的活塞杆具体采用镀铬不锈钢杆;所述的减震弹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优选的,所述的上减震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上限位挡盘与上减震套筒螺纹连接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压力筒体内加注液压油,在受力时在活塞杆和活塞垫的作用下向下压缩,使得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油导孔进入到贮油腔内,在此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上限位挡盘向下压缩减震弹簧,同样可以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了减震效果;根据减震实际的需要,调节上限位挡盘和下限位挡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减震弹簧的弹力,满足不同车辆减震安装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贮油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下限位挡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减震套筒;2、上限位挡盘;3、减震弹簧;4、下贮油缸结构;41、压力筒体;42、贮油腔;43、进油导孔;44、底部阀;5、下限位挡盘;51、挡盘主体;52、限位边沿;53、弹簧卡座;54、贯穿通孔;6、下支座;7、下部安装孔;8、上支座;9、上部安装孔;10、活塞杆;11、活塞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减震套筒1,上限位挡盘2,减震弹簧3,下贮油缸结构4,下限位挡盘5,下支座6,下部安装孔7,上支座8,上部安装孔9,活塞杆10和活塞垫11,所述的上减震套筒1套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限位挡盘2螺栓连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3卡接在上限位挡盘2和下限位挡盘5之间;所述的下限位挡盘5螺栓连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下支座6焊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下部位置;所述的下部安装孔7开设在下支座6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上支座8焊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部安装孔9开设在上支座8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活塞杆10螺纹连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垫11螺纹连接在活塞杆10的下端。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下贮油缸结构4包括压力筒体41,贮油腔42,进油导孔43和底部阀44,所述的贮油腔42一体化开设在压力筒体41的内壁内;所述的进油导孔43开设在压力筒体41左右两壁的下部位置并与贮油腔42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底部阀44螺纹连接在压力筒体41的内部下侧位置。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下限位挡盘5包括挡盘主体51,限位边沿52,弹簧卡座53和贯穿通孔54,所述的限位边沿52一体化铸造在挡盘主体51的外侧位置;所述的弹簧卡座53焊接在挡盘主体51的内表面四周位置;所述的贯穿通孔54开设在挡盘主体51的内部中间位置。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上限位挡盘2和下限位挡盘5相对设置。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弹簧3卡接在弹簧卡座53的内侧。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塞杆10具体采用镀铬不锈钢杆;所述的减震弹簧3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上减震套筒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的上限位挡盘2与上减震套筒1螺纹连接设置。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压力筒体41内加注液压油,在受力时在活塞杆10和活塞垫11的作用下向下压缩,使得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油导孔43进入到贮油腔42内,在此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上限位挡盘2向下压缩减震弹簧3,同样可以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了减震效果;根据减震实际的需要,调节上限位挡盘2和下限位挡盘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减震套筒(1),上限位挡盘(2),减震弹簧(3),下贮油缸结构(4),下限位挡盘(5),下支座(6),下部安装孔(7),上支座(8),上部安装孔(9),活塞杆(10)和活塞垫(11),所述的上减震套筒(1)套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限位挡盘(2)螺栓连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3)卡接在上限位挡盘(2)和下限位挡盘(5)之间;所述的下限位挡盘(5)螺栓连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下支座(6)焊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下部位置;所述的下部安装孔(7)开设在下支座(6)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上支座(8)焊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部安装孔(9)开设在上支座(8)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活塞杆(10)螺纹连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垫(11)螺纹连接在活塞杆(10)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减震套筒(1),上限位挡盘(2),减震弹簧(3),下贮油缸结构(4),下限位挡盘(5),下支座(6),下部安装孔(7),上支座(8),上部安装孔(9),活塞杆(10)和活塞垫(11),所述的上减震套筒(1)套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限位挡盘(2)螺栓连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3)卡接在上限位挡盘(2)和下限位挡盘(5)之间;所述的下限位挡盘(5)螺栓连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外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下支座(6)焊接在下贮油缸结构(4)的下部位置;所述的下部安装孔(7)开设在下支座(6)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上支座(8)焊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上部安装孔(9)开设在上支座(8)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活塞杆(10)螺纹连接在上减震套筒(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垫(11)螺纹连接在活塞杆(10)的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贮油缸结构(4)包括压力筒体(41),贮油腔(42),进油导孔(43)和底部阀(44),所述的贮油腔(42)一体化开设在压力筒体(41)的内壁内;所述的进油导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鑫苏军英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