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模组件及包含其的连续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95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模组件及包含其的连续成型模具,涉及成型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上模组件存在成形异响和成形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该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夹板、上止挡板、上脱板、第一弹性件和折弯凹模,第一弹性件一端与上止挡板连接,另一端穿过上夹板后与上模座连接;折弯凹模顶部依次穿过上脱板、上止挡板后与上夹板连接;当上脱板与物料接触受压时,通过第一弹性件,上止挡板和上脱板能相对于上夹板在竖直方向升降,折弯凹模保持不动持续对物料进行模压成形;连续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折弯凹模的固定方式和成形力的承载位置,解决了连续模中最后一步向上折弯连剪带折的成形不稳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模组件及包含其的连续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成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上模组件及包含其的连续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钣金连续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对于一些最后一步要成型向上折弯连剪带折的产品,由于上脱板承载的成形力较大,加上成形位置靠后,上模座受力倾斜模具容易受力不平衡,为保证上脱板平衡,通常对最后一步增加大量的氮气弹簧来平衡成形力,也就是上模组件中上止挡板通过氮气弹簧与上模座连接,或者上止挡板通过氮气弹簧与位于上模座上方的上垫板连接,上夹板固定在上模座上,氮气弹簧穿过上夹板后末端与上模座连接,上脱板固定在上止挡板上,折弯凹模设置在上脱板上。但实际情况下,增加大量氮气弹簧虽然能缓解上脱板受力不平衡问题,但是由于成形力仍然位于上脱板上,使得还会存在上脱板受力不平衡,上模模具成形不稳定、成形时有很大异响的问题,此类问题将影响连续模的生产合格率、以及模具成本、维护、保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模组件及包含其的连续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模组件存在成形异响和成形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夹板、上止挡板、上脱板、第一弹性件和折弯凹模,所述上夹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上脱板设置在所述上止挡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上止挡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上夹板后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折弯凹模顶部依次穿过所述上脱板、所述上止挡板后与所述上夹板连接;当所述上脱板与物料接触受压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上止挡板和所述上脱板能相对于所述上夹板在竖直方向升降,所述折弯凹模保持不动持续对物料进行模压成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凹模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有的所述折弯凹模均匀或不均匀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成型模具,包括所述上模组件和与所述上模组件对应设置的下模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第二弹性件、折弯冲头和压料块,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压料块和所述折弯冲头的凹槽,所述折弯冲头位于所述压料块外侧,用以在所述压料块、所述折弯凹模和所述折弯冲头之间形成折弯剪带区;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压料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下垫板后与所述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折弯凹模向下移动并抵接在所述压料块上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能使所述压料块在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折弯冲头移动,以对物料进行连续的剪带、折弯成形过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深度与所述折弯冲头高度相同;当所述压料块未受压时,其顶部与所述折弯冲头顶部平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等高套筒,所述等高套筒设置在所述压料块和所述下模座之间,用以限制所述压料块浮起高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变形量不小于物料折弯高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为机械弹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上模组件,在传统的钣金连续模最后一步向上折弯连剪带折基础上,改变了折弯凹模的固定方式和成形力的承载位置,使得上脱板的成形承载力转移到上夹板来承载,通过改变成形承载力的受力主体,解决了连续模中最后一步向上折弯连剪带折的成形不稳定问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降低了模具成本;由于改变了承载力受力主体,使钣金连续模生产中向上折弯连剪带折成形稳定,无需加氮气弹簧,降低了钣金模具的成本,提高模具稳定性效率;本技术提供的连续成形模具,下模压料块和刀口做一样平,实现先切断,冲头继续向下,实现向上折弯,通过改善折弯冲头的受力方式解决了钣金连续模生产中一步向上折弯连剪带折成形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续成形模具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连续成形模具闭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续成形模具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续成形模具闭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上夹板;3、上止挡板;4、上脱板;5、下模板;6、下垫板;7、下模座;8、氮气弹簧;9、折弯凹模;10、压料块;11、折弯冲头;12、第二弹簧;13、第一弹簧;14、等高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上夹板2、上止挡板3、上脱板4、第一弹性件和折弯凹模9,上夹板2设置在上模座1上,上脱板4设置在上止挡板3上;第一弹性件一端与上止挡板3连接,另一端穿过上夹板2后与上模座1连接;折弯凹模9顶部依次穿过上脱板4、上止挡板3后与上夹板2连接;由于折弯凹模9延长到与上夹板2固定连接的位置,由于上夹板2在闭模过程中不会移动,所以折弯凹模9在成形过程中也不会移动,当上脱板4与物料接触受压时,通过第一弹性件,上止挡板3和上脱板4能相对于上夹板2在竖直方向升降,折弯凹模9保持不动持续对物料进行模压成形。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13。进一步的,折弯凹模9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有的折弯凹模9均匀或不均匀设置。如图3和图4中仅示意设置一个折弯凹模9时的连续成形模具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与上模组件对应设置的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7、下垫板6、下模板5、第二弹性件、折弯冲头11和压料块10,下模板5上设置有沿着压料块10竖直升降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上的凹槽,凹槽至少可以容纳整个压料块10、折弯冲头11、一部分第二弹簧12和等高套筒14,折弯冲头11位于压料块10外侧,用以在压料块10、折弯凹模9和折弯冲头11之间形成折弯剪带区;第二弹性件一端与压料块10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下垫板6后与下模座7固定连接,折弯凹模9向下移动并抵接在压料块10上时,通过第二弹性件能使压料块10在竖直方向相对于折弯冲头11移动,此时折弯凹模9跟随一起向下移动,而上止挡板3和上脱板4被压后向上移动,以对物料进行连续的剪带、折弯成形过程。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夹板、上止挡板、上脱板、第一弹性件和折弯凹模,所述上夹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上脱板设置在所述上止挡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上止挡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上夹板后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折弯凹模顶部依次穿过所述上脱板、所述上止挡板后与所述上夹板连接;当所述上脱板与物料接触受压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上止挡板和所述上脱板能相对于所述上夹板在竖直方向升降,所述折弯凹模保持不动持续对物料进行模压成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夹板、上止挡板、上脱板、第一弹性件和折弯凹模,所述上夹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上脱板设置在所述上止挡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上止挡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上夹板后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折弯凹模顶部依次穿过所述上脱板、所述上止挡板后与所述上夹板连接;当所述上脱板与物料接触受压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上止挡板和所述上脱板能相对于所述上夹板在竖直方向升降,所述折弯凹模保持不动持续对物料进行模压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凹模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有的所述折弯凹模均匀或不均匀设置。


4.一种连续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上模组件和与所述上模组件对应设置的下模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第二弹性件、折弯冲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德军程念湘吴俊斌朱志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