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14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泵,包括上端开口的油箱,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方设有控制器、电机、泵油嘴、注油口,所述的泵油嘴的一端设有泵油管道,在所述的泵油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所述注油口上扣合有封盖,所述盖板下方设有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输送管道、滤网筒,所述泵油组件包括油位支杆,所述的油位支杆下端设有圆盘形安装架,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油孔一,所述油孔一的下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的油孔一边缘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匹配的环形垫圈,所述的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所述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齿轮泵,在所述齿轮泵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油孔二,所述油孔二的上端口与所述油孔一的下端口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泵
本技术属于润滑泵
,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泵。
技术介绍
润滑泵是一种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润滑设备,而现有润滑泵的泵油组件中,对于油位支杆的下表面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只有当其与上泵盖的上表面完全贴合时,才能够使得两个油孔之间进行良好的对接,进而形成一个连续的供油通道实现油液的输送;其次,现有的润滑泵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当油液的压力过大时,无法进行自动泄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泵,包括上端开口的油箱,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方设有控制器、电机、泵油嘴、注油口,所述的泵油嘴的一端设有泵油管道,在所述的泵油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所述注油口上扣合有封盖,所述盖板下方设有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输送管道、滤网筒,所述滤网筒与所述注油口相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注油口相贯通,所述泵油组件与所述电机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泵油管道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油组件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压力表电连接,所述泵油组件包括油位支杆,所述的油位支杆下端设有圆盘形安装架,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油孔一,所述油孔一的下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的油孔一边缘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匹配的环形垫圈,所述的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齿轮泵,在所述齿轮泵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油孔二,所述油孔二的上端口与所述油孔一的下端口相对应。所述的齿轮泵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的齿轮泵包括泵体、上泵盖和下泵盖,所述的上泵盖和下泵盖分别设在所述泵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的泵体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中间泵盖,所述的中间泵盖内设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主齿轮和副齿轮,所述的主齿轮和副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上均设有齿轮轴,所述的齿轮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泵盖和下泵盖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突出于所述上泵盖的上表面。所述的油孔二包括设于下泵盖上的进油孔和设于所述上泵盖上的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的泵腔右侧贯通,所述的出油孔与所述泵腔的左侧相贯通。在所述上泵盖、下泵盖和中间泵盖的相对应位置上还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在所述上泵盖和中间泵盖之间以及下泵盖和中间泵盖之间均设有密封橡胶垫。所述油位支杆包括U字形上安装架、在所述的U字形上安装架的底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U字形安装架下方设有圆弧形杆件,所述的圆弧形杆件下方的一侧设有管道安装架,所述的管道安装架上设有竖直管道,所述的管道安装架的一侧设有出油口和调压口,所述的出油口和调压口均与所述的竖直管道相贯通,圆盘形安装架设于所述的圆弧形杆件下方,所述的油孔一与所述的竖直管道相贯通,所述圆盘形安装架上与所述主齿轮的齿轮轴相对应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的油位支杆和圆盘形安装架均由塑料制成;所述的油位支杆和圆盘形安装架为一体成型。所述的调压口上设有调压装置,所述的调压装置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的下端设有限位环板,所述安装座与调压口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座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钢珠、弹簧,所述钢珠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限位环板的内径,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的钢珠相抵,所述弹簧套设于空心螺杆内,所述空心螺杆的左侧设有螺帽,所述的螺帽上设有与空心螺杆相贯通的通油孔,所述通油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最大直径,所述空心螺杆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空心螺杆外侧还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紧固螺母。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那么将齿轮泵与圆盘形安装架固定连接时,上泵盖的上表面会对环形垫圈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油孔二的上端口位于环形垫圈内,能够与油孔一贯通并被良好的密封,并且,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对上泵盖和圆盘形安装架对接的表面加工精度不需要有过高的要求,加工成本也能够相应地降低;当竖直管道内的压力大于钢珠左侧的压力时,钢珠向弹簧一侧移动,气体/液体通道被打开,进行泄压,当竖直管道内的压力小于钢珠左侧的压力时,钢珠向远离弹簧一侧移动,气体/液体通道被封闭,进行保压;通过转动空心螺杆,可以改变弹簧的压缩量,进而改变钢珠左侧的压力,当需要提高泵油压力时,增大弹簧的压缩量,当需要降低泵油压力时,减小弹簧的压缩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泵油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泵油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5为齿轮泵的分解图。