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莓下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75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蓝莓种植技术领域的一种蓝莓下苗装置,包括下苗套筒,下苗套筒的侧壁横向安装有两组支撑轴杆,且两组支撑轴杆关于下苗套筒的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下苗套筒的侧壁左右对称倾斜焊接有幼苗放置箱,且幼苗放置箱设置在支撑轴杆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蓝莓幼苗均匀的排列放置在幼苗放置箱的内腔中,通过机械拖动本产品在田垄上运动,通过与行走轮连接的同步齿轮等一系列的机械传动,使限位挡板随着行走轮的滚动而做往复的摆动,从而使进入到下苗套筒内腔的幼苗能够等距的下到田垄上,减少下苗的繁琐性,提高下苗的工作效率以及能够等间距的对蓝莓幼苗进行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莓下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蓝莓种植
,具体为一种蓝莓下苗装置。
技术介绍
蓝莓,又名笃斯、黑豆树(大兴安岭)、都柿(大小兴安岭、伊春)、甸果、地果、龙果、蛤塘果(吉林)、讷日苏(蒙古族语)、吉厄特、吾格特(鄂伦春语)等,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低灌木。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蓝莓栽培最早的国家是美国,但至今也不到百年的栽培史。因为其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所以风靡世界,是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蓝莓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将种植在种植盆中的蓝莓幼苗移栽到蓝莓种植的田垄上,现有用于蓝莓幼苗的移栽过程中,通常是通过人工进行手动下苗的方式,较为的繁琐,且效率较低,而且种植的间隔大小不一,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蓝莓下苗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莓下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蓝莓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将种植在种植盆中的蓝莓幼苗移栽到蓝莓种植的田垄上,现有用于蓝莓幼苗的移栽过程中,通常是通过人工进行手动下苗的方式,较为的繁琐,且效率较低,而且种植的间隔大小不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蓝莓下苗装置,包括下苗套筒,所述下苗套筒的侧壁横向安装有两组支撑轴杆,且两组支撑轴杆关于下苗套筒的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下苗套筒的侧壁左右对称倾斜焊接有幼苗放置箱,且幼苗放置箱设置在支撑轴杆的上方,所述支撑轴杆的外壁套接有支撑耳板,所述幼苗放置箱的底部焊接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与支撑耳板之间通过螺栓竖向固定有支撑连板,两组所述支撑轴杆的外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下苗套筒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侧壁横向焊接有定位摆杆,且定位摆杆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支撑轴杆连接,所述定位摆杆的底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拉板,所述连接拉板的顶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拉板,所述驱动拉板的顶部内端安装有传动轴杆,且传动轴杆的顶端贯穿支撑轴杆的顶部,所述传动轴杆的顶端固定有同步齿轮四,所述同步齿轮四的外侧设置有同步齿轮三,且同步齿轮三与同步齿轮四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同步齿轮三的侧壁安装有同步轴杆,所述同步轴杆的侧壁套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一端与支撑连板的侧壁焊接固定,所述同步轴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同步齿轮二,所述行走轮靠近同步齿轮二的侧壁焊接有同步齿轮一,且同步齿轮一与同步齿轮二之间相互啮合,两组所述幼苗放置箱的后侧壁均焊接有固定耳板,两组所述固定耳板的内腔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拉架。优选的,所述下苗套筒的内径大于蓝莓苗种植盆的外径,且下苗套筒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幼苗放置箱相配合的下料口。优选的,所述行走轮与支撑轴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的内腔安装有耐磨轴承,所述支撑轴杆的外端插接在耐磨轴承的内腔中,且同步齿轮一焊接在限位套筒的外壁。优选的,所述定位摆杆能够绕与支撑轴杆连接的螺栓转动,且连接拉板能够在与定位摆杆以及驱动拉板连接的螺栓转动。优选的,所述传动轴杆的底端与驱动拉板之间为焊接固定,且驱动拉板能够在传动轴杆的转动下在水平方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蓝莓幼苗均匀的排列放置在幼苗放置箱的内腔中,通过机械拖动本产品在田垄上运动,通过与行走轮连接的同步齿轮等一系列的机械传动,使限位挡板随着行走轮的滚动而做往复的摆动,从而使进入到下苗套筒内腔的幼苗能够等距的下到田垄上,减少下苗的繁琐性,提高下苗的工作效率以及能够等间距的对蓝莓幼苗进行种植。