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自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76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备自投装置,涉及备自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与备自投装置,所述底板顶部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螺纹柱上套设有底框,所述底框顶部设有所述备自投装置,所述备自投装置顶部设有顶框,所述顶框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顶框两端设有锯齿,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顶框匹配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匹配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套设有固定棒,所述第二齿轮一侧环绕设有细孔,所述转杆通过所述固定棒与所述细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升降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备自投装置
本技术属于备自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备自投装置。
技术介绍
备自投装置全称微机线路备自投保护装置(以下简称备自投)是一种保护装置,核心部分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包括CPU模块、继电器模块、交流电源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等构成,具有抗干扰性强、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数字式低压备自投装置就是其中之一。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备自投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固定与安装,拆卸也不便,不能将备自投装置上升到需要的位置处,缺乏灵活性,因而需要一种稳定的备自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备自投装置。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备自投装置,包括底板与备自投装置,所述底板顶部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螺纹柱上套设有底框,所述底框顶部设有所述备自投装置,所述备自投装置顶部设有顶框,所述顶框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顶框两端设有锯齿,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顶框匹配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匹配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套设有固定棒,所述第二齿轮一侧环绕设有细孔,所述转杆通过所述固定棒与所述细孔相连。优选地,所述底板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细孔,所述固定棒通过所述细孔与所述固定板相连。优选地,所述底框底部设有连接塞,所述转轴之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之间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绕设有弹簧,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连接塞相连。优选地,所述螺纹柱顶部设有转钮。优选地,所述螺纹柱穿过所述底框处设有螺纹。优选地,所述滑轨的高度为所述底框上升的高度。优选地,所述顶框与所述底框均为U形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结构稳定,通过转动转钮带动螺纹柱转动,相对的螺纹柱带动底框升降,使备自投装置到达预计的位置,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灵活性,利用双齿轮带动有锯齿的顶框,使备自投装置顶部固定,也便于调节高度,用固定板细孔与转杆相连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增设可以滑动的连接塞与套筒,达到减震的效果,顶框与底框均为U形框保证了备自投装置的左右稳定,此固定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备自投装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锯齿,2.固定棒,3.固定板,4.顶框,5.备自投装置,6.转钮,7.底框,8.螺纹柱,9.转轴,10.底板,11.连接塞,12.弹簧,13.套筒,14.滑块,15.滑轨,16.转杆,17.第一齿轮,18.细孔,19.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备自投装置,包括底板10与备自投装置5,所述底板10顶部两侧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顶部设有螺纹柱8,所述螺纹柱8通过所述转轴9与所述底板10相连,所述螺纹柱8上套设有底框7,所述底框7顶部设有所述备自投装置5,所述备自投装置5顶部设有顶框4,所述顶框4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齿轮17,所述顶框4两端设有锯齿1,所述第一齿轮17通过所述锯齿1与所述顶框4匹配相连,所述第一齿轮17一侧设有第二齿轮19,所述第一齿轮17通过所述锯齿1与所述第二齿轮19匹配相连,所述第二齿轮19上设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一侧套设有固定棒2,所述第二齿轮19一侧环绕设有细孔18,所述转杆16通过所述固定棒2与所述细孔18相连。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备自投装置,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包括底板10与备自投装置5,底板10顶部两侧设有转轴9,转轴9顶部设有螺纹柱8,螺纹柱8通过转轴9与底板10相连,螺纹柱8上套设有底框7,底框7顶部设有备自投装置5,通过转动螺纹柱8,螺纹柱8绕着转轴9转动,而底框7相对地上升或是下降,从而带动备自投装置5上升或是下降,备自投装置5顶部设有顶框4,顶框4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齿轮17,顶框4两端设有锯齿1,第一齿轮17通过锯齿1与顶框4匹配相连,第一齿轮17一侧设有第二齿轮19,第一齿轮17通过锯齿1与第二齿轮19匹配相连,第二齿轮19上设有转杆16,转杆16一侧套设有固定棒2,第二齿轮19一侧环绕设有细孔18,转杆16通过固定棒2与细孔18相连,通过转动转杆16使第二齿轮19转动,第二齿轮19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由于顶框4上的锯齿1与第一齿轮17匹配,第二齿轮19顺时针转动则顶框4下降,第二齿轮19逆时针转动则顶框4上升,双齿轮更加稳定控制顶框4,顶框4位置固定好后,将固定棒2插到细孔18中,从而转杆16被固定防止了齿轮转动,此时备自投装置5被顶框4与底框7夹紧固定。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板10顶部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设有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9,固定板3上设有细孔18,固定棒2通过细孔18与固定板3相连,将齿轮固定到固定板3上,使顶框4更加稳定升降,细孔18设在固定板3上使转杆16更加稳定地被固定。底框7底部设有连接塞11,转轴9之间设有滑轨15,滑轨15与底板10相连,滑轨15上设有滑块14,滑块14之间设有套筒13,套筒13上绕设有弹簧12,套筒13通过弹簧12与连接塞11相连,滑块14在滑轨15上滑动,套筒13与连接塞11随着滑块14上升,由于连接塞11挤压套筒13起到减震的效果。螺纹柱8顶部设有转钮6,转钮6方便转动螺纹柱8。螺纹柱8穿过底框7处设有螺纹,螺纹便于底框7的相对升降。滑轨15的高度为底框7上升的高度,滑块14随底框7一起上升。顶框4与底框7均为U形框,U形框可以使备自投装置5两侧也能被固定,保证左右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包括底板10与备自投装置5,通过转动螺纹柱8,螺纹柱8绕着转轴9转动,而底框7相对地上升或是下降,从而带动备自投装置5上升或是下降,通过转动转杆16使第二齿轮19转动,第二齿轮19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由于顶框4上的锯齿1与第一齿轮17匹配,第二齿轮19顺时针转动则顶框4下降,第二齿轮19逆时针转动则顶框4上升,双齿轮更加稳定控制顶框4,顶框4位置固定好后,将固定棒2插到细孔18中,从而转杆16被固定防止了齿轮转动,此时备自投装置5被顶框4与底框7夹紧固定。将齿轮固定到固定板3上,使顶框4更加稳定升降,细孔18设在固定板3上使转杆16更加稳定地被固定。滑块14在滑轨15上滑动,套筒13与连接塞11随着滑块14上升,由于连接塞11挤压套筒13起到减震的效果。螺纹柱8顶部设有转钮6,转钮6方便转动螺纹柱8。螺纹柱8穿过底框7处设有螺纹,螺纹便于底框7的相对升降。滑轨15的高度为底框7上升的高度,滑块14随底框7一起上升。顶框4与底框7均为U形框,U形框可以使备自投装置5两侧也能被固定,保证左右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备自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与备自投装置,所述底板顶部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螺纹柱上套设有底框,所述底框顶部设有所述备自投装置,所述备自投装置顶部设有顶框,所述顶框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顶框两端设有锯齿,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顶框匹配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匹配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套设有固定棒,所述第二齿轮一侧环绕设有细孔,所述转杆通过所述固定棒与所述细孔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自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与备自投装置,所述底板顶部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螺纹柱上套设有底框,所述底框顶部设有所述备自投装置,所述备自投装置顶部设有顶框,所述顶框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顶框两端设有锯齿,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顶框匹配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锯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匹配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套设有固定棒,所述第二齿轮一侧环绕设有细孔,所述转杆通过所述固定棒与所述细孔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备自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细孔,所述固定棒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冬宁张金奎史佳伟王康殷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电新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