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09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车载空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和回风口,蒸发器组件在靠近回风口一侧半包围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分别位于蒸发器组件相对的两侧,第二折弯部位于蒸发风机与回风口之间。该车载空调可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空调是大型客车、公交车等必不可少的装备,以实现对大型客车、公交车等的内部进行温度调节,以满足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但是,车载空调的结构需要紧凑,进而对风道的结构布置造成了很大的限制。风道结构的出风口的面积过小、出风速度过高等导致风道的阻力过大,局部阻力损失严重,影响送风量。如图1至3所示,现有的车载空调通常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布置的蒸发段101、压缩机段102以及冷凝段103,蒸发段101包括四个蒸发风机1011、两个蒸发器1012和一个回风口1013,回风口1013位于两个蒸发器1012的中间,蒸发风机1011和回风口1013分别位于蒸发器1012相对的两侧,蒸发器1012沿着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位于回风口1013同侧的两个蒸发风机1011沿着蒸发器1012的长度方向L1布置。压缩机段102包括压缩机仓1021和电器仓1022,冷凝段103包括冷凝风机1031和冷凝器1032。现有的车载空调的蒸发器1012通常包括四排管路10121,图3中虚线框内为一排管路,由于蒸发器1012在风移动方向C上的管路较密集,会增加蒸发器1012的风阻,因此蒸发风机1011吹出的风经过蒸发器1012吹向出风口1014时,风量会大幅降低。另外,由于蒸发器平行于回风口1013的延伸方向设置,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车载空调。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载空调的交通运输工具。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和回风口,蒸发器组件在靠近回风口一侧半包围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分别位于蒸发器组件相对的两侧,第二折弯部位于蒸发风机与回风口之间。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延长蒸发器组件的长度,通过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的设置,使得蒸发器组件半包围蒸发风机,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由此可见,蒸发器组件呈U型布置,可以使得从回风口进入车载空间内部的气流充分与蒸发器组件接触,从而提高制冷效率,比现有的蒸发器组件的换热面积增大2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折弯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呈钝角设置,第三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呈钝角设置。由此可见,蒸发器组件呈出口扩张的U型,可以保证进风的均匀性。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沿着第二方向布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折弯部位于第一蒸发器上,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二蒸发器上。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第一折弯段位于第一蒸发器上,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二蒸发器上,第一折弯段的端部与第二折弯段的端部邻接,第一折弯段与第二折弯段呈钝角设置。由此可见,比现有的蒸发器组件的换热面积增加接近2倍,提高了换热效率。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蒸发器组件分别设置在回风口相对的两侧并以回风口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蒸发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蒸发风机分别设置在回风口相对的两侧并以回风口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中,相邻的两个折弯部通过弧形过渡。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包括一排管路。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包括两排或三排管路,多排管路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蒸发器组件设置成少于四排的管路,以减小蒸发器组件的厚度,从而减小蒸发器组件的风阻,提高送风量。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回风口沿着第一方向的投影与蒸发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的投影重叠,第一折弯部上远离蒸发风机一侧具有第一侧壁,第三折弯部上远离蒸发风机一侧具有第二侧壁,回风口的长度略小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保证从回风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充分与蒸发器组件接触,从而保证车载空调的换热效果。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车载空调还包括壳体组件和扩压部,回风口位于壳体组件上,壳体组件上还开设有出风口,蒸发风机和蒸发器组件均位于壳体组件内,扩压部用于对经过的气流增压,扩压部的第一端与蒸发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扩压部的第二端与出风口连接。由此可见,在蒸发风机上增加扩压部,扩压部能够增加出风端中气流的压力。壳体组件中的气流通过蒸发风机与扩压段增速增压后从出风口送出。蒸发风机能够对气流进行增压与增速,在通过扩压部对气流进行进一步增压,能够将气流的动压有效的转化成静压,同时,扩压部还能够降低气流的出风速度,大幅降低扩压段中的风阻,以减小出风口处的局部阻力损失,提高蒸发风机的出风量和送风余压,降低蒸发风机的功耗,提高车载空调整机的能效比。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组件包括安装板、外壳及底壳,底壳与外壳相对设置,底壳与外壳围成容置腔室。扩压部和安装板均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室中,安装板用于安装蒸发风机,以将蒸发风机支离底壳,安装板上与蒸发风机相对的侧壁相对于底壳呈锐角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扩压部与底壳一体成型。由此可见,一体成型可提高装配效率。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包括上述的车载空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车载空调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的车载空调中蒸发器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车载空调第一实施例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车载空调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车载空调第三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第一实施例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交通运输工具为客车,客车包括车箱和车载空调,车载空调设置在车箱的顶部。车载空调包括壳体组件14、两个蒸发风机11和两个蒸发器组件12。两个蒸发风机11和两个蒸发器组件12均位于壳体组件14内,壳体组件14上开设有回风口13和两个出风口16。如图5所示,出风口16、蒸发风机11、蒸发器组件12、回风口13、蒸发器组件12、蒸发风机11和出风口16沿着第一方向W(即客车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如图6所示,蒸发器组件12包括两排管路120,两排管路120沿着第一方向W布置。图中虚线框内为一排管路120,本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为翅片盘管式蒸发器组件,其管路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蒸发器组件12的横截面呈曲线段,蒸发器组件1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空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和回风口;/n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在靠近所述回风口一侧半包围所述蒸发风机;/n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器组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回风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空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和回风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在靠近所述回风口一侧半包围所述蒸发风机;
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器组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回风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弯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呈钝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沿着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上,所述第三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上;
所述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上,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上,所述第一折弯段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段的端部邻接,所述第一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蒸发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回风口相对的两侧并以所述回风口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
所述蒸发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蒸发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回风口相对的两侧并以所述回风口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雷邹建煌耿付帅陈付齐和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