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35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属于车辆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罩体,其上设置有一条散热通道,其中,散热通道的一端与车厢尾门上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车厢上温控机组的位置相对应;底托,位于温控机组的下方,并与温控机组相连,其中,在底托上设置有一个排水孔,且该排水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通过在温控机组与车厢尾门之间设置罩体,以及在温控机组的下方设置底托,将通过散热孔进入车厢的雨水或者洗涤水尽数排出,提高温控机组使用的安全性,并严惩温控机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
本技术属于车辆散热系统
,涉及一种导风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公交车越来越普及,为了保证舒适的乘车环境,一般在车厢的尾部安装有温控机组,来控制车厢内部的温度,但温控机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障温控机机组的正常工作,一般会在车厢尾部的箱盖上开设散热孔,使得温控机组产生的热量得到及时的处理。但是在车厢尾部的箱盖上开设散热孔存在如下两个弊端:其一,在遇到雨水天气时,空气中的雨水会顺着散热孔进入车厢尾部,影响温控机组的使用,容易发生短路现象;其二,当车辆在清洗是,清洗的水珠也会通过散热孔进入车厢尾部,影响温控机组的使用,容易发生短路现象。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温控机组防水性能,延长温控机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的导风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温控机组防水性能,延长温控机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的导风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包括:罩体,其上设置有一条散热通道,其中,散热通道的一端与车厢尾门上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车厢上温控机组的位置相对应;底托,位于温控机组的下方,并与温控机组相连,其中,在底托上设置有一个排水孔,且该排水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罩体包括第一底板,沿第一底板的各个侧边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其中,在各个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且每一个连接孔的位置分布与温控机组上连接孔的位置分布相对应。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一部分第一侧板上的连接孔呈开放式结构设置,另一部分第一侧板上的连接孔呈密封状结构设置。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在罩体两侧的第一侧板上各开设有一个缺口。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在罩体的其中一块第一侧板上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其中,导流板的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翻边。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底托包括第二底板,沿第二底板的各个侧边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侧板,其中,排水孔开设于第二底板上,且在底板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连接部。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第二底板侧边上的第二侧边的高度不一致,其中一块第二侧板的高度低于其他第二侧板的高度。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中,连接部包括沿底板厚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凸台,并沿凸台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通过在温控机组与车厢尾门之间设置罩体,以及在温控机组的下方设置底托,将通过散热孔进入车厢的雨水或者洗涤水尽数排出,提高温控机组使用的安全性,并严惩温控机组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中的散热通道不仅作为温控机组工作时产生热量的排气通道,而且还作为雨水、洗涤水的排水通道,实现通道的“一体两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另一视角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底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罩体;110、散热通道;120、第一底板;130、第一侧板;140、连接孔;150、缺口;160、导流板;170、翻边;200、车厢尾门;210、散热孔;300、温控机组;400、底托;410、排水孔;420、第二底板;430、第二侧板;440、连接部;441、凸台;442、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包括:罩体100,其上设置有一条散热通道110,其中,散热通道110的一端与车厢尾门200上散热孔210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通道110的另一端与车厢上温控机组300的位置相对应;底托400,位于温控机组300的下方,并与温控机组300相连,其中,在底托400上设置有一个排水孔410,且该排水孔410与散热通道110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车辆行驶于雨水天气,或者车辆在进行清洗时,雨水或者洗涤水通过车厢尾门200上的散热孔210进入散热通道110内,而后流入底托400内,最后通过底托400上的排水孔410将水流排出,避免雨水或者洗涤水在车厢内部堆积,而造成对温控机组300的影响,从而提高温控机组300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通过在温控机组300与车厢尾门200之间设置罩体100,以及在温控机组300的下方设置底托400,将通过散热孔210进入车厢的雨水或者洗涤水尽数排出,提高温控机组300使用的安全性,并严惩温控机组300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中的散热通道110不仅作为温控机组300工作时产生热量的排气通道,而且还作为雨水、洗涤水的排水通道,实现通道的“一体两用”。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述,为了更好的实现散热通道110与温控机组300的精准对接,因此,将罩体100直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温控机组300上。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罩体100包括第一底板120,沿第一底板120的各个侧边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130,其中,在各个第一侧板130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140,且每一个连接孔140的位置分布与温控机组300上连接孔的位置分布相对应。进一步优选地,一部分第一侧板130上的连接孔140呈开放式结构设置,另一部分第一侧板130上的连接孔140呈密封状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若干个连接孔140部分设置成开放式结构,部分设置成封闭式结构,是因为,当罩体100与温控机组300相连时,可以现在温控机组300的连接孔上预先拧入紧固件,而后罩体100插入温控机组300,使得预先拧入的紧固件恰好与开放式连接孔140相卡接,作为“预先定位部”,从而方便其他连接孔140(封闭式连接孔140)的锁定,另外,通过调节开放式连接孔140与预先拧入紧固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罩体100上的连接孔140与温控机组300上的连接孔140精准对齐,从而提高罩体100与温控机组300之间的连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不将所有的连接孔140均设置成开放式结构,是因为,如果将所有连接孔140均设置成开放式结构,会影响罩体100与温控机组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时,罩体100与温控机组300之间的锁定全部依赖于紧固件的锁定,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如果罩体100与温控机组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不够,就容易发生滑脱现象,影响导风机构使用的可靠性,而将部分连接孔140设置成密封式结构,使得罩体100与温控机组300在锁定时,不仅可以依靠紧固件,而且还能依靠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其上设置有一条散热通道,其中,散热通道的一端与车厢尾门上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车厢上温控机组的位置相对应;底托,位于温控机组的下方,并与温控机组相连,其中,在底托上设置有一个排水孔,且该排水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其上设置有一条散热通道,其中,散热通道的一端与车厢尾门上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车厢上温控机组的位置相对应;底托,位于温控机组的下方,并与温控机组相连,其中,在底托上设置有一个排水孔,且该排水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罩体包括第一底板,沿第一底板的各个侧边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其中,在各个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且每一个连接孔的位置分布与温控机组上连接孔的位置分布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一部分第一侧板上的连接孔呈开放式结构设置,另一部分第一侧板上的连接孔呈密封状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温控机组的导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昌杨加伟倪祯浩王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