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753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光电探测器、位置控制器,所述光电探测器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位置控制器,有效的解决了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因位置信号幅度不稳定而造成导航信号不准确和针对小型机器人设计避障算法造成的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具体进行使用的时候,先经放大稳压电路将光电探测器检测到的位置信号进行放大和稳压,然后将位置信号传输至比较触发电路,比较触发电路将将位置信号进行比较后利用位置控制器对机器人行进的方向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机器人不与障碍物碰撞,避免了因位置信号幅度不稳定而导致导航信号不准确的问题的发生,提高了电路的高频响应特性,也避免了资源浪费的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逐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简化人们的劳动强度,现代科技的产品之一,机器人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如生产制造的扫地机器人开始代替人们打扫室内犄角旮旯等难以打扫的地方的卫生使其清洁干净;生产制造的搬运型机器人代替人们去搬运较重的货物。在以上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位置的变化,如行走和前进。现有技术中利用激光传感技术、红外传感技术、视觉传感技术、摄像技术等方式获取机器人的位置,进而利用机器人内部的位置控制器对位置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机器人的导航信号。但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利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利用上述传感技术检测的位置信号,但接收的位置信号因其传输的距离不同而幅度不同而影响到位置控制器进行信号分析时的准确度的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运放器来进行稳压,但是在高频段内运放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较差;且现有技术针对工作内容较为繁杂的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采用精密的避障算法来解决误碰障碍物的问题,但当机器人是只需要重复进行简单工作的小型机器人时,再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光电探测器、位置控制器,所述光电探测器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位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放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放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触发电路的输入端,比较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位置控制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光电探测器、位置控制器,所述光电探测器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位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放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放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触发电路的输入端,比较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位置控制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一端连接着光电探测器,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变容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5的一端并连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导航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进发曹再辉焦合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