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0546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调节沉淀池、初级过滤池、光解池和水生植物净化池,收集池与调节沉淀池由隔墙隔开、并在隔墙上设有连通口,连通口内设有过滤网;调节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池,厌氧池连接中间沉淀池;中间沉淀池通过溢流管连接初级过滤池;初级过滤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赤泥吸附层和页岩陶粒层;初级过滤池连接光解池;光解池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光解池通过排水管连接水生植物净化池;水生植物净化池内铺设有生态浮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和净化流域水,对流域水体净化效率高、并且对流域不产生二次污。

Photolysis system of river basin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污水的排放也越来越多,污染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众多污水未经处理后直接朝河流排放,目前流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COD值偏高,远远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目前我国的流域水多以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为主,大多数采取单一生物处理工艺或单一生态处理工艺,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不能够彻底除去水中有害物质,使得流域水的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和净化流域水,对流域水体净化效率高、并且对流域不产生二次污的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调节沉淀池、初级过滤池、光解池和水生植物净化池,所述收集池与调节沉淀池由隔墙隔开、并在隔墙上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调节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池,所述厌氧池连接中间沉淀池;所述中间沉淀池通过溢流管连接所述初级过滤池;所述初级过滤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赤泥吸附层和页岩陶粒层;所述初级过滤池连接所述光解池;所述光解池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所述光解池通过排水管连接所述水生植物净化池;所述水生植物净化池内铺设有生态浮床。优选地,所述催化剂板错开设置在所述光解池内壁,并将所述光解池内部分隔为多个折流通道。优选地,所述UV紫外线灯管数量为多个、沿所述折流通道均匀铺设。优选地,所述调节沉淀池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连接有排泥管道。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净化池底部还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连接曝气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预先通过收集池将污水收集起来,并拦截水中悬浮物等杂质,再通过调节沉淀池除去泥沙,最后通过厌氧池、中间沉淀池池、初级过滤池、光解池以及水生植物净化池的多级净化处理,使得水中的有机物、氮磷以及金属离子等得以逐步除去,使得污水处理的更彻底,净化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的光解池的结构示意图,也可以理解为截面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水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1、调节沉淀池2、初级过滤池3、光解池4和水生植物净化池5,具体地,该收集池1与调节沉淀池2由隔墙6隔开、并在隔墙6上设有连通口61,连通口61内设有过滤网62;过滤网62能够有效拦截和滤过水中的悬浮物以及较大体积的残渣;调节沉淀池2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池7,厌氧池7连接中间沉淀池8;中间沉淀池8通过溢流管9连接初级过滤池3;调节沉淀池2用于沉积淤泥,厌氧池7内处于厌氧环境并填充含有厌氧菌的生物载体,利用厌氧池能够除去水中部分有机物,使得COD排放量减少,经过中间沉淀池8能够对处理后的水沉积,为了进一步除去水中金属离子以及氮磷等,在初级过滤池3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赤泥吸附层31和页岩陶粒层32;赤泥能够吸附水中进水离子,页岩陶粒32具有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氮磷等有机物,初级过滤池3连接光解池4;光解池4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41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42,光解池4中利用UV紫外线灯管41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4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得水中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处理;为了更进一步对水进行净化,光解池4通过排水管连接水生植物净化池5;水生植物净化池5内铺设有生态浮床51。通过水生植物净化池5内的生态浮床51内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水中氮磷进一步吸收,最终,使得水的净化处理更好,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为了提高光解池4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催化剂板42错开设置在光解池4内壁,并将光解池4内部分隔为多个折流通道43,UV紫外线灯管41数量为多个、沿折流通道43均匀铺设。这样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光照对水的接触时间,使得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分级,光解效率更高为了便于排除调节沉淀池2内的淤泥,调节沉淀池2内设有污泥泵21,污泥泵21连接有排泥管道。为了便于给水生植物净化池5内曝气,水生植物净化池5底部还设有曝气管52,曝气管52连接曝气风机。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1)、调节沉淀池(2)、初级过滤池(3)、光解池(4)和水生植物净化池(5),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与调节沉淀池(2)由隔墙(6)隔开、并在隔墙(6)上设有连通口(61),所述连通口(61)内设有过滤网(62);所述调节沉淀池(2)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池(7),所述厌氧池(7)连接中间沉淀池(8);所述中间沉淀池(8)通过溢流管(9)连接所述初级过滤池(3);所述初级过滤池(3)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赤泥吸附层(31)和页岩陶粒层(32);所述初级过滤池(3)连接所述光解池(4);所述光解池(4)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41)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42);所述光解池(4)通过排水管连接所述水生植物净化池(5);所述水生植物净化池(5)内铺设有生态浮床(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水光解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池(1)、调节沉淀池(2)、初级过滤池(3)、光解池(4)和水生植物净化池(5),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与调节沉淀池(2)由隔墙(6)隔开、并在隔墙(6)上设有连通口(61),所述连通口(61)内设有过滤网(62);所述调节沉淀池(2)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池(7),所述厌氧池(7)连接中间沉淀池(8);所述中间沉淀池(8)通过溢流管(9)连接所述初级过滤池(3);所述初级过滤池(3)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赤泥吸附层(31)和页岩陶粒层(32);所述初级过滤池(3)连接所述光解池(4);所述光解池(4)内设有UV紫外线灯管(41)和表层涂覆有二氧化钛的催化剂板(42);所述光解池(4)通过排水管连接所述水生植物净化池(5);所述水生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进任小娇吕婧婧马子房黄子鉴黄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依科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