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69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电装置,包括顶板、侧板、竖隔板、横隔板、底板和移动装置,其中:顶板、侧板、竖隔板和横隔板一侧均等距且平行设有多条T形槽,侧板、横隔板、竖隔板和底板两端均固定设有与T形槽匹配的T形块,侧板和隔板均通过T形块与顶板滑动连接;底板包括多个凹槽、连接槽,凹槽上呈工字形且边缘凹槽通过连接槽与中心凹槽连通;移动装置包括工形支架、滚珠和齿链,其中:工形支架上下表面均平行设有多条弯口槽且内部设有多个滚珠,齿链设于工形支架外侧且与滚珠相扣合,工形支架上下两端分别设于底板上下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装卸便捷,可量产降低成本,可移动且内嵌线缆满足多场景用电需求,磨损低,散热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装置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将所需电气件集合于壳体中,实现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及低压配电等功能。变电装置壳体的结构设计与设备布局根据用电场地及配电大小分为分室布局与同室布局,分室布局要求合理布局,高压配电室与高压电容器室室相邻,低压配电室与变压器室相邻,低压配电室应便于出线,控制室位置应便于运行人员的工作与管理,传统的变电装置壳体多采用焊接结构,焊接后还需对整体表面进行处理,工时长且安装不便,无法做到量产;且某些特定施工现场,壳体无法移动,只能通过加长线缆等满足用电需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装置,通过组合拼装,快速安装变电装置,且底部装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内绕有线缆,满足各种场景用电需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装置,包括顶板、侧板、竖隔板、横隔板、底板和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顶板、侧板、竖隔板和横隔板一侧均等距且平行设有多条T形槽,所述侧板、横隔板、竖隔板和底板两端均固定设有与所述T形槽匹配的T形块,所述侧板和隔板均通过T形块与顶板滑动连接,便于安装且可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所述顶板、侧板和底板垂直穿插连接形成壳体,所述顶板和横隔板间采用竖隔板分别隔断为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和控制室,且所述控制室设于边缘处;所述底板包括多个凹槽、连接槽,所述凹槽上呈工字形且边缘凹槽通过连接槽与中心凹槽连通;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工形支架、滚珠和齿链,其中:所述工形支架上下表面均平行设有多条弯口槽且内部设有多个滚珠,所述齿链设于工形支架外侧且与滚珠相扣合,所述工形支架上下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上下两侧。优先地,所述侧板垂直设于所述顶板两端,所述横隔板垂直设于侧板之间且与顶板平行,所述竖隔板平行且垂直设于顶板和横隔板之间。优先地,所述弯口槽开口处宽度小于滚珠直径,以防所述滚珠掉落。优先地,相邻所述竖隔板内的T形槽方向相对,便于进一步分隔呈更小的空间。优先地,中心的所述凹槽直径大于边缘凹槽直径,所述凹槽深度、连接槽深度和底板厚度均相同,设置不同直径的凹槽,便于移动装置的固定。优先地,所述工形支架上下表面均为圆矩形且均采用石墨材质,便于降低所述滚珠和齿链的磨损,且便于摩擦产热后加速热量传导,所述齿链宽度小于等于工形支架平行端面长度。优先地,所述工形支架下端与底板下表面之间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直径大于凹槽直径,便于所述工形支架的固定。优先地,所述底板上凹槽两侧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齿链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工形支架滑动连接,使所述壳体与移动装置形成整体。优先地,所述工形支架内绕设有线缆且多个工形支架间通过线缆连接,满足所述变电装置用电需求。优先地,所述底板靠近一侧边缘处设有导线孔,所述线缆通过导线孔与控制室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顶板、侧板、竖隔板、横隔板和底板结构基本相同且均采用垂直滑动连接,结构固定且可批量生产,安装便捷且成本降低;2.工形支架、滚珠与齿链配合,形成移动装置,且工形支架内饶有线缆,且线缆一一绕过所有移动装置,绕有大量线缆,满足各种场景用电需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板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顶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竖隔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弯口槽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壳体,11.顶板,111.T形槽,12.侧板,13.竖隔板,131.T形块,14.横隔板,141.导线孔,2.底板,21.凹槽,22.连接槽,23.通孔,3.移动装置,31.工形支架,311.弯口槽,312.