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369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包括管体、风口窥视装置和弯管,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壁、隔热层、吸热层、陶瓷耐磨衬套和通风道,吸热层内均布有多块隔板,多块隔板将吸热层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每块隔板的一端均设置有连通相邻两个气流通道的通气孔,且相邻两块隔板上的通气孔交错布置,管体上靠近风口窥视装置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各自与吸热层内的一个气流通道连通,进气管上设置有调节阀,管体外侧设置有环管,环管上沿圆周均布有多根喷气管,喷气管的出气端与管体的通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堵功能,不易堵塞,灌焦时疏通方便,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
本技术涉及钢铁冶炼
,具体涉及一种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
技术介绍
在炼铁高炉中设置有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包括热风炉、环炉热风管和直吹管,炼铁时,冷风经热风炉加热到1200~1350℃后成为高温热风,高温热风经管道输送至环炉热风管,最后由直吹管送入高炉内。当高炉遇到突然停电停风、崩料或者减风降压操作时,容易造成直吹管灌焦事故,高炉一旦灌焦,为了安全,通常需要在焦炭自燃体积减少后,才允许打开视孔盖清理直吹管内的焦炭,且清理前的期间内无法观测风口。直吹管灌焦较轻时,通常需要人工打开视孔盖,将直吹管里的焦炭用工具清理出来或者捅回炉内,清理起来难度较大且所需时间较长,且焦炭温度极高,容易烫伤操作人员;而当直吹管灌焦严重时,只有休风处理。由此可见,灌焦会减小入炉风量,降低高炉炼铁产量和质量,操作人员无法从窥视孔观察高炉内的运行情况,直吹管存在的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炼铁高炉系统的连续作业,不仅影响生产的进度,还导致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研制开发一种不易堵塞,灌焦时疏通方便,安全可靠的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堵塞,灌焦时疏通方便,安全可靠的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管体、风口窥视装置和弯管,风口窥视装置安装在管体的进风端,弯管设置在管体的侧壁上,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壁、隔热层、吸热层、陶瓷耐磨衬套和通风道,吸热层为一个密闭空间,吸热层内沿管体的圆周均布有多块隔板,隔板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母线方向一致,多块隔板将吸热层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每块隔板的一端均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连通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且相邻两块隔板上的通气孔交错布置,管体上靠近风口窥视装置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与进气管相对的管体侧壁上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各自与吸热层内的一个气流通道连通,进气管上设置有调节阀。风口窥视装置和弯管之间的管体外侧同心设置有环管,环管与出气管的出气端连通,环管上沿圆周均布有多根喷气管,喷气管的出气端与管体的通风道连通。进一步的,喷气管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喷气管的出气方向朝向管体的出气端。进一步的,喷气管为锥管,喷气管的大端与环管连通,小端与通风道连通。进一步的,陶瓷耐磨衬套的内壁上沿圆周均布多个条形凹槽,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中心线平行。本技术在吸热层的内部通入有流动的空气或氮气,可将散发到吸热层的热量吸收并带走,防止管体外壁和隔热层受高温腐蚀损坏,增加直吹管的使用寿命,而吸收了热量且温度有所升高的空气或氮气进入到环管中,最后由喷气管喷入通风道内。在高炉遇到突然停电停风、崩料或者减风降压操作时,通过向通风道内喷入空气或氮气,在确保空气和氮气的气压大于高炉内气压时,可有效防止高炉内的碎焦炭进入到直吹管内,其次,高炉正常运行过程中,当直吹管内灌焦时,立即就可以通过喷气管喷出气流将堵塞在直吹管内的焦炭反吹回高炉内,避免直吹管由于堵塞而出现进风少或无进风的情况,保证高炉进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高炉内炼铁质量,同时,由于焦炭的清理无需人工进行,避免了操作人员受到伤害的可能,减少了高炉炼铁的安全隐患。本技术具有防堵功能,不易堵塞,灌焦时疏通方便,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口窥视装置,2-弯管,3-外壁,4-隔热层,5-吸热层,6-陶瓷耐磨衬套,7-通风道,8-隔板,9-气流通道,10-通气孔,11-进气管,12-出气管,13-调节阀,14-环管,15-喷气管,16-条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管体、风口窥视装置1和弯管2,风口窥视装置1安装在管体的进风端,弯管2设置在管体的侧壁上,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壁3、隔热层4、吸热层5、陶瓷耐磨衬套6和通风道7,吸热层5为一个密闭空间,吸热层5内沿管体的圆周均布有多块隔板8,隔板8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母线方向一致,多块隔板8将吸热层5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9,每块隔板8的一端均设置有通气孔10,通气孔10连通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9,且相邻两块隔板8上的通气孔10交错布置,管体上靠近风口窥视装置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1,与进气管11相对的管体侧壁上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各自与吸热层5内的一个气流通道9连通,进气管11上设置有调节阀13。