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梅毒TPPA检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38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梅毒TPPA检测盒,包括基体,基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顶部均贯穿基体,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顶部均由透明盖板密封,所有的透明盖板上均具有通孔,所有透明盖板上的通孔均由橡胶塞封堵,第三腔室和第三腔室的透明盖板的下表面均具有固定钩,第三腔室内的固定钩上固定有未致敏明胶颗粒,第四腔室内的固定钩上固定有致敏明胶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梅毒TPPA检测盒,在进行梅毒检测过程中,便于液体混匀,可减小混有待测血液样本的混合液溢出或者洒出的风险,检测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梅毒TPPA检测盒
本技术涉及梅毒检测领域,尤其涉及梅毒TPPA检测盒。
技术介绍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显时隐。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一种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带有多个凹槽的检验板配合稀释液、致敏明胶颗粒和未致敏明胶颗粒进行检验,具体操作为:在检验板上选定4个凹槽,分别标记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向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内分别加入100ul、25ul、25ul和25ul稀释液;2、向第一凹槽内加入25ul待测血液样品形成混合液;3、抽取第一凹槽内混合液25ul加入第二凹槽并在第二凹槽内形成混合液,然后抽取混合后的第二凹槽内的混合液25ul加入第三凹槽并在第三凹槽内形成混合液,然后再抽取混合后的第三凹槽内的混合液25ul加入第四凹槽并在第四凹槽内形成混合液,最后抽取混合后的第四凹槽内的混合液25ul弃去;4、向第三凹槽内加入未致敏明胶颗粒,向第四凹槽内加入致敏明胶颗粒;5、将各个凹槽内的混合液混匀,加盖,孵育2小时后进行结果判读。现有操作过程中,检验板及其上凹槽内混有待测血液样本的混合液均暴露在空气中,在向凹槽内抽吸和加入液体均采用滴管或者注射器完成,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混有待测血液样本的混合液极易洒出,而梅毒可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容易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且由于凹槽上方开口,加入明胶颗粒后混合不易。技术内容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梅毒TPPA检测盒,在进行梅毒检测过程中,便于液体混匀,可减小混有待测血液样本的混合液溢出或者洒出的风险,检测安全性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的梅毒TPPA检测盒,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的顶部均贯穿所述基体,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的顶部均由透明盖板密封,所有的所述透明盖板上均具有通孔,所有所述透明盖板上的所述通孔均由橡胶塞封堵,所述第三腔室和第三腔室的所述透明盖板的下表面均具有固定钩,所述第三腔室内的所述固定钩上固定有未致敏明胶颗粒,所述第四腔室内的所述固定钩上固定有致敏明胶颗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梅毒检测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分别对应现有检验板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在向个腔室内注入或者抽出液体时,可拔开对应的橡胶塞,通过通孔注入、抽取液体,或者利用注射器针头,直接从橡胶塞处穿入,同配制青霉素等药液一般注入或者抽取液体,在样品倍比稀释步骤完成之前,致敏明胶颗粒和未致敏明胶颗粒分别固定在第四腔室和第三腔室上方的透明盖板上,不会与下方腔室内的液体接触,在需要加入未致敏明胶颗粒和致敏明胶颗粒时,在橡胶塞的封堵下,上下颠倒基体,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的液体分别与未致敏明胶颗粒和致敏明胶颗粒充分接触混匀,然后孵育2小时后,通过透明盖板可观察各腔室内情况,进行结果判读;透明盖板和橡胶塞可将下方腔室密封,便于基体上下颠倒,使液体混匀,腔室上方开口有透明盖板遮挡,可减小混有待测血液样本的混合液溢出或者洒出的风险,检测安全性高。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塞的外壁与其所在的所述透明盖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橡胶塞不可拔出,使用注射器针头穿过橡胶塞进行液体注入或者抽出,腔室内液体无洒出风险,安全性高。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为透明材质制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观察腔室内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钩呈倒钩状,所述固定钩的钩尖朝上,所述未致敏明胶颗粒插接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所述固定钩的钩尖上,所述致敏明胶颗粒插接在所述第四腔室内的所述固定钩的构件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钩挂接未致敏明胶颗粒和致敏明胶颗粒稳定,避免其掉落。