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培酶电极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纤维膜的安 培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传感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生物敏感膜(又称为分子识别元件)和换能 器。被分析物通过扩散进入生物敏感膜层,经分子识别、发生生化反应后,所 产生的信息被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转换成可定量处理的电信号,再经检测 仪器放大并输出,便可得知待测物浓度。其中生物敏感膜是生物传感器的关键 部分,是生物传感器进行选择性检测的基础,决定了传感器的功能与质量,其 所含生物组分可以是酶、细菌、酵母、抗体/抗原、脂质体、类脂质体和受体以 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基于氧化还原酶的电化学传感器一直是生物传感器研究的 主流。将酶固定于电极表面,可有效提高电极的pH和储存稳定性,并实现电极的 反复使用。固定化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载体的性质,如化学组成和微 观结构。就微观结构而言,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酶固定化载体。 极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通孔结构可使纳米纤维膜具有高载酶量和低底物 扩散阻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固定化酶活性。许多研究者已经尝试将酶固定于静 电纺纤维膜上(H.画F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静电纺纤维膜的安培酶电极,包括基底电极,在基底电极上设有活化层,其特征是: 1)活化层为丙烯腈共聚物纳米纤维膜和共价固定的氧化还原酶聚集体; 2)丙烯腈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由静电纺丝法制备; 3)丙烯腈共聚物中,共聚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衣康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单体占丙烯腈共聚物摩尔百分数为5%~20%,丙烯腈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3万~10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康,王振刚,黄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