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19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包括进料仓、热解炉、冷却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所述热解炉内包括第二预热腔、热解层和加热腔;第一出气口与进料仓连接。本装置从热解层出的裂解气体热量高,进入进料仓中可对进料中的物料进行首次预热,同时进行热交换,促进冷却,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热解炉上层的温度较低,无法用于热解;在热解炉的上层设定第二预热腔,能够充分利用热解炉中的热量分层优势对垃圾进行预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缩短了热解时间,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热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垃圾处理主要采取传统焚烧方式和填埋方式,而传统焚烧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由于国内的垃圾湿度大,热值低;传统焚烧处理时需借助油、天然气或煤或生物质等帮助然烧,消耗其它不可再生能源;传统焚烧方式排烟量大,且很难能符环保要求,特别是传统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现有也出现了更加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即热裂解。热裂解垃圾能够将垃圾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可以使用的油气。但现有的热分解设备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热源,降低能耗,且结构简单的垃圾热解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包括进料仓、热解炉、冷却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所述热解炉内包括上、中、下三层,所述上层为第二预热腔;所述中层为热解层,所述下层为加热腔;所述第二预热腔中心贯穿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热解层相通;所述第二预热腔的上方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预热腔与热解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热解层与加热腔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出气口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热解层相通;进料仓包括物料仓和第一预热腔,所述第一预热腔包裹所述物料仓;所述物料仓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物料仓中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始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旋杆的末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预热腔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预热腔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热解炉底部设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穿过所述加热腔与热解层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为锥形,所述锥形底部为出渣口。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置在进料仓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气出口和水出口,所述加热腔底部设有炉嘴和空气进口;所述炉嘴与油水分离器的油气出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热解炉的顶端设有两个链条绕柱和排气孔,两个所述链条绕柱上分别缠绕有链条,两个所述链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对称设置;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靠近热解炉内壁的一侧与热解炉的内壁旋转活动连接;两个所述链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链条固定在左支撑板上与热解炉的内壁连接的相对一侧;所述链条固定在右支撑板上与热解炉的内壁连接的相对一侧。本技术垃圾热解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1)从热解层出的裂解气体热量高,进入进料仓中可对进料中的物料进行首次预热,同时进行热交换,促进冷却,提高了热量的利用。(2)热解炉上层的温度较低,无法用于热解;在热解炉的上层设定第二预热腔,能够充分利用热解炉中的热量分层优势对垃圾进行预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缩短了热解时间,降低了能耗。(3)油水分离出油气直接用于加热腔中加入燃烧,减少了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支撑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1热解炉、2进料仓、3冷却装置,4油水分离器;5链条绕柱;101第二预热腔,102热解层,103加热腔,104第一出气口,105第二进料口,106第一支撑板,107第二支撑板;108出渣口,109左支撑板,110右支撑板;111链条;112空气进口;113排气孔;201物料仓,202第一预热腔,203第一进料口,204螺旋杆,205电机,206第二出气口;401油气出口,402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进料仓2、热解炉1、冷却装置3和油水分离器4;热解炉1内包括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第二预热腔101;中层为热解层102,下层为加热腔103;第二预热腔101中心贯穿设有第一出气口104,第一出气口104的其中一端与热解层102相通;第二预热腔101的上方设有第二进料口105;第二预热腔101与热解层102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106;热解层102与加热腔10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07;第一出气口104穿过第一支撑板106与热解层102相通;第二支撑板107为锥形,锥形底部为出渣口108,出渣口108穿过加热腔103与热解层102相通;热解炉1的顶端设有两个链条绕柱5和排气孔113,排气孔113主要保障炉体的正常气压,两个链条绕柱5上分别缠绕有链条111;第一支撑板106包括左支撑板109和右支撑板110,左支撑板109和右支撑板110对称设置;左支撑板109和右支撑板110靠近热解炉1内壁的一侧与热解炉1的内壁旋转活动连接;两个链条11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撑板109和右支撑板110上;链条111固定在左支撑板109上与热解炉1的内壁连接的相对一侧;链条111固定在右支撑板110上与热解炉1的内壁连接的相对一侧。进料仓2包括物料仓201和第一预热腔202,第一预热腔202包裹所述物料仓201;物料仓201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203,物料仓201中设有螺旋杆204,螺旋杆204的始端连接有电机205,电机205设置在进料仓2外侧;螺旋杆204的末端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料口105连接;第一出气口10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预热腔202的顶部连接;第一预热腔202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气口206,第二出气口206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3连接,冷却装置3与油水分离器4连接,油水分离器4包括油气出口401和水出口402,加热腔103底部设有炉嘴和空气进口;炉嘴与油水分离器4的油气出口401连接。首次的固体垃圾物料在物料仓201中,此时出渣口108设有阀门,关闭阀门使热解层102形成封闭的空间;物料仓201中通过螺旋杆204和电机205形成的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热解炉1中;链条绕柱5旋转运行将链条111放下,通过重力左支撑板109和右支撑板110从中间分开,固体垃圾落入热解层102中热解;加热分离出的油水气从第一出气口104进入第一预热腔202中,对物料仓201中的垃圾物料进行首次预热;物料装载完毕后,链条绕柱5反向旋转运行将链条111上提,使左支撑板109和右支撑板110合并成第一支撑板106,此时物料仓201中的物料进入第一支撑板106进行第二次预热;而热解后的残渣从出渣口108出,油气则进入炉嘴中,与空气进口112提供的空气一起燃烧提供能源。链条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仓、热解炉、冷却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所述热解炉内包括上、中、下三层,所述上层为第二预热腔;所述中层为热解层,所述下层为加热腔;所述第二预热腔中心贯穿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热解层相通;所述第二预热腔的上方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预热腔与热解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热解层与加热腔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出气口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热解层相通;/n进料仓包括物料仓和第一预热腔,所述第一预热腔包裹所述物料仓;所述物料仓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物料仓中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始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旋杆的末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预热腔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预热腔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仓、热解炉、冷却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所述热解炉内包括上、中、下三层,所述上层为第二预热腔;所述中层为热解层,所述下层为加热腔;所述第二预热腔中心贯穿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热解层相通;所述第二预热腔的上方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预热腔与热解层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热解层与加热腔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出气口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热解层相通;
进料仓包括物料仓和第一预热腔,所述第一预热腔包裹所述物料仓;所述物料仓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物料仓中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始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旋杆的末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预热腔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预热腔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底部设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穿过所述加热腔与热解层相通。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周学进吴迪梁建辉杜河万曾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依科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