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商行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84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包括承重板,承重板底部的一端与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的底部与固定套管的顶部插接,固定套管顶部的一侧与限位球的顶部滑动连接,限位球的一侧通过弹簧一与套管活动连接,套管固定连接于支撑腿内壁的底部,承重板上表面的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该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将秧苗放在螺纹轴内部,通过将压板向下压动,使螺纹套管促使螺纹轴向下转动的的过程中,通过扩口板将滑板打开,达到将秧苗插进土壤的目的,解决了传统人工插秧速度慢,插秧深度不均匀,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出现漏苗、死苗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为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行业,为满足市场对于反季节以及蔬菜等农产品快速生长的目的,温室大棚就随之产生。由于温室大棚内部受到高度以及面积的限制,大型的插秧机械不能够直接进入内部进行插秧工作,目前对于蔬菜的插秧工作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完成,人工进行插秧工作速度非常慢,人工插秧与机械插秧相比存在较大的误差,蔬菜的秧苗插入的深度不相同,影响秧苗的生长,插秧的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具备快速的对于蔬菜的秧苗进行插进大棚内部的土地里,插接的深度相同,对于秧苗周围以及底部的土壤破坏较小,能够适应不同松软程度的土壤,避免人工插秧过程中对于秧苗本身以及根部的破坏,省时省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提高了插秧的效率等优点,解决了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温室大棚内部进行插秧工作,人工插秧工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化农业生产,插秧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人工插秧对于土壤的要求较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快速的对于蔬菜的秧苗进行插进大棚内部的土地里,插接的深度相同,对于秧苗周围以及底部的土壤破坏较小,能够适应不同松软程度的土壤,避免人工插秧过程中对于秧苗本身以及根部的破坏,省时省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提高了插秧的效率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包括承重板,承重板底部的一端与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的底部与固定套管的顶部插接,固定套管顶部的一侧与限位球的顶部滑动连接,限位球的一侧通过弹簧一与套管活动连接,套管固定连接于支撑腿内壁的底部,承重板上表面的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压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板的中部与螺纹套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管套接于螺纹轴中部的外表面,螺纹轴一穿过承重板与轴承的顶部活动连接,轴承的底部与扩口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扩口板的一侧与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板的顶部与滑动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套管套接于内杆的外表面,内杆固定连接于承重板的内侧;滑板底部的一侧与下料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下料板内侧的一端与上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的一侧与滑竿的一端固定连接,滑竿的另一端限位管的一端插接,滑竿插接于限位管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的另一侧与弹簧二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二的另一端与限位管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管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下连接板内侧与下料板远离上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的一侧与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板的另一侧与下料口的一侧活动连接,下料口远离限位板的一侧与下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限位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管均套接有滑竿,并且限位管的内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档板。优选的,固定套管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固定套管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有移动轮。优选的,限位球的数量为四个,两个限位球为一组通过弹簧一对称设置于套管的两侧,并且限位球的直径与固定套管两侧的限位孔直径相同。优选的,螺纹轴与螺纹套管连接的位置设置螺纹,螺纹轴的两端均未设置螺纹,并且螺纹轴的中部为镂空设置。优选的,滑板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滑板的两侧均设置护板。(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将秧苗放在螺纹轴内部,通过将压板向下压动,使螺纹套管促使螺纹轴向下转动的的过程中,通过扩口板将滑板打开,达到将秧苗插进土壤的目的,解决了传统人工插秧速度慢,插秧深度不均匀,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出现漏苗、死苗现象的问题。