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后视轴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下苗套筒,2-支撑轴杆,3-幼苗放置箱,4-支撑耳板,5-连接耳板,6-支撑连板,7-行走轮,8-限位挡板,9-定位摆杆,10-连接拉板,11-驱动拉板,12-传动轴杆,13-同步齿轮四,14-同步齿轮三,15-同步轴杆,16-轴承座,17-同步齿轮二,18-同步齿轮一,19-固定耳板,20-连接拉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蓝莓下苗装置,包括下苗套筒1,下苗套筒1的侧壁横向安装有两组支撑轴杆2,且两组支撑轴杆2关于下苗套筒1的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下苗套筒1的侧壁左右对称倾斜焊接有幼苗放置箱3,且幼苗放置箱3设置在支撑轴杆2的上方,下苗套筒1的内径大于蓝莓苗种植盆的外径,且下苗套筒1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幼苗放置箱3相配合的下料口,方便带有蓝莓幼苗的种植盆能够均匀的通过下苗套筒1投放到蓝莓种植的田垄上;支撑轴杆2的外壁套接有支撑耳板4,幼苗放置箱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耳板5,连接耳板5与支撑耳板4之间通过螺栓竖向固定有支撑连板6,提高幼苗放置箱3结构的稳定性;两组支撑轴杆2的外端均安装有行走轮7,行走轮7与支撑轴杆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的内腔安装有耐磨轴承,方便行走轮7在2上转动,且减少行走轮7与支撑轴杆2之间的转动磨损;支撑轴杆2的外端插接在耐磨轴承的内腔中,下苗套筒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挡板8,限位挡板8的侧壁横向焊接有定位摆杆9,且定位摆杆9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支撑轴杆2连接,定位摆杆9的底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拉板10,连接拉板10的顶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拉板11,定位摆杆9能够绕与支撑轴杆2连接的螺栓转动,且连接拉板10能够在与定位摆杆9以及驱动拉板11连接的螺栓转动,驱动拉板11的顶部内端安装有传动轴杆12,且传动轴杆12的顶端贯穿支撑轴杆2的顶部,传动轴杆12的底端与驱动拉板11之间为焊接固定,且驱动拉板11能够在传动轴杆12的转动下在水平方向转动,传动轴杆12的顶端固定有同步齿轮四13,同步齿轮四13的外侧设置有同步齿轮三14,且同步齿轮三14与同步齿轮四13之间相互啮合,同步齿轮三14的侧壁安装有同步轴杆15,同步轴杆15的侧壁套接有轴承座16,且轴承座16的一端与支撑连板6的侧壁焊接固定,同步轴杆15的另一端安装有同步齿轮二17,行走轮7靠近同步齿轮二17的侧壁焊接有同步齿轮一18,同步齿轮一18焊接在7的限位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莓下苗装置,包括下苗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苗套筒(1)的侧壁横向安装有两组支撑轴杆(2),且两组支撑轴杆(2)关于下苗套筒(1)的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下苗套筒(1)的侧壁左右对称倾斜焊接有幼苗放置箱(3),且幼苗放置箱(3)设置在支撑轴杆(2)的上方,所述支撑轴杆(2)的外壁套接有支撑耳板(4),所述幼苗放置箱(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耳板(5),所述连接耳板(5)与支撑耳板(4)之间通过螺栓竖向固定有支撑连板(6),两组所述支撑轴杆(2)的外端均安装有行走轮(7),所述下苗套筒(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挡板(8),所述限位挡板(8)的侧壁横向焊接有定位摆杆(9),且定位摆杆(9)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支撑轴杆(2)连接,所述定位摆杆(9)的底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拉板(10),所述连接拉板(10)的顶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拉板(11),所述驱动拉板(11)的顶部内端安装有传动轴杆(12),且传动轴杆(12)的顶端贯穿支撑轴杆(2)的顶部,所述传动轴杆(12)的顶端固定有同步齿轮四(13),所述同步齿轮四(13)的外侧设置有同步齿轮三(14),且同步齿轮三(14)与同步齿轮四(1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同步齿轮三(14)的侧壁安装有同步轴杆(15),所述同步轴杆(15)的侧壁套接有轴承座(16),且轴承座(16)的一端与支撑连板(6)的侧壁焊接固定,所述同步轴杆(15)的另一端安装有同步齿轮二(17),所述行走轮(7)靠近同步齿轮二(17)的侧壁焊接有同步齿轮一(18),且同步齿轮一(18)与同步齿轮二(17)之间相互啮合,两组所述幼苗放置箱(3)的后侧壁均焊接有固定耳板(19),两组所述固定耳板(19)的内腔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拉架(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莓下苗装置,包括下苗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苗套筒(1)的侧壁横向安装有两组支撑轴杆(2),且两组支撑轴杆(2)关于下苗套筒(1)的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下苗套筒(1)的侧壁左右对称倾斜焊接有幼苗放置箱(3),且幼苗放置箱(3)设置在支撑轴杆(2)的上方,所述支撑轴杆(2)的外壁套接有支撑耳板(4),所述幼苗放置箱(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耳板(5),所述连接耳板(5)与支撑耳板(4)之间通过螺栓竖向固定有支撑连板(6),两组所述支撑轴杆(2)的外端均安装有行走轮(7),所述下苗套筒(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挡板(8),所述限位挡板(8)的侧壁横向焊接有定位摆杆(9),且定位摆杆(9)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支撑轴杆(2)连接,所述定位摆杆(9)的底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拉板(10),所述连接拉板(10)的顶部外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拉板(11),所述驱动拉板(11)的顶部内端安装有传动轴杆(12),且传动轴杆(12)的顶端贯穿支撑轴杆(2)的顶部,所述传动轴杆(12)的顶端固定有同步齿轮四(13),所述同步齿轮四(13)的外侧设置有同步齿轮三(14),且同步齿轮三(14)与同步齿轮四(1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同步齿轮三(14)的侧壁安装有同步轴杆(15),所述同步轴杆(15)的侧壁套接有轴承座(16),且轴承座(16)的一端与支撑连板(6)的侧壁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青山史月龙吴坤林杨艳夏鹏徐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千亩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