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51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4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像素区的第一基板;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在第一和第二像素区中每一个中的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上且在第一和第二像素区中每一个中的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连接至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在第二基板上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像素区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柱状衬垫料;和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在第一像素区中的第一柱状衬垫料的第一相对位置不同于在第二像素区中的第二柱状衬垫料的第二相对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4日、申请号为201410822134.1、名称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4年9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19931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申请并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一致盒间隙的LCD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LCD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间的衬垫料,所述衬垫料用于保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根据其形状或者形成工艺,衬垫料分为球状衬垫料和柱状衬垫料。目前,广泛使用形成在所需位置处且被形成为所需形状的柱状衬垫料。一般,柱状衬垫料形成在第二基板上,该第二基板通过比第一基板数量少的掩模工艺制造。柱状衬垫料分成接触包括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基板的间隙柱状衬垫料和与第一基板分开预定距离的推进(push)柱状衬垫料。图1是现有技术LCD装置的平面图。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LCD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未示出)、和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10具有薄膜晶体管(TFT)Tr、像素电极57和公共电极(未示出),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间隙柱状衬垫料(未示出)。在第一基板10上,形成多条栅极线17和多条数据线18。栅极线17和数据线18彼此交叉以限定多个像素区。在每个像素区中,连接到栅极线17和数据线18的TFTTr形成在栅极线17和数据线18的交叉部分处。覆盖TFTTr的第一钝化层(未示出)形成在第一基板10上方,第二钝化层(未示出)形成在第一钝化层上。与TFTTr对应的第二钝化层的一部分被去除以形成暴露第一钝化层的一部分的孔“hl”。公共电极形成在第二钝化层上且形成在第一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方。第三钝化层形成在公共电极上。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接触TFTTr的漏极36的像素电极57形成在第三钝化层上。像素电极57包括对应于公共电极的至少一个开口。在与第一基板10面对的第二基板上,形成与像素区的边界和TFTTr对应的黑矩阵(未示出),并且形成滤色层(未示出)。滤色层包括红、绿和蓝滤色图案。将具有平坦顶表面的覆层(未示出)形成在滤色层上,并且将具有柱状的间隙柱状衬垫料(未示出)形成在覆层上。这种情况下,间隙柱状衬垫料被定位在与相邻孔“hl”之间的第二钝化层对应的第一部分11处,使得间隙柱状衬垫料的整个底表面接触第二钝化层上的第三钝化层。基于间隙柱状衬垫料与第一基板10的接触密度确定间隙柱状衬垫料的数量和密度。图2A至图2C是沿着图1中的线Ⅱ-Ⅱ截取的截面图。图2A示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所需对准状态,和图2B和图2C示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失对准(mis-align)状态。如图2A至图2C中所示,TFTTr形成在第一基板10上。TFTTr包括:具有第一区13a和在第一区13a两侧的第二区13b的半导体层13;栅极绝缘层16;栅极21;层间绝缘层23,该层间绝缘层23包括暴露第二区13b的半导体接触孔;源极33;和漏极36。源极和漏极33和36通过半导体接触孔接触半导体层13的第二区13b。包括暴露出漏极36的漏极接触孔“ch”的第一钝化层41形成在TFTTr上。此外,包括对应于TFTTr的孔“hl”的第二钝化层51形成在第一钝化层41上。公共电极(未示出)形成在第二钝化层51上,暴露出漏极接触孔“ch”的第三钝化层55形成在公共电极上。通过漏极接触孔“ch”接触漏极36的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三钝化层55上。在第二基板20上,形成黑矩阵61、滤色层63、覆层65和间隙柱状衬垫料75。第一和第二基板10和20相贴附以使间隙柱状衬垫料75接触第一基板10上的元件,例如第三钝化层55。参考图2A,间隙柱状衬垫料75的整个底表面都接触第二钝化层51上的第三钝化层55,以便保持液晶面板的盒间隙一致。另一方面,参考图2B,当产生第一和第二基板10和20之间的失对准时,间隙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第三钝化层55,并且该间隙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其他部分定位在孔“hl”处。也就是,在间隙柱状衬垫料与第三钝化层55之间的接触区域减小。此外,参考图2C,当产生很多失对准时,间隙柱状衬垫料75的整个底表面接触孔“hl”中的第三钝化层55使得液晶面板的盒间隙减小。因此,液晶面板的盒间隙不一致,从而无法填充所需量的液晶层。结果,图像质量降低。此外,当接触或推进LCD装置时,在该部分中产生亮度不均匀。在每英寸高像素(highpixel-per-inch)的模型LCD装置中,相邻孔“hl”之间的第二钝化层51的宽度减小。因此,通过稍微向外压紧或者稍微失对准,间隙柱状衬垫料75就移位以插入到孔“hl”中使得在盒间隙中存在巨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LCD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致盒间隙的LCD装置。本专利技术额外的优点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列出,一部分将由所述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知晓。