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R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35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CR管,包括PCR管本体和与PCR管本体连接的PCR管盖,PCR管本体内壁设有一组由PCR管本体开口向底部纵向延伸的肋片,以在相邻两个肋片之间形成试剂暂存流道,用于向PCR管加样时微量的试剂暂存,该PCR管外表面还设置了外延壁,PCR管盖侧壁还设置了与管口凸起配合使用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PCR管,在加样时将试剂注入试剂暂存流道中,使得操作不易混淆,同时避免试剂污染;PCR管盖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密封效果;外延壁的设置增大了手持PCR管时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PCR管的上下移动,使得PCR管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R管
本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实验耗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R管。
技术介绍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通常PCR反应需要在PCR管中进行,常规的PCR管的容积较小(0.2ml或0.5ml),而PCR反应的实验操作又具有反应组分多、添加微量、添加管数多等特点,因此在使用PCR管时,存在以下问题:1、加样时试剂易受污染;2、加样时易混淆试剂,操作者容易忘记加了哪个,加了多少;3、管盖与管口采用紧贴接触的方式闭合,打开关闭不便且密封性不好;4、管体外壁光滑,手持加样时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R管,包括PCR管本体和与PCR管本体连接的PCR管盖,PCR管本体内壁设有一组由PCR管本体开口向底部纵向延伸的肋片,以在相邻两个肋片之间形成试剂暂存流道,用于向PCR管加样时的微量试剂暂存。试剂暂存流道的设置,使得在向PCR管加样时,每一枪试剂沿PCR管内壁注入一个试剂暂存流道,操作时不易混淆或遗忘。并且枪头只与PCR管内壁接触,不与试剂接触,避免污染。其中,肋片的数量可以是4个、6个或8个,优选6个。进一步地,肋片到PCR管本体开口的距离为PCR管本体总长度的1/5~1/3,优选1/4。肋片的长度占PCR管本体总长度的1/3~1/2,优选1/3。肋片的高度大于等于1毫米,优选1毫米。进一步地,肋片在PCR管本体内壁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置。等间距设置的肋片使得每个试剂暂存流道可以容纳的试剂体积相同,在注入相同用量的试剂时,每一枪试剂注入一个试剂暂存流道,操作时不易混淆。当肋片在PCR管本体内壁不等间距设置时,优选地,肋片数量可以是8个,即在PCR管内壁上形成8个试剂暂存流道,不等间距的设置使得8个试剂暂存流道可以容纳的试剂体积不同,如其中1个可以容纳50μl的试剂,另7个可以容纳5μl的试剂,向PCR管加样时,用量较小的试剂可以注入5μl的试剂暂存流道,用量较多的试剂可以注入50μl的试剂暂存流道,操作时不易混淆。进一步地,肋片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或圆柱形。优选为矩形。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肋片之间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优选地,颜色的透明度值较低。进一步地,PCR管盖包括盖顶壁和盖侧壁,盖侧壁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缺口,PCR管本体的管口内壁设有与缺口位置对应的凸起,缺口配合容纳凸起以控制盖侧壁伸入和/或脱出PCR管本体,使得PCR管盖的打开和闭合以管口凸起插入管盖缺口的方式控制,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密封效果。进一步地,PCR管盖与PCR管本体开口连接,所述PCR管本体与PCR管盖的连接处设有弯曲部,PCR管盖绕弯曲部转动以控制PCR管的开闭状态。进一步地,弯曲部上设有折痕,PCR管盖绕该折痕转动以控制PCR管的开闭状态。进一步地,PCR管本体外表面凸设有外延壁,外延壁到PCR管本体开口的距离小于PCR管本体长度的1/2,优选距离为1/3,更优选地,外延壁设在管口凸起的底端。使用时,操作者手持PCR管的外延壁部位,可以有效防止PCR管的上下移动,使得PCR管不易脱落。