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78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绞龙转轴,相邻壳体之间通过连接套筒相接,所述连接套筒上方设有油盒,所述连接套筒内通过支撑柱连接有轴承本体,相邻绞龙转轴通过轴承本体连接,所述轴承本体上设有与轴承本体内部连通的油管,所述油管内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部为半圆球型,所述油管向上穿过连接套筒与所述油盒内部连通,所述油盒内设有与顶杆相接的配重球。通过配重球对油管的进油口进行封堵,轴承本体运行中通过对顶杆将配重球推动,油液通过油管进入轴承本体内,实现不停机即可对轴承本体润滑,避免停机操作引起的粉料泄漏等危险情况,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
本技术属于绞龙送料机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绞龙送料机进行送料,有时需要将多段绞龙转轴通过轴承本体连接,以解决由于送料距离长而单段绞龙转轴长度不够的情况。送料过程中,轴承本体自身转动存在磨损,因此要及时向轴承本体内加注润油,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避免轴承本体因缺少润滑引起的晃动对壳体支撑件引起的连带震动。由于轴承本体处于送料通道内部,后期对其添加润滑油十分不便,而且加注润滑油需要先行停机才能操作,操作工序十分繁琐,且容易产生粉料泄漏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轴承本体在运行过程中只能停机才能进行注油,会造成粉料泄漏,操作工序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绞龙转轴,相邻壳体之间通过连接套筒相接,所述连接套筒上方设有油盒,所述连接套筒内通过支撑柱连接有轴承本体,相邻绞龙转轴通过轴承本体连接,所述轴承本体上设有与轴承本体内部连通的油管,所述油管内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部为半圆球型,所述油管向上穿过连接套筒与所述油盒内部连通,所述油盒内设有与顶杆相接的配重球。相邻两段的绞龙转轴通过轴承本体相接,以实现物料的长距离传送;轴承本体内部通过油管与外部的油盒连通,并通过顶杆推动配重球使油液进入轴承本体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油管内设有储存部,所述储存部内设有与顶杆相接的锥形塞,所述储存部内的锥形塞上方设有弹簧。储存部实现油液在油管内的缓存,并通过锥形塞对向下的油管封堵,在顶杆的推动作用下锥形塞在储存部内上移,储存部内油液向下流动,在弹簧的作用下锥形塞及时复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顶杆侧壁的上部设有外螺纹,所述锥形塞的轴心线上设有与顶杆外螺纹相配合的螺孔。所述顶杆螺接于锥形塞的螺孔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配重球的轴心线上设有与顶杆外螺纹相配合的螺孔。所述顶杆螺接于配重球的螺孔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油管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所述上管段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段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储存部设置于所述下管段的顶部。上管段和下管段螺接后组成油管,以便于在下管段的顶部进行储存部的加工操作。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轴承本体包括轴承外壳,所述轴承外壳内设有轴承内壳,所述轴承内壳与轴承外壳之间间隔设有圆柱滚子,所述圆柱滚子外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两侧均设有防尘盖,所述顶杆穿过轴承外壳,并延伸至相邻的圆柱滚子之间。顶杆的下端部延伸至圆柱滚子之间,通过圆柱滚子的公转对顶杆向上一个向外的推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油管外壁的两端部均设有螺纹,所述轴承外壳顶部及油盒底部均开设有与油管端部螺纹相匹配的螺孔。所述油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螺接于轴承外壳及油盒底部的螺孔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油管与轴承本体、连接套筒及油盒之间均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油管进出口的密封性,以及降低油管与连接套筒的硬摩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配重球对油管的进油口进行封堵,轴承本体运行中通过对顶杆将配重球推动,油液通过油管进入轴承本体内,实现不停机即可对轴承本体润滑,避免停机操作引起的粉料泄漏等危险情况,并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轴承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油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