图6为调压装置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倒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润滑泵,包括上端开口的油箱5,所述油箱5上方设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上方设有控制器11、电机、泵油嘴8、注油口10,所述的泵油嘴8的一端设有泵油管道,在所述的泵油管道上设有压力表9,所述注油口10上扣合有封盖,所述盖板12下方设有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4、输送管道6、滤网筒7,所述滤网筒7与所述注油口10相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注油口10相贯通,所述泵油组件与所述电机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输送管道6的一端与所述泵油管道相连,所述输送管道6的另一端与所述泵油组件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4、压力表9电连接,所述泵油组件包括油位支杆1,所述的油位支杆1下端设有圆盘形安装架2,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2下方设有油孔一22,所述油孔一22的下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的油孔一22边缘的环形槽21;所述环形槽21内设有与其匹配的环形垫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21的深度;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2下方设有齿轮泵3,在所述齿轮泵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油孔二,所述油孔二的上端口与所述油孔一22的下端口相对应。所述的齿轮泵3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的齿轮泵3包括泵体32、上泵盖31和下泵盖33,所述的上泵盖31和下泵盖33分别设在所述泵体3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泵盖31和下泵盖33均为圆柱体结构。由于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21的深度,那么将齿轮泵3与圆盘形安装架2固定连接时,上泵盖31的上表面会对环形垫圈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油孔二的上端口位于环形垫圈内,能够与油孔一22贯通并被良好的密封,并且,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对上泵盖31和圆盘形安装架2对接的表面加工精度不需要有过高的要求,加工成本也能够相应地降低。所述的泵体32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中间泵盖323,所述的中间泵盖323内设有泵腔324,所述泵腔324内设有主齿轮322和副齿轮321,所述的主齿轮322和副齿轮321相互啮合,所述主齿轮322和副齿轮321上均设有齿轮轴,所述的齿轮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泵盖31和下泵盖33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322的齿轮轴(主齿轮轴325)的上端突出于所述上泵盖31的上表面;主齿轮轴325突出的部分是为了与驱动部件进行连接,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泵,包括上端开口的油箱,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方设有控制器、电机、泵油嘴、注油口,所述的泵油嘴的一端设有泵油管道,在所述的泵油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所述注油口上扣合有封盖,所述盖板下方设有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输送管道、滤网筒,所述滤网筒与所述注油口相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注油口相贯通,所述泵油组件与所述电机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泵油管道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油组件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压力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组件包括油位支杆,所述的油位支杆下端设有圆盘形安装架,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油孔一,所述油孔一的下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的油孔一边缘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匹配的环形垫圈,所述的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齿轮泵,在所述齿轮泵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油孔二,所述油孔二的上端口与所述油孔一的下端口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泵,包括上端开口的油箱,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方设有控制器、电机、泵油嘴、注油口,所述的泵油嘴的一端设有泵油管道,在所述的泵油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所述注油口上扣合有封盖,所述盖板下方设有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输送管道、滤网筒,所述滤网筒与所述注油口相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注油口相贯通,所述泵油组件与所述电机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泵油管道相连,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油组件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泵油组件、油位报警组件、压力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组件包括油位支杆,所述的油位支杆下端设有圆盘形安装架,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油孔一,所述油孔一的下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的油孔一边缘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匹配的环形垫圈,所述的环形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所述的圆盘形安装架下方设有齿轮泵,在所述齿轮泵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油孔二,所述油孔二的上端口与所述油孔一的下端口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泵为圆柱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泵包括泵体、上泵盖和下泵盖,所述的上泵盖和下泵盖分别设在所述泵体的上方和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中间泵盖,所述的中间泵盖内设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主齿轮和副齿轮,所述的主齿轮和副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上均设有齿轮轴,所述的齿轮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泵盖和下泵盖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突出于所述上泵盖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孔二包括设于下泵盖上的进油孔和设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德友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童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