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34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静电硅胶保护层、石墨层、铜箔双面胶带、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所述防静电硅胶保护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所述石墨层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石墨片和第二石墨片,所述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和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保护膜、第一石墨片、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一散热段,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二保护膜、第二石墨片、铜箔双面胶带、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二散热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膜具有分段式设计,通过同一膜产品可实现主板上不同区域的连续式贴附,简化了散热膜贴附的操作,提高了生产工艺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膜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
技术介绍
对于电子产品而言,经常需要在产品的内部设置功能性膜产品,以实现相应的目的,如散热、反光等。对于笔记本而言,需要在笔记本内部的主板上设置能够实现散热、绝缘等功能的膜产品。然而,由于实际应用环境的原因,需要在主板上两面不同区域分别粘贴膜产品。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采用两个膜产品的方式满足上述需求。该方式存在工艺效率较低、操作不便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静电硅胶保护层、石墨层、铜箔双面胶带、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所述防静电硅胶保护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所述石墨层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石墨片和第二石墨片,所述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和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保护膜、第一石墨片、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一散热段,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二保护膜、第二石墨片、铜箔双面胶带、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二散热段。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所述第一散热段为形状为矩形的片材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所述第二散热段中,所述第一保护膜和第一石墨片为一侧边缘为弧形的片材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任一保护膜包括依次设置的:聚酯薄膜、硅胶层、防静电、层聚酯薄膜、防静电层。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所述铜箔双面胶带包括:中间的铜箔层以及位于两面的导电丙烯酸胶膜。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任一抗静电离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离型层、抗静电层、PET基材层、抗静电层。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所述石墨层的一面通过单面胶带与所述防静电硅胶保护层相连接,另一面通过双面胶与所述铜箔双面胶带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所述单面胶带和双面胶的尺寸略大于石墨层的尺寸。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所述单面胶带包括:亚光黑色PET膜及覆于其上的压克力胶膜,所述双面胶包括:中间PET基材层以及位于其两面的丙烯酸胶膜。作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改进,各散热段分别具有由各自保护膜一端形成的拉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散热膜具有分段式设计,通过同一膜产品可实现主板上不同区域的连续式贴附,简化了散热膜贴附的操作,提高了生产工艺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静电硅胶保护层1、石墨层3、铜箔双面胶带5、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6。其中,防静电硅胶保护层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石墨层3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石墨片和第二石墨片。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6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和第二抗静电离型膜。从而,层叠在一起的第一保护膜、第一石墨片、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一散热段10,层叠在一起的第二保护膜、第二石墨片、铜箔双面胶带5、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二散热段2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散热段10、第二散热段20,实际贴附时,可首先将第一散热段10贴在主板上一面的区域上,然后在在一工序,通过折叠的方式,将第二散热段20贴在主板上另一面的区域上,实现简化了散热膜贴附操作,提高了生产工艺的效率。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主板上不同区域的贴附,第一散热段10为形状为矩形的片材结构。第二散热段20中,第一保护膜和第一石墨片为一侧边缘为弧形的片材结构。上述弧形结构可通过模切的方式,切掉一个矩形结构的部分以形成上述弧形轮廓。防静电硅胶保护层1中,任一保护膜包括依次设置的:聚酯薄膜、硅胶层、防静电、层聚酯薄膜、防静电层。同时,为了方便上述防静电硅胶保护层1的撕下,各散热段分别具有由各自保护膜一端形成的拉把。石墨层3用于实现散热功能,同时由于石墨层3柔性较好,也方便分段粘贴是的折叠。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石墨层3一面通过单面胶带2与防静电硅胶保护层1相连接,另一面通过双面胶4与铜箔双面胶带5相连接。同时,为了对石墨层3的边缘进行保护,单面胶带2和双面胶4的尺寸略大于石墨层3的尺寸,以实现对石墨层3边缘的封边保护。一个实施方式中,单面胶带2包括:亚光黑色PET膜及覆于其上的压克力胶膜,双面胶4包括:中间PET基材层以及位于其两面的丙烯酸胶膜。铜箔双面胶带5用于实现屏蔽的作用,其包括:中间的铜箔层以及位于两面的导电丙烯酸胶膜。根据实际的需求,可在第一散热段10和/或第二散热段20处设置铜箔双面胶带5。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散热段20中设置上述铜箔双面胶带5。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6中,任一抗静电离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离型层、抗静电层、PET基材层、抗静电层。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膜具有分段式设计,通过同一膜产品可实现主板上不同区域的连续式贴附,简化了散热膜贴附的操作,提高了生产工艺的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静电硅胶保护层、石墨层、铜箔双面胶带、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n所述防静电硅胶保护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所述石墨层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石墨片和第二石墨片,所述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和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保护膜、第一石墨片、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一散热段,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二保护膜、第二石墨片、铜箔双面胶带、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二散热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静电硅胶保护层、石墨层、铜箔双面胶带、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
所述防静电硅胶保护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所述石墨层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石墨片和第二石墨片,所述PET双面抗静电离型层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和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保护膜、第一石墨片、第一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一散热段,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二保护膜、第二石墨片、铜箔双面胶带、第二抗静电离型膜形成第二散热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段为形状为矩形的片材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段中,所述第一保护膜和第一石墨片为一侧边缘为弧形的片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边设计分段式散热膜,其特征在于,任一保护膜包括依次设置的:聚酯薄膜、硅胶层、防静电、层聚酯薄膜、防静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