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提供的PCR管,在加样时将试剂注入试剂暂存流道中,使得操作时不易混淆,同时避免试剂污染;PCR管盖的打开和闭合以管口凸起插入管盖缺口的方式控制,更加省力,同时保证了密封效果;外延壁的设置增大了手持PCR管时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PCR管的上下移动,使得PCR管不易脱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闭合状态的主视图;图中:1、PCR管本体;2、PCR管盖;3、外延壁;4、弯曲部;11、凸起;12、肋片;13、试剂暂存流道;21、盖顶壁;22、盖侧壁;23、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探究泰山松花粉抑制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作用机制时,需要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肠道中和脑中的病毒含量,其中,需大量使用的PCR管采用以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PCR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CR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PCR管本体1和与PCR管本体1连接的PCR管盖2,PCR管本体1内壁设有一组由PCR管开口向底部纵向延伸的肋片12,以在相邻两个肋片12之间形成试剂暂存流道13,用于向PCR管加样时微量的试剂暂存。试剂暂存流道13的设置,使得在用移液枪向PCR管加样时,每一枪试剂沿PCR管内壁注入一个试剂暂存流道13,操作时不易混淆或遗忘。并且枪头只与PCR管内壁接触,不与试剂接触,避免污染。其中,肋片的数量可以是4个、6个或8个,优选6个。肋片12到PCR管本体1开口的距离为PCR管本体总长度的1/5~1/3,优选1/4。肋片12的长度占PCR管本体总长度的1/3~1/2,优选1/3。肋片12的高度大于等于1毫米,优选1毫米。采用上述参数规格的肋片,使得试剂暂存流道有足够的容积容纳试剂,同时在加样时枪头不必完全伸入管内,避免污染试剂。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6个肋片12在PCR管本体内壁等间距阵列排布。等间距阵列排布的肋片12使得每个试剂暂存流道13可以容纳的试剂体积相同,在注入相同用量的试剂时,每一枪试剂注入一个试剂暂存流道13,操作时不易混淆。当6个试剂暂存流道13都被注入试剂后,轻轻弹动PCR管外壁,试剂暂存流道13中的试剂沿管壁自动流向管底混匀,即可继续向空置的试剂暂存流道13注入试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肋片12在PCR管本体1内壁排布的间距不等。优选地,此时肋片数量可以是8个,即在PCR管内壁上形成8个试剂暂存流道,不等的间距使得8个试剂暂存流道的可以容纳的试剂体积不同,如其中1个可以容纳50μl的试剂,另7个可以容纳5μl的试剂,用移液枪向PCR管加样时,用量较小的试剂可以注入5μl的试剂暂存流道,用量较多的试剂可以注入50μl的试剂暂存流道,使得操作时不易混淆。例如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小鼠肠道中和脑中的EV71型病毒含量的实验中,采用通用RT-PCR试剂盒(M-MLV),配制50μlPCR反应体系,则各组分及用量如下:10×PCRBuffer5μl;dNTPs1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RT反应产物2μl;TaqPolymerase0.5μl;ddH2O39.5μl;总体积50μl。向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PCR管中加样,其中前7个用量为5μl以内的试剂可以依次注入可以容纳5μl的试剂暂存流道,用量较多的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R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CR管本体(1)和与PCR管本体连接的PCR管盖(2),所述PCR管本体(1)内壁设有一组由PCR管本体(1)开口向底部纵向延伸的肋片(12),以在相邻两个肋片(12)之间形成试剂暂存流道(13),用于向PCR管加样时微量的试剂暂存;所述肋片(12)到PCR管本体(1)开口的距离为PCR管本体(1)总长度的1/5~1/3,长度占PCR管本体(1)总长度的1/3~1/2,高度大于等于1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R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CR管本体(1)和与PCR管本体连接的PCR管盖(2),所述PCR管本体(1)内壁设有一组由PCR管本体(1)开口向底部纵向延伸的肋片(12),以在相邻两个肋片(12)之间形成试剂暂存流道(13),用于向PCR管加样时微量的试剂暂存;所述肋片(12)到PCR管本体(1)开口的距离为PCR管本体(1)总长度的1/5~1/3,长度占PCR管本体(1)总长度的1/3~1/2,高度大于等于1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12)在PCR管本体(1)内壁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12)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或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肋片(12)之间设置为不同的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C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琼张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