进一步的,所有所述透明盖板上的所述橡胶塞均在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透明盖板观察其下方腔室内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室内的所述固定钩及其上挂接的所述未致敏明胶颗粒在所述第三腔室上的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处,所述第四腔室内的所述固定钩及其上挂接的所述致敏明胶颗粒在所述第四腔室上的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少固定钩对视线的干扰,便于透过透明盖板观察下方腔室内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为立方体状,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沿所述基体的中轴线依次分布。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样品的倍比稀释过程中,须依次对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的液体进行处理,依次设置可避免将各腔室混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的水平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的底部均为球弧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液体混合时,腔室内的液体在底部球弧面和内壁的作用下形成环流,利于腔室内液体混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部俯视图;图3为固定钩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基体;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第三腔室;24、第四腔室;3、透明盖板;4、橡胶塞;5、固定钩;6、未致敏明胶颗粒;7、致敏明胶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梅毒TPPA检测盒的实施例,包括基体1,基体1具有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的顶部均贯穿基体1,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的顶部均由透明盖板3密封,所有的透明盖板3上均具有通孔,所有透明盖板3上的通孔均由橡胶塞4封堵,第三腔室23和第三腔室23的透明盖板3的下表面均具有固定钩5,第三腔室23内的固定钩5上固定有未致敏明胶颗粒6,第四腔室24内的固定钩5上固定有致敏明胶颗粒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橡胶塞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透明盖板3固定连接,可同青霉素药瓶或者输液瓶的橡胶塞结构,此时通过注射器针头穿过橡胶塞4伸入其下方的腔室内向下方腔室注入液体或者抽吸下方腔室内的液体。橡胶塞4也可选用可拔出的方式封堵通孔,在需要向橡胶塞4下方的腔室注入液体或者抽吸橡胶塞4下方的腔室内的液体时,拔出橡胶塞4,操作完成后再将橡胶塞4塞入对应的通孔内封堵通孔。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基体1为透明材质制成。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钩5呈倒钩状,固定钩5的钩尖朝上,未致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梅毒TPPA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具有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所述第一腔室(21)、所述第二腔室(22)、所述第三腔室(23)和所述第四腔室(24)的顶部均贯穿所述基体(1),所述第一腔室(21)、所述第二腔室(22)、所述第三腔室(23)和所述第四腔室(24)的顶部均由透明盖板(3)密封,所有的所述透明盖板(3)上均具有通孔,所有所述透明盖板(3)上的所述通孔均由橡胶塞(4)封堵,所述第三腔室(23)和第三腔室(23)的所述透明盖板(3)的下表面均具有固定钩(5),所述第三腔室(23)内的所述固定钩(5)上固定有未致敏明胶颗粒(6),所述第四腔室(24)内的所述固定钩(5)上固定有致敏明胶颗粒(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梅毒TPPA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具有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所述第一腔室(21)、所述第二腔室(22)、所述第三腔室(23)和所述第四腔室(24)的顶部均贯穿所述基体(1),所述第一腔室(21)、所述第二腔室(22)、所述第三腔室(23)和所述第四腔室(24)的顶部均由透明盖板(3)密封,所有的所述透明盖板(3)上均具有通孔,所有所述透明盖板(3)上的所述通孔均由橡胶塞(4)封堵,所述第三腔室(23)和第三腔室(23)的所述透明盖板(3)的下表面均具有固定钩(5),所述第三腔室(23)内的所述固定钩(5)上固定有未致敏明胶颗粒(6),所述第四腔室(24)内的所述固定钩(5)上固定有致敏明胶颗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毒TPPA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塞(4)的外壁与其所在的所述透明盖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毒TPPA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为透明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毒TPPA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钩(5)呈倒钩状,所述固定钩(5)的钩尖朝上,所述未致敏明胶颗粒(6)插接在所述第三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聪翀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