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及搭载该系统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302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8
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和搭载该系统的车辆,进气系统包括两个进气口,均布于内燃机机盖下方两侧,且每个进气口呈扁方形,进气口前段从前往后呈收敛状,且在进气口对应的内燃机机盖和中网处,开有引气孔,单个扁方形进气口的横向距离占车头横向距离一半的二分之一,两个进气口紧靠车头横向中部位置分布,其中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朝向车头前部,进气口后方的进气通道进入内燃机内舱后向下偏折,以解决现有内燃机进气系统车辆的空滤进气系统存在内燃机高功率状态下进气效率低,污物排除能力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及搭载该系统的车辆
本技术专利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和搭载该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内燃机车辆的进气装置一般位于车头引擎盖下方或者与内燃机舱内饰盖板结合为一体,进气方式一般为自然吸气或者涡轮增压。对于这类型的进气系统,在内燃机高功率大负载运转时,比如说汽车在极高的速度行驶时,或者汽车需要紧急加速时,内燃机需要巨量的空气时,气体在传统类型的进气道进气时容易受到干扰,导致进气效率下降,使得内燃机功率下降或者徒增耗油量。另外对于一些经常处于高速行驶的车辆,例如比赛专用车或者在一些房车比赛中对常规动力车辆进行动力改装时,传统的进气装置就不能满足高转速高功率并且高速行进中的进气需求,并且在一些越野路况时,可能出现进气口吸入水的风险,同时对于空气滤清器的要求较高,要定期检查更换空气滤清器。可见,现有车辆的进气系统存在某些内燃机工况时进气效率低等如上所述的影响内燃机高功率表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和搭载该系统的车辆,以解决现有内燃机进气系统车辆的空滤进气系统存在内燃机高功率状态下进气效率低,污物排除能力低的缺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包括: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具备进气口和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个数为两个,均布于内燃机机盖下方,且每个进气口呈扁方形,所述进气口具有收敛段,该收敛段从前往后呈收敛状,且在进气口对应的内燃机机盖和中网处开有引气孔,机盖向正向行驶方向比引气孔前截面长出3-5厘米;可选的,每个扁方形进气口的横向距离占车头横向距离一半的二分之一以上;可选的,其中两个进气口紧靠车头横向中部位置分布;可选的,其中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朝向车头前部;可选的,其进气口后方的进气通道进入内燃机内舱后向下偏折;可选的,所述进气通道向下偏折的部分的上部安装有可动格栅,其中可动格栅只能从进气通道的内部由气体压力向外单向打开;可选的,所述可动格栅的后方,安装有引流挡板;可选的,其气口后方的进气通道进入内燃机内舱后向下偏折的部分,再次向斜上偏折45°之后,连接空气滤清器。第二方面,本技术专利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搭载内燃机进气系统的车辆。本技术专利实施例中,利用两个扁方形进气口进行进气,提升了在车辆高速行进过程中的进气效率,有助于提升内燃机动力特性,进气道采用收敛形式,提升了亚音速进气的进气速度,增强了进气冲压效果。两进气口布置于车头横向中部位置,尽可能防止车辆在较大积水路面高速通过过程中激起水浪进入内燃机进气口。收敛型进气道增加进气速度的同时,使得进入进气道的赃物和雨水增加了动能,少量气体冲开可动格栅,较大动能的赃物和雨水通过向外开启的格栅排出进气系统,利于空气滤清器的保养。可动格栅在车辆低速时保持闭合,增强车辆低速时的进气效率,防止将内燃机舱高温气体倒吸入进气系统,降低内燃机燃烧效率。另外在格栅后部安装引流挡板,防止被格栅过滤的砂石和水直接进入内燃机舱,从而可以从底盘下部排出。另外,在进气道后方,采用二次偏折,防止未被格栅过滤的砂石雨水进入空气滤清器,而通过CFD计算,为防止偏折角过大,引起气流动压损失过大,将偏折角度定位45°,这样,少量未被分离的砂石和水将会积存于偏折角处。同时在偏折后的气流通道内部,安置少量涡流发生器,以改变气体的流态,增加气流的湍流特性,防止气体在偏折过程中出现气流分离,并增强进入空气滤清器的气流能量。在偏折角处安装可开闭的阀门,以便保养时方便的清除污物。