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49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第一外壳。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与第一外壳一体设置的第二外壳和设置在第二外壳中以对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定子包括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具有分别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和第二线圈端部分。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具有包括在第一线圈端部分中的转弯部和包括在第二线圈端部分中的接头。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驱动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的电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从日本专利申请公布JPH08-130856A号,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该电驱动装置一体地具有旋转电机和变速器。对于这种电动驱动装置,期望改善输出性能并最小化尺寸以提高其在车辆上的可安装性。另一方面,在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中,在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可被传递至变速器,从而导致变速器中使用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当例如通过增大供给至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电流来增大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以改善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时,该问题变得尤其明显。然而,在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中,没有采取措施来抑制因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因而,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会因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随着润滑油的热劣化而降低。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考虑向旋转电机和/或变速器添加冷却部或散热结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将增大电动驱动装置的尺寸和/或零件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第一外壳。转子设置在转轴上,以与转轴一起旋转。定子包括环状的定子芯部和多相的定子线圈。第一外壳中收纳有转子和定子。变速器包括动力传递单元、第二外壳和润滑油。动力传递单元构造成随着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第二外壳中收纳有动力传递单元。润滑油设置在第二外壳中以对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此外,在电动驱动装置中,第二外壳在旋转电机的沿着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第一外壳一体地设置成单件。定子线圈组装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和第二线圈端部分。定子线圈包括多个相绕组。每个相绕组具有:多个转弯部,多个转弯部通过折弯形成;以及多个接头,在每个接头处,相绕组的部段接合在一起。转弯部包括在定子线圈的第一线圈端部分中,接头包括在定子线圈的第二线圈端部分中。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通过上述结构,由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一体地设置成单件,因此,设置在第二外壳中的润滑油的温度可能因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而升高,从而导致润滑油的热劣化。鉴于此,转弯部包括在第一线圈端部分中,而接头包括在第二线圈端部分中,因此,第二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因此,与将第一线圈端部分定位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的情况相比,将第二线圈端部分定位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可在不改变旋转电机的轴向长度的情况下增大定子芯部到变速器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热量从定子传递至变速器,从而能在抑制电动驱动装置大型化的同时,抑制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在另一个实施中,对于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相绕组的截面可以分别由电导体部段形成。每个电导体部段大致呈U形以具有:成对的直线部,成对的所述直线部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一个转弯部,这一个转弯部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延伸以将成对的直线部连接。电导体部段的每个对应的成对远端部可以在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的一个接头处接合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实现第二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保定子芯部到变速器有足够长的距离。另外,通过电导体部段形成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线圈,可以提高定子中的定子线圈的空间系数,从而可以通过改善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来增大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确保定子芯部到变速器的足够长的距离,仍能够可靠地抑制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热劣化。每个接头可以是通过将相绕组的截面彼此焊接而形成的焊接点。在上述结构中,为了抑制在焊接过程中被施加的热量的影响,需要确保定子芯部到相绕组的截面的远端部有足够长的距离。因此,定子芯部到所形成的焊接部(即,接头)的距离变长,第二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增大。其结果是,通过利用为焊接过程所确保的定子芯部到相绕组的截面的远端部的足够长的距离,从而能确保定子芯部到变速器有足够长的距离。在电动驱动装置中,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可以设置有中性接头,在上述中性接头处,定子线圈的相绕组的端部被接合在一起以限定出定子线圈的中性点。通过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定子芯部到变速器的距离,从而更可靠地抑制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在电动驱动装置中,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可以设置有汇流条,电力通过该汇流条被输入至定子线圈的其中一个相绕组以及从其输出。