上管段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下管段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顶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2、绞龙转轴,3、轴承本体,31、轴承外壳,32、圆柱滚子,33、保持架,34、轴承内壳,4、支撑柱,5、油管,51、上管段,52、下管段,53、油腔,54、储存部,55、锥形塞,56、弹簧,6、油盒,7、配重球,8、顶杆,9、密封圈,10、连接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绞龙转轴2,相邻壳体1之间通过连接套筒10相接,所述连接套筒10上方设有油盒6,所述连接套筒10内通过支撑柱4连接有轴承本体3,相邻绞龙转轴2通过轴承本体3连接。通过轴承本体3将两段绞龙转轴2连接,实现长距离物料传输。所述轴承本体3包括轴承外壳31,所述轴承外壳31内设有轴承内壳34,所述轴承内壳34与轴承外壳31之间间隔设有圆柱滚子32,所述圆柱滚子32外设有保持架33,所述保持架33两侧均设有防尘盖。所述轴承外壳31与油盒6底部设有螺孔,穿过连接套筒10设有与轴承外壳31及油盒6螺接的油管5。通过油管5实现向轴承本体3内加注油液。所述油管5内设有油腔53,所述油腔53为油液的通路,所述油腔53内设有顶杆8。所述油管5包括上管段51和下管段52,所述上管段51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段52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下管段52的顶部向内凹设有储存部54。油管5由上管段51和下管段52螺接组成,以便于在下管段52的顶部对储存部54的加工操作。所述储存部54内设有与顶杆8相接的锥形塞55,所述储存部54内的锥形塞55上方设有弹簧56。在顶杆8的推动作用下锥形塞55在储存部54内上移,储存部54内油液向下流动,在弹簧56的作用下锥形塞55及时复位。所述顶杆8的下端部为半圆球型,顶杆8侧壁的上部设有外螺纹,顶杆8的下端部延伸至相邻的圆柱滚子32之间。所述锥形塞55的轴心线上设有与顶杆8外螺纹相配合的螺孔。顶杆8与锥形塞55通过螺纹连接,以便于适时对顶杆8延伸进轴承本体3内的长度进行调整。所述油盒6内设有与顶杆8相接的配重球7,配重球7的轴心线上设有与顶杆8外螺纹相配合的螺孔。顶杆8与配重球7通过螺纹连接,以便于及时调整配重球7在顶杆8上的位置。由于圆柱滚子32对顶杆8会造成磨损,当顶杆8出现对配重球7推动不明显时,及时旋转顶杆8,调整顶杆8延伸进轴承本体3内部的长度,以保证向轴承本体3内供油的及时性。所述油管5外壁的两端部均设有螺纹,所述轴承外壳31顶部及油盒6底部均开设有与油管5端部螺纹相匹配的螺孔。所述油管5的上下两端分别螺接于轴承外壳31及油盒6底部的螺孔内。所述油管5与轴承本体3、连接套筒10及油盒6之间均设有密封圈9。通过密封圈9实现油管5进出口的密封性,以及降低油管5与连接套筒10的硬摩擦。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通过配重球对油管的进油口进行封堵,轴承本体运行中通过对顶杆将配重球推动,油液通过油管进入轴承本体内,实现不停机即可对轴承本体润滑,避免停机操作引起的粉料泄漏等危险情况,并提高生产效率。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绞龙转轴(2),相邻壳体(1)之间通过连接套筒(10)相接,所述连接套筒(10)上方设有油盒(6),所述连接套筒(10)内通过支撑柱(4)连接有轴承本体(3),相邻绞龙转轴(2)通过轴承本体(3)连接,所述轴承本体(3)上设有与轴承本体(3)内部连通的油管(5),所述油管(5)内设有顶杆(8),所述顶杆(8)的下端部为半圆球型,所述油管(5)向上穿过连接套筒(10)与所述油盒(6)内部连通,所述油盒(6)内设有与顶杆(8)相接的配重球(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绞龙转轴(2),相邻壳体(1)之间通过连接套筒(10)相接,所述连接套筒(10)上方设有油盒(6),所述连接套筒(10)内通过支撑柱(4)连接有轴承本体(3),相邻绞龙转轴(2)通过轴承本体(3)连接,所述轴承本体(3)上设有与轴承本体(3)内部连通的油管(5),所述油管(5)内设有顶杆(8),所述顶杆(8)的下端部为半圆球型,所述油管(5)向上穿过连接套筒(10)与所述油盒(6)内部连通,所述油盒(6)内设有与顶杆(8)相接的配重球(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5)内设有储存部(54),所述储存部(54)内设有与顶杆(8)相接的锥形塞(55),所述储存部(54)内的锥形塞(55)上方设有弹簧(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8)侧壁的上部设有外螺纹,所述锥形塞(55)的轴心线上设有与顶杆(8)外螺纹相配合的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绞龙在线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球(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茂理崔佳玉郑宗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御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