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493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第一外壳。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与第一外壳一体设置的第二外壳和设置在第二外壳中以对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定子包括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具有分别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和第二线圈端部分。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具有包括在第一线圈端部分中的转弯部和包括在第二线圈端部分中的接头。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驱动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的电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从日本专利申请公布JPH08-130856A号,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该电驱动装置一体地具有旋转电机和变速器。对于这种电动驱动装置,期望改善输出性能并最小化尺寸以提高其在车辆上的可安装性。另一方面,在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中,在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可被传递至变速器,从而导致变速器中使用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当例如通过增大供给至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电流来增大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以改善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时,该问题变得尤其明显。然而,在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中,没有采取措施来抑制因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因而,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会因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随着润滑油的热劣化而降低。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考虑向旋转电机和/或变速器添加冷却部或散热结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将增大电动驱动装置的尺寸和/或零件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旋转电机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n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子(12)、定子(13)和第一外壳(14),所述转子设置在转轴(11)上,以与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31)和多相的定子线圈(32),所述第一外壳中收纳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n变速器(60),所述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61)、第二外壳(63)和润滑油(Lb),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构造成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二外壳中收纳有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所述润滑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以对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n其中,/n所述第二外壳在旋转电机的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4302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子(12)、定子(13)和第一外壳(14),所述转子设置在转轴(11)上,以与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31)和多相的定子线圈(32),所述第一外壳中收纳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变速器(60),所述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61)、第二外壳(63)和润滑油(Lb),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构造成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二外壳中收纳有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所述润滑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以对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
其中,
所述第二外壳在旋转电机的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所述第一外壳一体地设置成单件,
所述定子线圈组装到所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33A)和第二线圈端部分(33B),
所述定子线圈包括多个相绕组(U、V、W),每个相绕组具有:多个转弯部(42),多个转弯部通过折弯形成;以及多个接头(46),在每个接头处,相绕组的截面(40)接合在一起,
所述转弯部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33A)中,而所述接头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33B)中,
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所述相绕组的截面分别由电导体部段(40)形成,
每个电导体部段大致呈U形以具有: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成对的直线部(41);以及在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延伸以将所述成对的直线部连接的一个转弯部(42),
所述电导体部段的每个对应的成对的远端部在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的一个接头(46)处接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接头是通过将所述相绕组的截面彼此焊接而形成的焊接部(46)。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设置有中性接头(51),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寛士谷江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