线缆,32.滚珠,33.齿链,34.卡板,4.高压配电室,5.高压电容器室,6.变压器室,7.低压配电室,8.控制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变电装置,包括顶板11、侧板12、竖隔板13、横隔板14、底板2和移动装置3,其中:顶板11、侧板12、竖隔板13和横隔板14一侧均等距且平行设有多条T形槽111,相邻竖隔板13内的T形槽111方向相对,便于进一步分隔呈更小的空间侧板12、横隔板14、竖隔板13和底板2两端均固定设有与T形槽111匹配的T形块131,侧板12和隔板均通过T形块131与顶板11滑动连接,便于安装且可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侧板12垂直设于顶板11两端,横隔板14垂直设于侧板12之间且与顶板11平行,竖隔板13平行且垂直设于顶板11和横隔板14之间,顶板11、侧板12和底板2垂直穿插连接形成壳体1,顶板11和横隔板14间采用竖隔板13分别隔断为高压配电室4、高压电容器室5、变压器室6、低压配电室7和控制室8,且控制室8设于边缘处;底板2包括多个凹槽21、连接槽22,凹槽21上呈工字形且边缘凹槽21通过连接槽22与中心凹槽21连通,中心的凹槽21直径大于边缘凹槽21直径,设置不同直径的凹槽21,便于移动装置3的固定,凹槽21深度、连接槽22深度和底板2厚度均相同;移动装置3包括工形支架31、滚珠32和齿链33,其中:根据用电需求,工形支架31穿过凹槽21并沿连接槽22滑动至底板2四周或两侧,工形支架31上下表面均平行设有多条弯口槽311且内部设有多个滚珠32,弯口槽311开口处宽度小于滚珠32直径,以防滚珠32掉落,齿链33设于工形支架31外侧且与滚珠32相扣合,工形支架31上下两端分别设于底板2上下两侧且均为圆矩形且均采用石墨材质,便于降低滚珠32和齿链33的磨损,且便于摩擦产热后加速热量传导,齿链33宽度小于等于工形支架31平行端面长度。具体的,如图1-4所示,工形支架31下端与底板2下表面之间设有卡板34,卡板34直径大于凹槽21直径,便于工形支架31的固定。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板2上凹槽21两侧分别设有通孔23,齿链33穿过通孔23与工形支架31滑动连接,使壳体1与移动装置3形成整体。具体的,如图1-4所示,工形支架31内绕设有线缆312且多个工形支架31间通过线缆312连接,满足变电装置用电需求。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板2靠近一侧边缘处设有导线孔141,线缆312通过导线孔141与控制室8电性连接。本技术的优点:结构紧凑,装卸便捷,可量产降低成本,可移动且内嵌线缆满足多场景用电需求,磨损低,散热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侧板、竖隔板、横隔板、底板和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顶板、侧板、竖隔板和横隔板一侧均等距且平行设有多条T形槽,所述侧板、横隔板、竖隔板和底板两端均固定设有与所述T形槽匹配的T形块,所述侧板和隔板均通过T形块与顶板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侧板和底板垂直穿插连接形成壳体,所述顶板和横隔板间采用竖隔板分别隔断为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和控制室,且所述控制室设于边缘处;所述底板包括多个凹槽、连接槽,所述凹槽上呈工字形且边缘凹槽通过连接槽与中心凹槽连通;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工形支架、滚珠和齿链,其中:所述工形支架上下表面均平行设有多条弯口槽且内部设有多个滚珠,所述齿链设于工形支架外侧且与滚珠相扣合,所述工形支架上下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上下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侧板、竖隔板、横隔板、底板和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顶板、侧板、竖隔板和横隔板一侧均等距且平行设有多条T形槽,所述侧板、横隔板、竖隔板和底板两端均固定设有与所述T形槽匹配的T形块,所述侧板和隔板均通过T形块与顶板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侧板和底板垂直穿插连接形成壳体,所述顶板和横隔板间采用竖隔板分别隔断为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和控制室,且所述控制室设于边缘处;所述底板包括多个凹槽、连接槽,所述凹槽上呈工字形且边缘凹槽通过连接槽与中心凹槽连通;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工形支架、滚珠和齿链,其中:所述工形支架上下表面均平行设有多条弯口槽且内部设有多个滚珠,所述齿链设于工形支架外侧且与滚珠相扣合,所述工形支架上下两端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垂直设于所述顶板两端,所述横隔板垂直设于侧板之间且与顶板平行,所述竖隔板平行且垂直设于顶板和横隔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口槽开口处宽度小于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挺进费江林邓国平王章宇苏进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电新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