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528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包括加热釜,所述加热釜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加热釜左侧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贯通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一端设置于加热釜内,所述蒸汽管另一端设置于加热箱上方,所述蒸汽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且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于加热箱上方,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加热板,且所述加热板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釜内设置有加热盘管以及分流管,所述加热盘管两端设置于加热釜外侧,所述加热釜左侧设置有进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蒸汽管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盘管使注入至加热釜内的蒸汽更好的保持温度,从而保证蒸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基丙腈蒸馏塔釜
本技术涉及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属于蒸馏塔釜

技术介绍
蒸馏塔釜作为重要的化工设备,具有强度高、韧性大、耐高温、耐腐蚀、比重轻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与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纺织、制碱、制药、农药、电镀、电子,在使用蒸馏塔釜对氨基丙腈进行加工生产时,对于使用的蒸汽,要能够更好的保持其温度,从而保证蒸汽的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氨基丙腈蒸馏塔釜,能够对蒸汽管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盘管使注入至加热釜内的蒸汽更好的保持温度,从而保证蒸汽的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包括加热釜,所述加热釜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加热釜左侧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贯通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一端设置于加热釜内,所述蒸汽管另一端设置于加热箱上方,所述蒸汽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且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于加热箱上方,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加热板,且所述加热板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釜内设置有加热盘管以及分流管,所述加热盘管两端设置于加热釜外侧,所述加热釜左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贯穿加热釜与分流管相连通,所述加热釜顶部设置有蒸馏段,所述蒸馏段顶部设置有排气管。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釜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固环以及第二加固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环设置于进料管外侧,所述第二加固环设置于蒸汽管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釜右侧设置有第三加固环,且所述第三加固环设置于加热盘管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稳固板,且所述稳固板套设于蒸汽管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有加热箱、加热板以及加热丝,能够对处于通道中蒸汽管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盘管对加热釜内的蒸汽进行加热,使注入至加热釜内的蒸汽更好的保持温度,从而保证蒸汽的效果。2、通过设置有进料管以及分流管,使物料更好的进入加热釜内,通过设置有稳固板,能够加强对蒸汽管的固定效果的同时,更好的防止通道内的温度的逸散,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固环,使进料管更加的稳定,通过设置有第二加固环,能够加强蒸汽管与加热釜连接处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第三加固环,使加热盘管更好的与加热釜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能够对出料管进行控制,通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能够对排气管进行控制,实用性强,适宜广泛推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氨基丙腈蒸馏塔釜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氨基丙腈蒸馏塔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氨基丙腈蒸馏塔釜的分流管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氨基丙腈蒸馏塔釜的加热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加热釜;2、出料管;3、加热箱;4、通道;5、蒸汽管;6、流量控制阀;7、加热板;8、加热丝;9、加热盘管;10、分流管;11、进料管;12、蒸馏段;13、排气管;14、第一加固环;15、第二加固环;16、第三加固环;17、第一控制阀;18、第二控制阀;19、稳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包括加热釜1,所述加热釜1底部连接有出料管2,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加热箱3,所述加热箱3内贯通设置有通道4,所述通道4内设置有蒸汽管5,所述蒸汽管5一端设置于加热釜1内,所述蒸汽管5另一端设置于加热箱3上方,所述蒸汽管5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6,控制蒸汽的流量,且所述流量控制阀6设置于加热箱3上方,所述加热箱3内设置有加热板7,且所述加热板7内设置有加热丝8,对处于通道4中蒸汽管5内的蒸汽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釜1内设置有加热盘管9以及分流管10,所述加热盘管9两端设置于加热釜1外侧,对加热釜1内的蒸汽进行加热,使注入至加热釜1内的蒸汽更好的保持温度,从而保证蒸汽的效果,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贯穿加热釜1与分流管10相连通,所述加热釜1顶部设置有蒸馏段12,使物料在蒸馏段12内实现分离,所述蒸馏段12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3。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7,对出料管2进行控制,所述排气管1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8,对排气管13进行控制,所述加热箱3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稳固板19,且所述稳固板19套设于蒸汽管5外侧,加强对蒸汽管5的固定效果的同时,更好的防止通道4内的温度的逸散。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固环14以及第二加固环15,所述第一加固环14设置于进料管11外侧,使进料管11更加的稳定,所述第二加固环15设置于蒸汽管5外侧,加强蒸汽管5与加热釜1连接处的稳定性,所述加热釜1右侧设置有第三加固环16,且所述第三加固环16设置于加热盘管9外侧,使加热盘管9更好的与加热釜1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将物料通过进料管11,并经过分流管10注入加热釜1内,将蒸汽通过蒸汽管5输入加热釜1内,通过加热板7内的加热丝8进行加热,对处于通道中的蒸汽管5内的蒸汽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盘管9,进一步的对输入加热釜1内的蒸汽进行加热,使注入至加热釜1内的蒸汽更好的保持温度,从而保证蒸汽的效果,设置有稳固板19,能够加强对蒸汽管5的固定效果的同时,更好的防止通道4内的温度的逸散,设置有第一加固环14,使进料管11更加的稳定,第二加固环15的设置,能够加强蒸汽管5与加热釜1连接处的稳定性,设置有第三加固环16,使加热盘管9更好的与加热釜1连接,第一控制阀17的设置,能够对出料管2进行控制,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8,能够对排气管13进行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包括加热釜(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釜(1)底部连接有出料管(2),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加热箱(3),所述加热箱(3)内贯通设置有通道(4),所述通道(4)内设置有蒸汽管(5),所述蒸汽管(5)一端设置于加热釜(1)内,所述蒸汽管(5)另一端设置于加热箱(3)上方,所述蒸汽管(5)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6),且所述流量控制阀(6)设置于加热箱(3)上方,所述加热箱(3)内设置有加热板(7),且所述加热板(7)内设置有加热丝(8),所述加热釜(1)内设置有加热盘管(9)以及分流管(10),所述加热盘管(9)两端设置于加热釜(1)外侧,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贯穿加热釜(1)与分流管(10)相连通,所述加热釜(1)顶部设置有蒸馏段(12),所述蒸馏段(12)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氨基丙腈蒸馏塔釜,包括加热釜(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釜(1)底部连接有出料管(2),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加热箱(3),所述加热箱(3)内贯通设置有通道(4),所述通道(4)内设置有蒸汽管(5),所述蒸汽管(5)一端设置于加热釜(1)内,所述蒸汽管(5)另一端设置于加热箱(3)上方,所述蒸汽管(5)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6),且所述流量控制阀(6)设置于加热箱(3)上方,所述加热箱(3)内设置有加热板(7),且所述加热板(7)内设置有加热丝(8),所述加热釜(1)内设置有加热盘管(9)以及分流管(10),所述加热盘管(9)两端设置于加热釜(1)外侧,所述加热釜(1)左侧设置有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贯穿加热釜(1)与分流管(10)相连通,所述加热釜(1)顶部设置有蒸馏段(12),所述蒸馏段(12)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辉杨柳沈银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