2、该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通过快速的对于蔬菜的秧苗进行插进大棚内部的土地里,插接的深度相同,对于秧苗周围以及底部的土壤破坏较小,能够适应不同松软程度的土壤,避免人工插秧过程中对于秧苗本身以及根部的破坏,省时省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提高了插秧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3D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下料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承重板、2支撑腿、3弹簧一、4套管、5限位球、6固定套管、7滑板、8连接杆、9复位弹簧、10压板、11螺纹轴、12螺纹套管、13滑动套管、14内杆、15轴承、16扩口板、17移动轮、18下料板、19滑竿、20弹簧二、21上连接板、22限位板、23固定板、24下料口、25下连接板、26限位管、27档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包括承重板1,承重板1底部的一端与支撑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2的底部与固定套管6的顶部插接,固定套管6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固定套管6底部通过连接杆8固定设置有移动轮17,在固定套管6的底部设置移动轮17,使装置更加容易适应各种田埂的工作环境,插秧的效率更高,固定套管6顶部的一侧与限位球5的顶部滑动连接,限位球5的数量为四个,两个限位球5为一组通过弹簧一3对称设置于套管4的两侧,并且限位球5的直径与固定套管6两侧的限位孔直径相同,通过在固定套管6的一侧设置限位球5,便于调节装置高度,以及对调节高度以后对支撑腿2的固定,限位球5的一侧通过弹簧一3与套管4活动连接,套管4固定连接于支撑腿2内壁的底部,承重板1上表面的一端与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与压板10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板10的中部与螺纹套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2套接于螺纹轴11中部的外表面,螺纹轴11与螺纹套管12连接的位置设置螺纹,螺纹轴11的两端均未设置螺纹,并且螺纹轴11的中部为镂空设置,通过螺纹套管12的上下移动促使螺纹轴11的转动,从而使底部滑板7的张开和闭合,进而实现秧苗的下落,螺纹轴一穿过承重板1与轴承15的顶部活动连接,轴承15的底部与扩口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扩口板16的一侧与滑板7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板7的顶部与滑动套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套管13套接于内杆14的外表面,内杆14固定连接于承重板1的内侧;滑板7底部的一侧与下料板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滑板7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滑板7的两侧均设置护板,在滑板7的两侧设置护板,防止秧苗在下落的过程中偏移准确位置,提高秧苗插秧的工作效率,下料板18内侧的一端与上连接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1的一侧与滑竿19的一端固定连接,滑竿19的另一端限位管26的一端插接,限位管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管26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包括承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底部的一端与支撑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2)的底部与固定套管(6)的顶部插接,固定套管(6)顶部的一侧与限位球(5)的顶部滑动连接,限位球(5)的一侧通过弹簧一(3)与套管(4)活动连接,套管(4)固定连接于支撑腿(2)内壁的底部,承重板(1)上表面的一端与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与压板(10)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板(10)的中部与螺纹套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2)套接于螺纹轴(11)中部的外表面,螺纹轴一穿过承重板(1)与轴承(15)的顶部活动连接,轴承(15)的底部与扩口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扩口板(16)的一侧与滑板(7)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板(7)的顶部与滑动套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套管(13)套接于内杆(14)的外表面,内杆(14)固定连接于承重板(1)的内侧;/n滑板(7)底部的一侧与下料板(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下料板(18)内侧的一端与上连接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1)的一侧与滑竿(19)的一端固定连接,滑竿(19)的另一端限位管(26)的一端插接,滑竿(19)插接于限位管(26)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23)的另一侧与弹簧二(20)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二(20)的另一端与限位管(2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管(26)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下连接板(25)内侧与下料板(18)远离上连接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1)的一侧与限位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板(22)的另一侧与下料口(24)的一侧活动连接,下料口(24)远离限位板(22)的一侧与下连接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温室大棚用插秧装置,包括承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底部的一端与支撑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腿(2)的底部与固定套管(6)的顶部插接,固定套管(6)顶部的一侧与限位球(5)的顶部滑动连接,限位球(5)的一侧通过弹簧一(3)与套管(4)活动连接,套管(4)固定连接于支撑腿(2)内壁的底部,承重板(1)上表面的一端与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与压板(10)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板(10)的中部与螺纹套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2)套接于螺纹轴(11)中部的外表面,螺纹轴一穿过承重板(1)与轴承(15)的顶部活动连接,轴承(15)的底部与扩口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扩口板(16)的一侧与滑板(7)的一侧滑动连接,滑板(7)的顶部与滑动套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套管(13)套接于内杆(14)的外表面,内杆(14)固定连接于承重板(1)的内侧;
滑板(7)底部的一侧与下料板(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下料板(18)内侧的一端与上连接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1)的一侧与滑竿(19)的一端固定连接,滑竿(19)的另一端限位管(26)的一端插接,滑竿(19)插接于限位管(26)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23)的另一侧与弹簧二(20)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二(20)的另一端与限位管(2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管(26)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板(2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行
申请(专利权)人:商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