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以及其他优点可通过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了获得这些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此处具体和概括地描述的那样,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像素区的第一基板;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在第一像素区和第二像素区中每一个中的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上且在第一像素区和第二像素区中每一个中的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连接至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上或者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在第二基板上且分别与第一像素区和第二像素区对应的第一柱状衬垫料和第二柱状衬垫料;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在第一像素区中的第一柱状衬垫料的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像素区中第二柱状衬垫料的第二相对位置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像素区至第四像素区的第一基板;分别在第一像素区至第四像素区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四薄膜晶体管;具有分别暴露出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孔至第四孔的第一钝化层;在第一钝化层上的公共电极;在公共电极上且具有在第一孔至第四孔中的漏极接触孔的第二钝化层,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四薄膜晶体管中每一个的漏极通过漏极接触孔暴露;在第二钝化层上且在第一像素区至第四像素区中每一个中的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分别电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四薄膜晶体管;在第二基板上且与第一像素区和第三像素区对应的第一柱状衬垫料和第二柱状衬垫料;和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在第一柱状衬垫料和第二钝化层之间的第一接触区域大于第二柱状衬垫料和第二钝化层之间的第二接触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线;在第一基板上且与栅极线交叉以限定第一像素区和第二像素区的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n包括第一像素区至第六像素区的第一基板;/n分别在所述第一像素区至第六像素区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n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包括分别暴露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孔至第六孔;/n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的公共电极;/n在所述公共电极上且具有在所述第一孔至第六孔中的漏极接触孔的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中每一个的漏极都通过所述漏极接触孔暴露;/n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且在所述第一像素区至第六像素区中的每一个中,所述像素电极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n在第二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像素区、第三像素区和第五像素区对应的第一柱状衬垫料、第二柱状衬垫料和第三柱状衬垫料;和/n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n其中所述第一柱状衬垫料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和第三柱状衬垫料中每一个的数量,/n其中当不产生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失对准时,所述第一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完全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孔中,所述第三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三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六孔中,并且/n其中当沿相反方向之一产生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失对准时,所述第一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一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中,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孔中使得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不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三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完全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11 KR 10-2014-011993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第一像素区至第六像素区的第一基板;
分别在所述第一像素区至第六像素区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
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包括分别暴露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孔至第六孔;
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的公共电极;
在所述公共电极上且具有在所述第一孔至第六孔中的漏极接触孔的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中每一个的漏极都通过所述漏极接触孔暴露;
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且在所述第一像素区至第六像素区中的每一个中,所述像素电极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至第六薄膜晶体管;
在第二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像素区、第三像素区和第五像素区对应的第一柱状衬垫料、第二柱状衬垫料和第三柱状衬垫料;和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柱状衬垫料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和第三柱状衬垫料中每一个的数量,
其中当不产生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失对准时,所述第一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完全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孔中,所述第三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三柱状衬垫料的底表面的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六孔中,并且
其中当沿相反方向之一产生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伦吾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