另外在经过空气滤芯器后,进气系统的两个进气道分别与四缸内燃机的1、3号气缸和2、4号气缸相连,根据四缸内燃机的点火顺序,1、3号气缸(或2、4号气缸)使用独立的进气道,可以防止气体窜流,增大进气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的进气系统,不仅仅适用于自然吸气的内燃机,对于装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更加适用,能进一步增加进气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且仅作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补充示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且附图仅作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补充说明便于理解,对于权利要求的保护,无实质性内容。图1为从车辆正前部看到的进气口;图2为进气口立体图;图3为从进气道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口;2-收敛段;3-下弯段;4-单向格栅;5-尾端;6-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特别提示,下文中出现“上”“下”“左”“右”等用于指示方向的名词,除特别说明,均以汽车前进方向为基准方向—“前”。如图1所示,内燃机的进气系统,进气口的个数为两个,均布于内燃机机盖下方两,且每个进气口呈扁方形,要求扁方形的横向距离大于纵向距离,以保证尽气量的同时确保汽车整体的美观性。如图2所示,所述的进气口前段从前往后呈收敛状,且在进气口对应的内燃机机盖和中网处开有引气孔,机盖向正向行驶方向比引气孔前截面长出3-5厘米。收敛状的进气口前段,有助于空气在进气道中加速减压,从而增强高速状态下的气体抽吸效应,增强高速状态下的内燃机进气。机盖向前比引气孔截面伸长,尽量减少溅起的水花、杂物或者雨水直接冲入进气道,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往车型的单个进气道或者开口向下亦或开口与内燃机舱前饰板融为一体的进气形式不同,单个扁方形进气口的横向距离占车头横向距离一半的二分之一以上,以保证进气时的冲压效应,提升进气效率。另外,两个进气口被布置在车头中部位置,尽可能避开激起的水浪或者杂质,特别是对于一些涉较深的水行驶的情况,水位会被推向四周从而提升水位,另外靠近中间位置的布置形式,能够进一步增强气流的冲压特性,提升进气效率。当气流流过收敛型通道后,进入第一个向下拐弯处,参照图3,此处位于进气通道的后方安装有可动的进气隔栅。此格栅当气流压力较小时,格栅处于闭合状态,当进气压力增大,或有外物撞击时,隔栅会打开,将外物排出进气道。另外,图中没有示出在进气格栅后方的引流挡板,该引流挡板可防止杂物和水进入内燃机舱内部,将杂物和水从汽车底盘下方引流出内燃机舱。而后,如图2所示,气流进入向下流动的过程。在通道底部,可以选择安装方便打开的阀门,以便在维修保养时,从底盘下方方便清除进气道中可能积累的污物。同时在通道底部的内表面,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凸起的翼刀类扰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具备进气口和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个数为两个,均布于内燃机机盖下方,且每个进气口呈扁方形,所述进气口具有收敛段,该收敛段从前往后呈收敛状,且在进气口对应的内燃机机盖和中网处开有引气孔,机盖向正向行驶方向比引气孔前截面长出3-5厘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具备进气口和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个数为两个,均布于内燃机机盖下方,且每个进气口呈扁方形,所述进气口具有收敛段,该收敛段从前往后呈收敛状,且在进气口对应的内燃机机盖和中网处开有引气孔,机盖向正向行驶方向比引气孔前截面长出3-5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进气口的横向距离占车头横向距离一半的二分之一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进气口紧靠车头中部位置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朝向车头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后方的进气通道进入内燃机内舱后向下偏折,出现下弯段后进入垂直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