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84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2
提供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尺寸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1)具有:转子(40),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41);定子(50),其包围转子(40)的径向外侧;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导电部件贯穿插入于该支承部件;以及保持架,其具有对支承部件进行保持的多个贯通孔,支承部件包含:第1和第2突起部(310、320),它们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贯通孔内;以及基部(66),其连结第1和第2突起部(310、320),第1突起部(310)的侧面中的各个对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接近保持架,第2突起部(320)与保持架具有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有设置支承部件以支承从马达引出的线圈线的构造。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4450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构造:在使定子的线圈的引线穿过密封部件的贯通孔并进行支承之后,将引线和密封部件插入于固定部件的贯通孔中,将固定部件组合于外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45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向固定部件的贯通孔插入密封部件时,贯通孔和支承部件的尺寸需要高精度。为了将密封部件安装于固定部件,需要高精度地管理密封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尺寸。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尺寸管理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其包围转子的径向外侧;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导电部件贯穿插入于该支承部件;以及保持架,其具有对支承部件进行保持的多个贯通孔,支承部件包含: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它们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贯通孔内;以及基部,其连结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第1突起部的侧面中的各个对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接近保持架,第2突起部与保持架具有间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尺寸管理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线圈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保持部件和线圈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保持部件和线圈支承部件的仰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仰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1的支承着线圈线的线圈支承部件和散热器的俯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1的保持着线圈支承部件的散热器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1的保持着线圈支承部件的散热器的仰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贯通孔和线圈支承部件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变形例。图14是在实施方式1中将散热器从上方向线圈支承部件插入的工序的示意图。图15是散热器和基板的示意图。图16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7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标号,不再重复其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转子的中心轴线A即轴所延伸的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基板侧设为上侧,将壳体的底部侧设为下侧。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是用于确定位置关系的,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即,下方向未必是指重力方向。将与转子的中心轴线A垂直的方向设为径向,径向以中心轴线A作为中心。将绕着转子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设为周向。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包含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状态和沿相对于轴向在不到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包含严格地沿径向延伸的状态和沿相对于径向在不到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嵌入(嵌合)”是指使形状相匹配的部件嵌合。形状相匹配包含形状相同的情况、形状相似的情况以及形状不同的情况。在形状相匹配的部件为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一方的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另一方的凹部中。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间隙”是指部件彼此分离而不接触,部件之间的距离没有特别限定。(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16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马达是具有两组U相、V相以及W相的组的双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马达1主要具有壳体10、凸缘20、罩30、转子40、轴承43、44、定子50、线圈支承部件60、控制部、散热器100以及连接器200,其中,该控制部具有基板70和电子部件80。<壳体>壳体10在内部收纳转子40、定子50以及轴承43、44。壳体10沿轴向延伸,并在上侧开口。壳体10包含底部14。底部14封闭壳体10。<凸缘>凸缘20安装于壳体10的外侧面。<罩>罩30覆盖基板70和连接器200的轴向上侧的至少一部分。<转子>转子40包含轴41和转子铁芯42。轴41呈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作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转子铁芯42固定于该轴41。转子铁芯42包围轴的径向外侧。转子铁芯42与轴41一同旋转。<轴承>轴承43、44对轴41进行支承,使得该轴41能够旋转。配置于轴向上侧的轴承43位于定子50的轴向上侧,被散热器100保持。配置于轴向下侧的轴承44被壳体10的底部14保持。<定子>[定子的结构]定子50包围转子40的径向外侧。定子50包含定子铁芯51、绝缘件52、线圈53、汇流条B(参照图3)以及汇流条保持部件54。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51具有沿周向配置有多个的铁芯背部和齿51b。铁芯背部呈与中心轴线A同心的筒状。齿51b从铁芯背部的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齿51b设置有多个,从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隔着空隙(槽)而配置。如图1所示,绝缘件52覆盖定子铁芯5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件52由绝缘体形成,安装于各齿51b。线圈53对定子铁芯51进行励磁,该线圈53是卷绕线圈线C而构成的。具体而言,线圈线C隔着绝缘件52而卷绕于各齿51b,线圈53配置于各齿51b。即,线圈线C采用集中卷线。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谓的双连弧卷线,该双连弧卷线是指将线圈线C通过集中卷线卷绕于2个不同的齿51b。线圈线C位于比汇流条保持部件54的径向外侧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线圈线C的一端部与汇流条B连接。线圈线C的另一端部贯穿插入于后述的线圈支承部件60,与基板70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线C的另一端部是从线圈53引出的导线,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是构成第1和第2系统的U相、V相以及W相各相的6条引出线53U1、53U2、53V1、53V2、53W1、53W2。从该定子50引出的引出线53U1、53U2、53V1、53V2、53W1、53W2贯穿插入于后述的线圈支承部件60的贯通孔65(参照图4)和散热器贯通孔110(参照图7)内,通过焊接等方法而与控制部电连接。另外,引出线53U1、53U2、53V1、53V2、53W1、53W2通过搭接线53a而集中于以轴作为中心的180度以下的区域。在驱动马达1时,对构成第1系统的U相、V相以及W相各相的引出线53U1、53V1、53W1分别通电流,也对构成第2系统的U相、V相以及W相各相的引出线53U2、53V2、53W2分别通电流。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n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n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n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导电部件贯穿插入于该支承部件;以及/n保持架,其具有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保持的多个贯通孔,/n所述支承部件包含:/n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它们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贯通孔内;以及/n基部,其连结所述第1突起部和所述第2突起部,/n所述第1突起部的侧面中的各个对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接近所述保持架,所述第2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具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07 JP 2018-019996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
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导电部件贯穿插入于该支承部件;以及
保持架,其具有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保持的多个贯通孔,
所述支承部件包含:
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它们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贯通孔内;以及
基部,其连结所述第1突起部和所述第2突起部,
所述第1突起部的侧面中的各个对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接近所述保持架,所述第2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从轴向上侧观察时,所述贯通孔为四边形,
从轴向上侧观察时,所述第1突起部接近所述保持架的四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周向上隔着所述第1突起部而配置有两个所述第2突起部,
两个所述第2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仅在径向一侧接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突起部具有:
支承部,其具有供所述导电部件贯穿插入的支承部件贯通孔;以及
肋,其沿与所述支承部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肋与所述保持架接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2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接近的部位少于所述第1突起部与所述保持架接近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位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上侧并且对所述轴进行支承的轴承,
所述保持架是对轴承进行保持的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俊哉服部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