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门架油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467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门架油路系统,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的前液压缸、设置在架体上的后液压缸、为前液压缸和后液压缸提供动力的主油路、为属具提供动力并且位于架体两侧的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以及设置在架体上为油路提供支撑的滑轮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油路对司机视野阻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门架油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
,尤其涉及一种叉车门架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车的装卸、搬运及堆放货物的基本功能是由门架与属具组成的,为了提高门架的起升高度或降低叉车最低结构高度,目前多使用三级门架。其中三级门架是由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组成的三节伸缩式装置。门架起升时,货叉架沿内门架运动,内门架沿中门架运动,中门架沿外门架运动,从而扩展了门架上升高度。为了完善和弥补叉车的性能,适应现代物流仓储搬运装卸复杂多元化的需要,叉车的叉架体会设置不同的属具,以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属具通过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叉车液压系统供油的油箱与属具位于门架的前后两侧,因为门架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升降,从而造成属具与油箱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若直接从门架中间穿过,供油管路容易受到门架运行干涉,而造成挤压、破裂、渗油、堵塞等现象,影响油管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叉车门架的油路基本是布置在门架后部两侧,横置或者斜置布局,优点是通用性比较好,叉车门架链轮都可以借用这套布置方案。但是这种油路会影响叉车司机的视野,影响司机对货物的搬运效果,甚至造成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门架油路系统,通过对油路的布置进行改变,减少油路对司机视野的阻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门架油路系统,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的前液压缸、设置在架体上的后液压缸、为前液压缸和后液压缸提供动力的主油路、为属具提供动力并且位于架体两侧的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以及设置在架体上为油路提供支撑的滑轮机构;所述架体包括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滑动连接在内门架上的叉架体、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固定在架体和后液压缸上的若干管夹;内门架远离叉架体的一侧固定有内门架横梁,外门架远离叉架体的一侧固定有外门架横梁;前液压缸活塞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块,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两侧的第一链轮以及与第一链轮配合的第一链条;后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架体靠近车体一侧的两侧;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固定块,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块相互靠近一侧的第二链轮以及与第二链轮配合的第二链条,所述滑轮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链轮一侧的导轮、设置在第二链轮上方的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以及设置在前液压缸顶端的第三滑轮组件,导轮的数量为一个并且与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均包括油路管、连通在油路管靠近车体的一端的第一管接头组件以及连通在油路管远离车体的一端的第二管接头组件;第一管接头组件通过管夹固定在外门架横梁上,油路管通过管夹安装在外门架上,绕过第一滑轮组件,绕到前液压缸靠近车体的一侧,在绕过第三滑轮组件,在前液压缸的远离车体的一侧通过管夹固定在叉架体上;主油路包括固定在外门架横梁上的四通阀、连通在四通阀底端的限速阀、连通在四通阀两侧的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以及连通在四通阀顶端的前液压缸进油管;前液压缸进油管经过导轮连接在前液压缸的缸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管(油路管和前液压缸进油管)和能够缠绕在滑轮组件上,通过滑轮组件能够在中门架和内门架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油管能够随链条一起变化,从而避免因架体变动导致的油管挤压和拉扯;由于第二链轮设置在内门架靠近车体的一侧,且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从位于第二链轮顶端的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上绕过,故在安装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时,能够减少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对前液压缸和内门架之间的视野进行阻挡,增加视野的范围,从而减少意外的产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液压缸缸体的顶端固定有出油口;出油口上设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包括分别与两个后液压缸出油口连接的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以及与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连接的三通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的汇合处位于架体的一侧;第一回油管走势呈L形,竖直部分沿后液压缸顺下,水平部分从外门架横梁上经过;第二回油管直接沿后液压缸顺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管路对后液压缸缸体内多余的油进行回收,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走路时,沿着后液压缸缸体以及外门架横梁走路,不仅方便管夹对其进行固定,而且还能够减少管路对视野的阻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油路管的数量为两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油路管,一根负责进油,另一根负责出油,两根油管分工协作,增加对属具的控制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与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的多个滑轮;滑轮的转轴与连接板垂直,且多个滑轮沿第二链轮的圆周的方向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沿第二链轮的圆周方向排布的滑轮组件能够减缓油路管的弯折程度,能够防止油路管的过度弯折对油路管造成的损坏,增加有关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块侧边的支撑块、垂直固定在支撑块上的固定杆、固定在连接板靠近第二固定块一侧并且与固定杆滑动连