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95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绕组,由N层片状绕组组件层压制成,每个片状绕组组件由沿周向呈环形布置的多个绕组单元组成,每个绕组单元为铜片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多圈环形结构,形成中间镂空的扇面形状,多个绕组组件构成相,绕组单元的端部构成接线端子,其中,N为正整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绕组的结构,有效地提升了面积,进而使得磁通量大大增加,通过在铜片外侧包裹绝缘层,有利于避免绕组短路,提升了电机绕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多匝环绕的扇面结构,连接和出线更加具有规律性,可以减少绕组绕线错误,生产过程也十分容易排查绕组错误。进一步,可以在减少电机体积的同时提高电机的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绕组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绕组。
技术介绍
电机根据定子线圈绕组方案可以分类为分布绕组发电机和集中绕组发电机。分布绕组发电机按照定子绕组的截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线圈和方形线圈。现有技术中,中国技术专利CN104779728A公开了盘式无铁芯永磁电机的定子绕组结构及盘式无铁芯永磁电机,至少包括有3组错开夹角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向下叠压形成封闭环形结构的单位线圈组,各单位线圈组包括有2个错开夹角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向上叠压的线圈,各线圈包括有一对为直线段的磁铁扫射边和连接在磁铁扫射边内外端部使线圈构成封闭环形结构的内、外无效边,各线圈的磁铁扫射边沿圆周径向排列分布在同一圆环面上,且绕组中所有的磁铁扫射边位于同一平面内且高度一致,各线圈的内、外无效边分别相对各自对应的磁铁扫射边上下弯折设置同时相互叠压形成相对磁铁扫射边上下凸起的内、外叠合部,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每个单位线圈,如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均由依次向上叠压的线圈组成,线圈的绕制方式复杂,生产效率低;(2)采用铜线叠压缠绕制成的绕组,磁通量小,转换效率低,且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电机绕组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大磁通量,提升转换效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绕组缠绕及连接方式复杂,不利于生产,且磁通量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由N层片状绕组组件层压制成,每片所述片状绕组组件由沿周向呈环形布置的多个绕组单元组成,每个所述绕组单元由铜片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形成中间镂空的多圈环形扇面形状,多个所述绕组组件中,每片所述片状绕组组件中的多个所述绕组单元分成组,每组所述绕组单元相互串联,且N层片状绕组组件中相邻层对应的所述绕组单元串联形成电机绕组的两相或三相,每相中最外侧的一个伸出端构成该相的接线端子,其中,N为正整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绕组单元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除接线端子之外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组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轴向方向上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面形状的所述绕组单元分为两侧的直线部和与两侧的直线部连接的弧形部,所述直线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相对的所述弧形部为凸起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N层所述片状绕组组件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片状绕组组件对向设置,所述凹陷部交错设置,其弧形部叠置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片状绕组组件中每一片片状绕组组件重叠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组单元的扇面形状由多匝铜片环绕形成,相邻两匝铜片之间间隙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连两层片状绕组组件之间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通过焊接连接,相邻的相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电机绕组,由N层片状绕组组件层压制成,每个所述片状绕组组件由沿周向呈环形布置的多个绕组单元组成,每个所述绕组单元为铜片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多圈环形结构,形成中间镂空的扇面形状,多个所述绕组组件构成相,所述绕组单元的端部构成接线端子,其中,N为正整数,从而优化了绕组的结构,有利于实现绕组单元的快速成型,有效地提升了面积,进而使得磁通量大大增加,通过在铜片外侧包裹绝缘层,有利于避免绕组短路,提升了电机绕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多匝环绕的扇面结构,连接和出线更加具有规律性,可以减少绕组绕线错误,生产过程也十分容易排查绕组错误,进一步,可以在减少电机体积的同时提高电机的性能,提升了绕组的生产效率,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绕组单元拆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绕组单元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绕组单元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四层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两层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电机绕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绕组单元,2输入端,3输出端,4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绕组,能够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增大磁通量,提升转换效率效果。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绕组,由N层片状绕组组件层压制成,每个片状绕组组件由沿周向呈环形布置的多个绕组单元组成,每个绕组单元为铜片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多圈环形结构,形成中间镂空的扇面形状,多个绕组组件构成相,绕组单元的端部构成接线端子,其中,N为正整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铜片直接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多圈环形结构,形成中间镂空的扇面形状,多个扇形的绕组单元组成盘状,N层铜片串联叠加,降低了成本,便于生产制造,且铜片压制成型,优化了绕组的结构,有利于实现绕组单元的快速成型,有效地提升了面积,进而使得磁通量大大增加,通过在铜片外侧包裹绝缘层,有利于避免绕组短路,提升了电机绕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多匝环绕的扇面结构,连接和出线更加具有规律性,可以减少绕组绕线错误,生产过程也十分容易排查绕组错误,进一步,可以在减少电机体积的同时提高电机的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具体地说,绕组的导线为铜片制造,将铜片放置于冲压机上,与模具配合完成绕组单元的冲压制造,模具为扇面形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有利于生产制造,工业化程度高,可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铜片经过冲压变成扁平规则形状的绕组单元,相邻两层的绕组单元之间不会有交叉现象,各绕组单元之间无缝隙贴合,压缩了绕组的叠加面积,增加了绕组的密度,进而增大了磁通量,提升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进一步地说,本技术的绕组在发电机中使用,同样可在电动机中使用,能够提升电能的利用率,减少电动机的耗电,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另外,铜片冲压制造的绕组,高速下运转而不变形,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铜片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第N层铜片的输出端与第N+1层铜片的输入端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通过将第N层铜片的输出端与第N+1层铜片的输入端相连接,使得各层绕组之间相互连接,如:第1层输入端为A1、输出端为A2,第2层输入端为A3、输出端为A4,第3层输入端为A5、输出端为A6,第4层单绕组输入端设定为A7、输出端设定为A8。第一个绕组是由第一层与第四层组成:第一层与第二层由绝缘材料隔离叠压,串联,连接方式是A2与A3对接,串联后从A4输出。第二层与第三层由绝缘材料隔离叠压,串联,连接方式是A4-与A5对接,串联后从A6输出。第三层与第四层由绝缘材料隔离叠压,串联,连接方式是A6-与A7对接,串联后从A8输出。其中,根据电机内绕组还是外绕组,其引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由N层片状绕组组件层压制成,每片所述片状绕组组件由沿周向呈环形布置的多个绕组单元组成,每个所述绕组单元由铜片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形成中间镂空的多圈环形扇面形状,多个所述绕组组件中,每片所述片状绕组组件中的多个所述绕组单元分成组,每组所述绕组单元相互串联,且N层片状绕组组件中相邻层对应的所述绕组单元串联形成电机绕组的两相或三相,每相中最外侧的一个伸出端构成该相的接线端子,其中,N为正整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由N层片状绕组组件层压制成,每片所述片状绕组组件由沿周向呈环形布置的多个绕组单元组成,每个所述绕组单元由铜片冲压成型,依次嵌套形成中间镂空的多圈环形扇面形状,多个所述绕组组件中,每片所述片状绕组组件中的多个所述绕组单元分成组,每组所述绕组单元相互串联,且N层片状绕组组件中相邻层对应的所述绕组单元串联形成电机绕组的两相或三相,每相中最外侧的一个伸出端构成该相的接线端子,其中,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组单元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除接线端子之外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组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轴向方向上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扇面形状的所述绕组单元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卫星苏志伟苏志超苏志丹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