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62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其包括呈白色的电路基板、呈白色的分隔基板、LED芯片、荧光层以及透明密封层;分隔基板盖设固定于电路基板,分隔基板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孔;LED芯片收容于收容孔内,且LED芯片固定于电路基板上并与电路基板电连接;荧光层填充于收容孔内,其由荧光材料和树脂材料混合固化形成,且荧光层与LED芯片一一对应设置;透明密封层贴设于分隔基板远离电路基板一端并完全覆盖收容孔,且透明密封层与LED芯片间隔设置。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ED显示装置对比度高且出光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领域的不断发展,LED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LED显示装置主要是通过分别调节三基色LED芯片(即红光LED芯片、绿光LED芯片和蓝光LED芯片)的电流以控制其亮度值,从而实现三基色的组合,达到全彩显示的效果。在实际的LED生产和封装过程中有一个对LED分Bin的过程,在不同的Bin中,峰值波长会发生移动,LED的色度、亮度等会存在一致性偏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晶圆生长出的LED很大概率处于不同Bin中,所以LED的色度一致性偏离是一个必然现象。相关技术中,通过现有荧光转换的方式制作的LED显示模块中,相邻蓝光LED芯片之间和不同颜色荧光粉间的颜色串扰是显而易见的,通常采用在像素间设置黑色分隔壁以提高对比度,解决颜色串扰的问题。然而,相关技术中,黑色分隔壁会吸收光,造成LED显示模块的出光效率下降,即不能在保证对比度高的同时,保证出光效率高。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LED显示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在保证高对比度的同时,解决了颜色串扰问题,提高出光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其包括:呈白色的电路基板;呈白色的分隔基板,所述分隔基板盖设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分隔基板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孔;LED芯片,所述LED芯片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且所述LED芯片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填充于所述收容孔内,其由荧光材料和树脂材料混合固化形成,且所述荧光层与所述LED芯片一一对应设置;以及,透明密封层,所述透明密封层贴设于所述分隔基板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端并完全覆盖所述收容孔,且所述透明密封层与所述LED芯片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分隔基板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分隔基板进行改性增强的玻纤布,所述玻纤布的含量占所述分隔基板的总质量的39%至60%;所述玻纤布沿与所述收容孔的贯穿方向垂直的平面排列设置。优选的,所述分隔基板的厚度大于0.2毫米;所述收容孔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或方形,所述收容孔的孔径为0.02毫米至1毫米。优选的,所述收容孔包括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分隔基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收容孔之间的侧壁的宽度为0.05毫米至0.3毫米。优选的,所述收容孔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以及第三收容孔;所述荧光层包括:红光层,所述红光层由红粉和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形成;绿光层,所述绿光层由绿粉和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形成;蓝光层,所述蓝光层由蓝粉和量子点材料中其中一种与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三收容孔内形成。优选的,所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蓝光吸收层,所述第一蓝光吸收层涂覆于所述红光层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或,第二蓝光吸收层,所述第二蓝光吸收层涂覆于所述绿光层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或,第三蓝光吸收层,所述第三蓝光吸收层涂覆于所述透明密封层靠近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黑色吸收层,所述黑色吸收层涂覆于所述分隔基板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侧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粘接胶膜,所述粘接胶膜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分隔基板及所述电路基板胶合固定,且所述粘接胶膜与所述收容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优选的,所述粘接胶膜由环氧树脂制成或由散射粒子材料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所述散射粒子材料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硅、硫酸钡、硫化锌、氧化锌和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粘接胶膜的厚度为15微米至50微米,且所述粘接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的两倍。优选的,所述分隔基板由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制成,其玻璃态转化温度高于所述粘接胶膜的热固化温度。优选的,所述分隔基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粘接胶膜的内侧面分别设置一层用于反射光的白色反射层,所述白色反射层由苯基硅胶和环氧树脂中的其中一种与散射粒子材料混合固化形成;所述散射粒子材料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硅、硫酸钡、硫化锌、氧化锌和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LED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分隔基板设置收容孔,将LED芯片和与该LED芯片对应的荧光层分别设置于收容孔内,避免了LED芯片发出的光照射在与其相邻的其他颜色的荧光层上,以解决相邻的LED芯片之间发生颜色串扰的问题,使得LED显示装置的对比度高;同时,由于电路基板和分隔基板均呈白色,即分隔基板位于收容孔内的内侧面和电路基板与收容孔对应设置的上表面均呈白色,有利于将照射在分隔基板的内侧面和电路基板的上表面的光向外反射,避免了将光吸收,有效地提高出光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LED显示装置实施方式一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ED显示装置实施方式一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LED显示装置实施方式一的玻纤布含量与分隔基板的弯曲模量和反射率的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LED显示装置实施方式二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路基板1、分隔基板2、LED芯片(图未标)、荧光层(图未标)、透明密封层3以及粘接胶膜4。所述分隔基板2盖设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1,所述分隔基板2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孔(图未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基板2由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制成,使得所述分隔基板2整体呈白色,即使得所述分隔基板2位于所述收容孔内的内侧面呈白色,能够有效地将照射在所述分隔基板2内侧面的光向外反射出去。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基板1由白色塑料材质制成,其具体的材料是不限的,为了更好地将照射所述电路基板1上的光向外反射,优选的,所述电路基板1呈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亚胺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制成,使得电路基板1整体呈白色,即使得所述电路基板1与所述收容孔对应设置的上表面呈白色,有利于将照射在所述电路基板1的光向外反射,提高了出光效率;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呈白色的电路基板;/n呈白色的分隔基板,所述分隔基板盖设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分隔基板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孔;/nLED芯片,所述LED芯片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且所述LED芯片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n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填充于所述收容孔内,其由荧光材料和树脂材料混合固化形成,且所述荧光层与所述LED芯片一一对应设置;以及,/n透明密封层,所述透明密封层贴设于所述分隔基板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端并完全覆盖所述收容孔,且所述透明密封层与所述LED芯片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呈白色的电路基板;
呈白色的分隔基板,所述分隔基板盖设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分隔基板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孔;
LED芯片,所述LED芯片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且所述LED芯片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填充于所述收容孔内,其由荧光材料和树脂材料混合固化形成,且所述荧光层与所述LED芯片一一对应设置;以及,
透明密封层,所述透明密封层贴设于所述分隔基板远离所述电路基板一端并完全覆盖所述收容孔,且所述透明密封层与所述LED芯片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基板的厚度大于0.2毫米;所述收容孔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或方形,所述收容孔的孔径为0.02毫米至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包括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分隔基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收容孔之间的侧壁的宽度为0.05毫米至0.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以及第三收容孔;所述荧光层包括:
红光层,所述红光层由红粉和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形成;
绿光层,所述绿光层由绿粉和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形成;
蓝光层,所述蓝光层由蓝粉和量子点材料中其中一种与树脂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梓峰徐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