接的滑块以及带动滑块向远离支撑块方向运动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能够为连接板的移动提供缓冲行程,能够在油路管运动的时候为油路管的移动提供缓冲,减少油路管受到的拉扯;在油路管静止的时候为油路管提供张紧,增加油路管放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边还固定有能够与滑块抵接的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支撑块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板的底端与限位块抵接后,连接板无法继续滑动,防止滑轮与链轮链条接触而造成的影响驱动组件工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油管(油路管和前液压缸进油管)和能够缠绕在滑轮组件上,通过滑轮组件能够在中门架和内门架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油管能够随链条一起变化,从而避免因架体变动导致的油管挤压和拉扯;由于第二链轮设置在内门架靠近车体的一侧,且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从位于第二链轮顶端的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上绕过,故在安装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时,能够减少三联油路和四联油路对前液压缸和内门架之间的视野进行阻挡,增加视野的范围,从而减少意外的产生;2.回油管路对后液压缸缸体内多余的油进行回收,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走路时,沿着后液压缸缸体以及外门架横梁走路,不仅方便管夹对其进行固定,而且还能够减少管路对视野的阻挡;3.两根油路管,一根负责进油,另一根负责出油,两根油管分工协作,增加对属具的控制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实施例管路布局的平面图;图3为第一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架体;11、外门架;111、外门架横梁;112、连接板;113、连接块;12、中门架;13、内门架;131、内门架横梁;14、叉架体;15、第一驱动组件;151、第一固定块;152、第一链轮;153、第一链条;16、第二驱动组件;161、第二固定块;162、第二链轮;163、第二链条;17、管夹;18、第一限位块;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门架油路系统,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的前液压缸(2)、设置在架体(1)上的后液压缸(3)、为前液压缸(2)和后液压缸(3)提供动力的主油路(5)、为属具提供动力并且位于架体(1)两侧的三联油路(6)和四联油路(7)以及设置在架体(1)上为油路提供支撑的滑轮机构(8);所述架体(1)包括外门架(11)、中门架(12)、内门架(13)、滑动连接内门架(13)上的叉架体(14)、第一驱动组件(15)、第二驱动组件(16)以及固定在架体(1)和后液压缸(3)上的若干管夹(17);内门架(13)远离叉架体(14)的一侧固定有内门架横梁(131),外门架(11)远离叉架体(14)的一侧固定有外门架横梁(111);前液压缸(2)活塞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51),第一驱动组件(15)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151)两侧的第一链轮(152)以及与第一链轮(152)配合的第一链条(153);后液压缸(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架体(1)靠近车体一侧的两侧;后液压缸(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61),第二驱动组件(16)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块(161)相互靠近一侧的第二链轮(162)以及与第二链轮(162)配合的第二链条(16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机构(8)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链轮(162)一侧的导轮(81)、设置在第二链轮(162)上方的第一滑轮组件(82)和第二滑轮组件(83)以及设置在前液压缸(2)顶端的第三滑轮组件(84),导轮(81)的数量为一个并且与第二固定块(161)转动连接;第二链轮(162)设置在架体(1)靠近车体的一侧;三联油路(6)和四联油路(7)均包括油路管(63)、连通在油路管(63)靠近车体的一端的第一管接头组件(61)以及连通在油路管(63)远离车体的一端的第二管接头组件(62);第一管接头组件(61)固定在外门架横梁(111)上,油路管(63)通过管夹(17)安装在外门架(11)上,绕过第一滑轮组件(82),绕到前液压缸(2)靠近车体的一侧,再绕过第三滑轮组件(84),在前液压缸(2)的远离车体的一侧固定在叉架体(14)上;主油路(5)包括固定在外门架横梁(111)上的四通阀(51)、连通在四通阀(51)底端的限速阀(52)、连通在四通阀(51)两侧的第一进油管(53)和第二进油管(54)以及连通在四通阀(51)顶端的前液压缸进油管(55);前液压缸进油管(55)经过导轮(81)连接在前液压缸(2)的缸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门架油路系统,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的前液压缸(2)、设置在架体(1)上的后液压缸(3)、为前液压缸(2)和后液压缸(3)提供动力的主油路(5)、为属具提供动力并且位于架体(1)两侧的三联油路(6)和四联油路(7)以及设置在架体(1)上为油路提供支撑的滑轮机构(8);所述架体(1)包括外门架(11)、中门架(12)、内门架(13)、滑动连接内门架(13)上的叉架体(14)、第一驱动组件(15)、第二驱动组件(16)以及固定在架体(1)和后液压缸(3)上的若干管夹(17);内门架(13)远离叉架体(14)的一侧固定有内门架横梁(131),外门架(11)远离叉架体(14)的一侧固定有外门架横梁(111);前液压缸(2)活塞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51),第一驱动组件(15)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151)两侧的第一链轮(152)以及与第一链轮(152)配合的第一链条(153);后液压缸(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架体(1)靠近车体一侧的两侧;后液压缸(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61),第二驱动组件(16)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块(161)相互靠近一侧的第二链轮(162)以及与第二链轮(162)配合的第二链条(16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机构(8)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链轮(162)一侧的导轮(81)、设置在第二链轮(162)上方的第一滑轮组件(82)和第二滑轮组件(83)以及设置在前液压缸(2)顶端的第三滑轮组件(84),导轮(81)的数量为一个并且与第二固定块(161)转动连接;第二链轮(162)设置在架体(1)靠近车体的一侧;三联油路(6)和四联油路(7)均包括油路管(63)、连通在油路管(63)靠近车体的一端的第一管接头组件(61)以及连通在油路管(63)远离车体的一端的第二管接头组件(62);第一管接头组件(61)固定在外门架横梁(111)上,油路管(63)通过管夹(17)安装在外门架(11)上,绕过第一滑轮组件(82),绕到前液压缸(2)靠近车体的一侧,再绕过第三滑轮组件(84),在前液压缸(2)的远离车体的一侧固定在叉架体(14)上;主油路(5)包括固定在外门架横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汝灯辛光辉方晓晖毛云杰胡斌毛烨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叉车门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