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546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池、调节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中间沉淀池、光解池和MBR池,收集池与调节沉淀池由隔墙隔开、并在隔墙上设有连通口,连通口内设有过滤网;调节沉淀池通过上斜管连接厌氧池,厌氧池通过管道连接好氧池;好氧池连接中间沉淀池;中间沉淀池通过溢水管连接光解池,光解池连接MBR池,MBR池内设有膜分离组件;膜分离组件的出水管连接主出水管;主出水管上设有自吸泵,主出水管连接清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先通过收集池和调节沉淀池对水中的残渣和淤泥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然后经过厌氧池、光解池、中间沉淀池和MBR池的连续处理,使得水中的有机物逐渐被分解和除去,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有机废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有机废水一般是指由造纸、皮革及食品等行业排出的在2000mg/L以上废水。现有的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对工生产中所产生的有机废水不能进行高效净化,不能有效解决有机废水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发展对于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逐级过滤和净化污水,使得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避免有机废水污染环境的有机废水处理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池、调节沉淀池、厌氧池、中间沉淀池、光解池和MBR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与调节沉淀池由隔墙隔开、并在隔墙上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调节沉淀池通过上斜管连接厌氧池,所述厌氧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中间沉淀池;所述中间沉淀池通过溢水管连接光解池,所述光解池连接所述MBR池,所述MBR池内设有膜分离组件;所述膜分离组件包括框架、过滤网和膜组件;所述框架的各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过滤网;所述框架内设有若干个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出水管、端头和中空纤维膜;所述中空纤维膜下端封闭;所述出水管连接主出水管;所述主出水管上设有自吸泵,所述主出水管连接清水池。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不锈钢金属过滤网或尼龙网。优选地,所述MBR池内还设有曝气系统;其中曝气系统包括曝气主管、曝气风机和微孔曝气管;曝气风机通过曝气主管连接多根曝气分管,曝气分管上连接多个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置于MBR池的底部。优选地,所述调节沉淀池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连接有排泥管道。优选地,所述厌氧池上还设有搅拌器。优选地,所述光解池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预先通过收集池和调节沉淀池对水中的残渣和淤泥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然后经过厌氧池、中间沉淀池、光解池和MBR池的连续处理,使得水中的有机物逐渐被分解和过滤除去,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避免有机废水直接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有机废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有机废水处理设备的膜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有机废水处理设备的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池1、调节沉淀池2、厌氧池3、中间沉淀池4、光解池5和MBR池6。其中收集池1用于收集废水和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收集池1与调节沉淀池2由隔墙11隔开、并在隔墙11上设有连通口111,连通口111内设有过滤网112;通过过滤网112能够将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残渣等不溶物过滤,以便于后续的处理;调节沉淀池2用于沉积淤泥,调节沉淀池2通过上斜管20连接厌氧池3,厌氧池2通过管道连接中间沉淀池4;通过厌氧池2内放置填充含有厌氧菌的生物载体,在厌氧环境的条件下,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利用厌氧池3能够除去水中部分有机物,使得COD排放量减少,中间沉淀池4用于沉积沉淀物,中间沉淀池4通过溢水管连接光解池5,光解池5连接MBR池6,本技术中,光解池5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51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52;在光解池5中利用UV紫外线灯管51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5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水中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得水中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处理;MBR池用于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分离,MBR池6内设有膜分离组件7;如图2所示,膜分离组件7包括框架71、过滤网72和膜组件73;该过滤网72为不锈钢金属过滤网或尼龙网,在膜组件73外部增设了过滤网72,使得一级膜过滤变成双级,使得膜组件73与大粒径污染物分隔,将富含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截留在过滤网72之外,显著降低了生物污泥对膜组件73的污染,不仅可以延长膜组件73的使用寿命,还能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膜通量;框架71的各外表面分别设有过滤网72;框架71内设有若干个膜组件73;膜组件73包括出水管731、端头732和中空纤维膜733;中空纤维膜733下端封闭;出水管731连接主出水管8;主出水管8上设有自吸泵81,主出水管8连接清水池。由于本技术采用的中空纤维膜733对生化反应器的混合液具有高效的分离作用,可彻底将污泥与出水进行分离,故可使出水的SS及浊度接近于零,同时由于活性污泥的损失几乎为零,使得生化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可比传统工艺高出2-5倍左右,大大提高了脱氮能力。为了便于给整个MBR池7进行曝气或者气洗,MBR池7内还设有曝气系统9;其中曝气系统9包括曝气主管91、曝气风机92和微孔曝气管93;曝气风机92通过曝气主管91连接多根曝气分管94,曝气分管94上连接多个微孔曝气管93;微孔曝气管93置于MBR池6的底部。为了便于排除调节沉淀池2内的淤泥,在调节沉淀池2内设有污泥泵21,污泥泵21连接有排泥管道。为了避免厌氧池3内淤泥沉淀,厌氧池3上还设有搅拌器31,通过搅拌器31的搅动,避免淤泥沉积,以利于后续处理。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池(1)、调节沉淀池(2)、厌氧池(3)、中间沉淀池(4)、光解池(5)和MBR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与调节沉淀池(2)由隔墙(11)隔开、并在隔墙(11)上设有连通口(111),所述连通口(111)内设有过滤网(112);所述调节沉淀池(2)通过上斜管(20)连接厌氧池(3),所述厌氧池(3)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中间沉淀池(4);所述中间沉淀池(4)通过溢水管连接光解池(5),所述光解池(5)连接所述MBR池(6),所述MBR池(6)内设有膜分离组件(7);所述膜分离组件(7)包括框架(71)、过滤网(72)和膜组件(73);所述框架(71)的各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过滤网(72);所述框架(71)内设有若干个膜组件(73);所述膜组件(73)包括出水管(731)、端头(732)和中空纤维膜(733);所述中空纤维膜(733)下端封闭;所述出水管(731)连接主出水管(8);所述主出水管(8)上设有自吸泵(81),所述主出水管(8)连接清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池(1)、调节沉淀池(2)、厌氧池(3)、中间沉淀池(4)、光解池(5)和MBR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与调节沉淀池(2)由隔墙(11)隔开、并在隔墙(11)上设有连通口(111),所述连通口(111)内设有过滤网(112);所述调节沉淀池(2)通过上斜管(20)连接厌氧池(3),所述厌氧池(3)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中间沉淀池(4);所述中间沉淀池(4)通过溢水管连接光解池(5),所述光解池(5)连接所述MBR池(6),所述MBR池(6)内设有膜分离组件(7);所述膜分离组件(7)包括框架(71)、过滤网(72)和膜组件(73);所述框架(71)的各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过滤网(72);所述框架(71)内设有若干个膜组件(73);所述膜组件(73)包括出水管(731)、端头(732)和中空纤维膜(733);所述中空纤维膜(733)下端封闭;所述出水管(731)连接主出水管(8);所述主出水管(8)上设有自吸泵(81),所述主出水管(8)连接清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进任小娇吕婧婧马子房黄子鉴黄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依科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