空气和氮气进入吸热层5后,在吸热层5内的各个气流通道9间来回流动,一方面可吸收散发到吸热层5内的热量,降低管体外壁3和隔热层4的温度,另一方面也是对空气和氮气的预热,使得反吹进高炉内的气体为高温气体,避免冷气流进入高炉对炼铁造成不利的影响。风口窥视装置1和弯管2之间的管体外侧同心设置有环管14,环管14与出气管12的出气端连通,环管14上沿圆周均布有多根喷气管15,喷气管15的出气端与管体的通风道7连通。本技术在吸热层5的内部通入有流动的空气或氮气,可将散发到吸热层5的热量吸收并带走,防止管体外壁3和隔热层4受高温腐蚀损坏,增加直吹管的使用寿命,而吸收了热量且温度有所升高的空气或氮气进入到环管14中,最后由喷气管15喷入通风道7内。在高炉遇到突然停电停风、崩料或者减风降压操作时,通过向通风道7内喷入空气或氮气,在确保空气和氮气的气压大于高炉内气压时,可有效防止高炉内的碎焦炭进入到直吹管内,节约了焦炭清理和休风时间;其次,高炉正常运行过程中,当直吹管内灌焦时,立即就可以通过喷气管15喷出气流将堵塞在直吹管内的焦炭反吹回高炉内,避免直吹管由于堵塞而出现进风少或无进风的情况,保证高炉进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高炉内炼铁质量,同时,由于焦炭的清理无需人工进行,避免了操作人员受到伤害的可能,减少了高炉炼铁的安全隐患。喷气管15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喷气管15的出气方向朝向管体的出气端。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气流对管体内壁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气流的流通更加顺畅。喷气管15为锥管,喷气管15的大端与环管14连通,小端与通风道7连通。锥形的喷气管15可在空气或氮气从小端喷出时,具有更快的流动速度,有利于直吹管内焦炭的清扫。陶瓷耐磨衬套6的内壁上沿圆周均布多个条形凹槽16,条形凹槽16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中心线平行。当直吹管发生灌焦时,碎焦炭堵在直吹管的内部,由于条形凹槽16的存在,可减小焦炭与直吹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在进行吹扫时,利于将焦炭吹回高炉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包括管体、风口窥视装置(1)和弯管(2),所述风口窥视装置(1)安装在管体的进风端,弯管(2)设置在管体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壁(3)、隔热层(4)、吸热层(5)、陶瓷耐磨衬套(6)和通风道(7),所述吸热层(5)为一个密闭空间,吸热层(5)内沿管体的圆周均布有多块隔板(8),隔板(8)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母线方向一致,多块隔板(8)将吸热层(5)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9),每块隔板(8)的一端均设置有通气孔(10), 通气孔(10)连通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9),且相邻两块隔板(8)上的通气孔(10)交错布置,所述管体上靠近风口窥视装置(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1),与进气管(11)相对的管体侧壁上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各自与吸热层(5)内的一个气流通道(9)连通,所述进气管(11)上设置有调节阀(13);/n所述风口窥视装置(1)和弯管(2)之间的管体外侧同心设置有环管(14),环管(14)与出气管(12)的出气端连通,环管(14)上沿圆周均布有多根喷气管(15),喷气管(15)的出气端与管体的通风道(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铁高炉送风用防堵型直吹管,包括管体、风口窥视装置(1)和弯管(2),所述风口窥视装置(1)安装在管体的进风端,弯管(2)设置在管体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壁(3)、隔热层(4)、吸热层(5)、陶瓷耐磨衬套(6)和通风道(7),所述吸热层(5)为一个密闭空间,吸热层(5)内沿管体的圆周均布有多块隔板(8),隔板(8)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母线方向一致,多块隔板(8)将吸热层(5)分隔成多个气流通道(9),每块隔板(8)的一端均设置有通气孔(10),通气孔(10)连通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9),且相邻两块隔板(8)上的通气孔(10)交错布置,所述管体上靠近风口窥视装置(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1),与进气管(11)相对的管体侧壁上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各自与吸热层(5)内的一个气流通道(9)连通,所述进气管(11)上设置有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生吕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曲靖呈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