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介体电化学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496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体电化学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丙烯腈共聚物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电子媒介体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偶联反应制备介体功能化的丙烯腈共聚物。以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功能化的丙烯腈共聚物为原料,电化学电极为接受电极,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在电极表面制备了共聚物纤维膜,然后利用共价法将一种氧化还原酶固定于电极表面的纤维层,制成纤维活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静电纺纤维极高的比表面积,其表面的反应基团,和固定的电子媒介体使得这种电化学酶电极具有高的载酶效率,高稳定性和高的响应强度。该介体电化学酶电极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可以反复使用,有效酶膜表面积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合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已历经近五十年,吸引了世界范围科学家的 巨大关注,而且正在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生物传感器的构成包括两部分分 子识别元件和换能器。被测物质通过扩散进入生物敏感膜层,经分子识别、发 生生物化学反应后,所产生的信息被响应的换能器转换成与被测物浓度相关的 电信号。分子识别元件在决定生物传感器的功能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其所含生 物组分是酶、组织、抗体/抗原、细菌、酵母。固定化酶电极由于稳定、可控、 低干扰等特点而得到最多的研究和应用。比如,水溶液形式的酶通常只能和底 物作用一次,难以回收,但是当酶被固定化时,可以很快的从反应混合物中分 离,并能重复使用;而且,通过调控固定化酶的微环境,可获得很多需求的性 质,如高灵敏度、快速的响应。聚合物膜为酶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体,而且多分子层聚 合物膜具三维空间结构的特征,可提供许多能利用的势场,其活性剂的浓度高、 电化学相应信号大,而且具有较高的化学、机械和电化学的稳定性,此外,相 对于其他修饰电极的方法,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对基底电极的表面状态要求不苛 刻。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膜可以很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体电化学酶电极,包括基底电极和活化层,基底电极上设有活化层,其特征是:    1)活化层为电子媒介体功能化丙烯腈共聚物的纳米纤维膜和固定的氧化还原酶;    2)活化层的纳米纤维膜由静电纺丝方法制备;    3)丙烯腈共聚物中,共聚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衣康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单体占丙烯腈共聚物摩尔百分数为5~20%,丙烯腈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3万~10万;电子媒介体占丙烯腈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5%~15.8%;    4)电子媒介体包括含有反应性基团的二茂铁、卟啉、铁卟啉或锌卟啉,反应性基团包括氨基或羟基;    5)氧化还原酶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康王振刚黄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