通过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定子芯部到变速器的距离,从而更可靠地抑制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热劣化。定子线圈的相绕组的每个截面可以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改善定子中的定子线圈的空间系数,从而增大在定子线圈中流动的电流量,进而增大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另一方面,随着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的增大,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也增大。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仍能够可靠地抑制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热劣化。第一外壳可以具有供定子芯部组装的管状部。在第一外壳的管状部中可以形成有供冷却剂流动的环状的冷却剂通路。冷却剂通路可以在定子芯部的轴向两侧沿轴向延伸到定子芯部的外侧。可以优先满足以下尺寸关系:D1<D2,其中,D1是定子芯部与冷却剂通路的、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上的第一轴向端部之间的轴向距离,D2是定子芯部与冷却剂通路的、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的第二轴向端部之间的轴向距离。通过在第一外壳的管状部中形成冷却剂通路,能够抑制热量从定子经由第一外壳传递至变速器。此外,满足D1<D2的尺寸关系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热量从定子经由第一外壳传递至变速器,还能够适当地对定子进行冷却,而不会使冷却剂通路的体积过大。另外,通过抑制冷却剂通路的体积增大,能够抑制为使冷却剂经由冷却剂通路循环而设置的冷却剂泵的负载增大。变速器可以具有旋转输入部,转轴的旋转经由上述旋转输入部输入并传递至动力传递单元。设置在第二外壳中的润滑油的量可以优选地设定成使动力传递单元的一部分浸没在润滑油中而不使旋转输入部浸没在润滑油中。通过上述结构,与动力传递单元相比,旋转输入部更容易被从旋转电机传递的热量加热至高温。然而,设定润滑油的量以使旋转输入部不浸没在润滑油中,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润滑油的热劣化。旋转电机还可以包括端子构件,电力通过上述端子构件被输入至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以及从其输出。可以在第一外壳中形成通孔,端子构件从第一外壳的内部穿过上述通孔延伸到外部。通孔在轴向上定位成比定子芯部更靠近变速器。通过上述通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热量从定子经由第一外壳传递至变速器。电动驱动装置可以构造成用作车辆中的动力源,以产生用于使车辆的左轮和右轮旋转的动力。变速器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n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子(12)、定子(13)和第一外壳(14),所述转子设置在转轴(11)上,以与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31)和多相的定子线圈(32),所述第一外壳中收纳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n变速器(60),所述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61)、第二外壳(63)和润滑油(Lb),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构造成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二外壳中收纳有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所述润滑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以对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n其中,/n所述第二外壳在旋转电机的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所述第一外壳一体地设置成单件,/n所述定子线圈组装到所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33A)和第二线圈端部分(33B),/n所述定子线圈包括多个相绕组(U、V、W),每个相绕组具有:多个转弯部(42),多个转弯部通过折弯形成;以及多个接头(46),在每个接头处,相绕组的截面(40)接合在一起,/n所述转弯部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33A)中,而所述接头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33B)中,/n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4302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子(12)、定子(13)和第一外壳(14),所述转子设置在转轴(11)上,以与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31)和多相的定子线圈(32),所述第一外壳中收纳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变速器(60),所述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61)、第二外壳(63)和润滑油(Lb),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构造成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二外壳中收纳有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所述润滑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以对所述动力传递单元进行润滑,
其中,
所述第二外壳在旋转电机的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所述第一外壳一体地设置成单件,
所述定子线圈组装到所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33A)和第二线圈端部分(33B),
所述定子线圈包括多个相绕组(U、V、W),每个相绕组具有:多个转弯部(42),多个转弯部通过折弯形成;以及多个接头(46),在每个接头处,相绕组的截面(40)接合在一起,
所述转弯部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33A)中,而所述接头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33B)中,
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所述相绕组的截面分别由电导体部段(40)形成,
每个电导体部段大致呈U形以具有: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成对的直线部(41);以及在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延伸以将所述成对的直线部连接的一个转弯部(42),
所述电导体部段的每个对应的成对的远端部在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的一个接头(46)处接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接头是通过将所述相绕组的截面彼此焊接而形成的焊接部(46)。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上设置有中性接头(51),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寛士谷江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