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84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包括承载板、牵引臂、传感器和滑轮组件,滑轮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两侧,牵引臂竖直设置于承载板上,牵引臂包括固定座、伸缩端和驱动器,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上,驱动器设置于固定座内,伸缩端与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滑轮组件包括设置于牵引方向前方的第一滑轮组和设置于牵引方向后方的第二滑轮组,牵引臂设置于第一滑轮组上方,传感器设置于牵引臂前方,传感器与驱动器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伸缩端的牵引臂,配合传感器,通过车轴下方后伸缩端自动升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弹簧连接,硬件损耗更低。通过将牵引臂设置于第一滑轮组上方,受力分布更加合理,延长了滑轮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货运列车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货运列车牵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货运列车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货运列车作业过程中,常需要将列车牵引到工作台等目标位置进行作业。传统方式为人工挂绳进行牵引。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自动化的牵引装置,例如专利CN201520620098.0公开了一种用于牵引铁路货车的装置,包括滑槽、牵引臂、辅助行走机构和动力机构;滑槽包括两垂直间隔布置的侧板,两侧板通过若干筋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前盖板和一后盖板;牵引臂包括一推臂,推臂的下端与滑槽的两侧板转动连接,推臂的上部一弹簧连接前盖板;在位于推臂前侧的侧板顶部焊接一卡板;辅助行走机构包括两分别布置在滑槽前、后两端的第一滚子轴,在每一第一滚子轴上分别套设一第一滚子;在滑槽的前、后两端还分别设置两辅助侧板,在位于滑槽前端的两辅助侧板的延伸部之间转动连接一第二滚子轴,在位于滑槽后端的两辅助侧板的延伸部之间转动连接另一第二滚子轴,在两第二滚子轴上分别套设一第二滚子。上述现有牵引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其推臂设置于滑槽的后方,在工作时,距离推臂较远的第二滚子承受了大部分弯矩,弯矩转化为第二滚子对轨道向上的力,由于货运列车本身重量很大,导致第二滚子的轴部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缩短。此外,其推臂在经过车轴时,弹簧被极大地拉伸,每次牵引弹簧均被拉伸多次,这也影响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货运列车牵引装置。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包括承载板、牵引臂、传感器和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两侧,所述牵引臂竖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牵引臂包括固定座、伸缩端和驱动器,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伸缩端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置于牵引方向前方的第一滑轮组和设置于牵引方向后方的第二滑轮组,所述牵引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上方,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牵引臂前方,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器信号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加强板、承载板和固定座一体成型。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均包括第一滚轮对、第二滚轮对、第三滚轮对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对、第二滚轮对和第三滚轮对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滚轮对设置于轨道上方,所述第二滚轮对和第三滚轮对设置于轨道下方。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承载板的前端开设有牵引孔。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传感器为光电开关。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驱动器为气缸。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伸缩端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车轮轴形状匹配的圆柱形凹面。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所述圆柱形凹面的内表面覆盖有缓冲层。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带伸缩端的牵引臂,配合传感器,通过车轴下方后伸缩端自动升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弹簧连接,硬件损耗更低。通过将牵引臂设置于第一滑轮组上方,在牵引过程中产生的弯矩转变为对第二滑轮组对地面和轨道的压力,第一滑轮组承受的压力较小,受力分布更加合理,延长了滑轮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10-承载板;120-牵引臂;121-固定座;122-伸缩端;130-传感器;140-第一滑轮组;141-第一滚轮对;142-第二滚轮对;143-第三滚轮对;144-连接板;150-第二滑轮组;160-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包括承载板110、牵引臂120、传感器130和滑轮组件,滑轮组件设置于承载板110两侧,用于卡住轨道并使得本装置能够在轨道上滑动。牵引臂120竖直设置于承载板110上,牵引臂120包括固定座121、伸缩端122和驱动器(图中未示出),固定座121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10上,驱动器设置于固定座121内,伸缩端122与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从而能够从固定座121内伸出或缩回。滑轮组件包括设置于牵引方向前方的第一滑轮组140和设置于牵引方向后方的第二滑轮150组,第一滑轮组140和第二滑轮组150均包括第一滚轮对141、第二滚轮对142、第三滚轮对143和连接板144,连接板144与承载板110固定连接,第一滚轮对141、第二滚轮对142和第三滚轮对143均设置于连接板140上,第一滚轮对141设置于轨道200上方,第二滚轮对142和第三滚轮对143设置于轨道200下方。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牵引臂120设置于第一滑轮组140上方,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滑轮组140上方靠前一些的位置,从而,当牵引臂120承受了车轴水平方向的力之后,该水平力主要转化为对第二滑轮组150对轨道200和地面的压力,由于第一滑轮组140设置于牵引臂120的下方,第一滑轮组140承受的弯矩较小。较佳地,牵引臂120可设置于第一滑轮组140的第二滚轮对143正上方,此时,弯矩全部转化为第二滑轮组150以及第一滑轮组140的第一滚轮对141和第二滚轮对142对轨道200及地面的压力,受力更加均衡合理。图2示出了伸缩端122收缩在固定座121内时的状态,为了实现伸缩端122在经过车轴后的自动伸出,在牵引臂120的前方设置传感器130,传感器130与驱动器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30为光电开关,也可以采用接近开关或其他类型的有无传感器。驱动器为气缸,也可以为直线电机、油缸等其他直线驱动器。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加固本装置,在固定座121与承载板110之间连接有加强板160。加强板16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牵引臂、传感器和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两侧,所述牵引臂竖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牵引臂包括固定座、伸缩端和驱动器,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伸缩端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置于牵引方向前方的第一滑轮组和设置于牵引方向后方的第二滑轮组,所述牵引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上方,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牵引臂前方,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器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牵引臂、传感器和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两侧,所述牵引臂竖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牵引臂包括固定座、伸缩端和驱动器,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伸缩端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置于牵引方向前方的第一滑轮组和设置于牵引方向后方的第二滑轮组,所述牵引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上方,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牵引臂前方,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运列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承载板和固定座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旗辜小斌徐莹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