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69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及制作方法,该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包括基材,基材具有一对相反的表面,分别为进光面和背涂面,背涂面为粗糙的棱镜表面,粗糙的棱镜表面是由改进成型辊加工而成;改进成型辊包括基辊和电镀在其外侧的镍磷层,基辊在电镀前对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电镀后在镍磷层上用金刚石刀具对其进行螺纹切削雕刻处理,金刚石刀具的下刀深度为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镍磷层经过螺纹切削雕刻处理后表面形成有微凹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其通过对成型辊加工改进来得到粗糙的棱镜表面,提升遮蔽性的同时,能够减小光的漫反射传播,进而保障了增亮效果,可以提升增光增益值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TFT-LCD液晶显示技术的普及,其背光模组及其相关光学膜片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OLED新技术冲击,行业降低了LCD液晶显示器售价,对应原材也都需要更低的价格,需要降低成本。LC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用的增光膜也势必需要降低成本,增光膜在背光模组中主要起到增亮+遮蔽作用。背涂面结构有雾化效果,有一定的雾都,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增光膜的遮蔽性,但是背涂面结构本身的雾化效果就会打散光的传播,而导致增光膜增亮效果变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背涂面结构设计都是如图1所示不规则的小凹坑,起到雾化的效果,提升增光膜遮蔽性。但是这种背涂面结构为普通喷砂装置制成的普通喷砂结构,成型后的背涂面结构凹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提升遮蔽性的同时,能够减小光的漫反射传播,进而保障了增亮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一对相反的表面,分别为进光面和背涂面,所述背涂面为粗糙的棱镜表面,所述粗糙的棱镜表面是由改进成型辊加工而成;所述改进成型辊包括基辊和电镀在其外侧的镍磷层,所述基辊在电镀前对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电镀后在所述镍磷层上用金刚石刀具对其进行螺纹切削雕刻处理,所述金刚石刀具的下刀深度为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所述镍磷层经过螺纹切削雕刻处理后表面形成有微凹结构。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中,所述粗糙的棱镜表面具有多个凸点,凸点的表面具有反射性。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中,所述微凹结构对应的雾度为10-30%。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中,所述镍磷层的厚度为200-300mm,硬度为550-580HB。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中,所述镍磷层的厚度为230-270mm,硬度为572-575HB。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中,所述金刚石刀具为R角为100-200um且带圆弧度的刀具。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辊架在超精密加工机上,校准基辊跳动值,用金刚石刀具将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2)先用金属清洗剂清洗基辊,再用清水冲洗,最后用稀硫酸对辊芯表面进行活化;3)在基辊表面电镀镍磷层,镍磷层厚度在200~300um之间,硬度在550-580HB之间;4)超精密加工机更换R角为100-200微米且带圆弧度的金刚石刀具,在基辊表面镍磷上进行螺纹切削雕刻,下刀深度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5)经过螺纹切削雕刻的辊体即为改进成型辊,其表面形成有对应雾度为10-30%的微凹结构,利用该改进成型辊成型加工的背涂面即可形成粗糙的棱镜表面。进一步地,上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的制作方法,步骤3)中,所述基辊完成电镀镍磷层后,放置冷却恒温22-26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其通过对成型辊加工改进来得到粗糙的棱镜表面,提升遮蔽性的同时,能够减小光的漫反射传播,进而保障了增亮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其可以提升增光增益值2-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背涂面结构的电镜扫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基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改进成型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的扫描电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扫描电镜下凸点的高度数据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基辊,2-镍磷层,3-微凹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包括基材,基材具有一对相反的表面,分别为进光面和背涂面。背涂面为粗糙的棱镜表面,粗糙的棱镜表面是由改进成型辊加工而成,粗糙的棱镜表面具有多个凸点,凸点的表面具有反射性。改进成型辊包括基辊1和电镀在其外侧的镍磷层2,基辊1在电镀前对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电镀后在镍磷层2上用金刚石刀具对其进行螺纹切削雕刻处理,金刚石刀具的下刀深度为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下刀深度和下刀频率均为随机;镍磷层2经过螺纹切削雕刻处理后表面形成有微凹结构3,微凹结构3对应的雾度控制在10-30%。本实施例中,镍磷层的厚度为200mm,硬度为550HB。本实施例中,金刚石刀具为R角为100-200um且带圆弧度的刀具。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基辊1架在超精密加工机上,校准基辊跳动值,用金刚石刀具将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2)先用金属清洗剂清洗基辊1,再用清水冲洗,最后用稀硫酸对辊芯表面进行活化;3)在基辊1表面电镀镍磷层2;基辊1完成电镀镍磷层2后,放置冷却恒温24h;4)超精密加工机更换R角为100-200微米且带圆弧度的金刚石刀具,在基辊表面镍磷上进行螺纹切削雕刻,下刀深度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下刀深度和下刀频率均为随机;5)经过螺纹切削雕刻的辊体即为改进成型辊,其表面形成有对应雾度为10-30%的微凹结构3,利用该改进成型辊成型加工的背涂面即可形成粗糙的棱镜表面。本实施例与普通喷砂结构在不同雾度下的增光增益如下表所示:增光增益雾度10%雾度15%雾度20%雾度30%普通喷砂结构100%100%100%100%本实施例结构102.1%102.5%103%102%在相同遮蔽性前提下,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增光膜的增光增益值2-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镍磷层的厚度为230mm,硬度为572H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一对相反的表面,分别为进光面和背涂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面为粗糙的棱镜表面,所述粗糙的棱镜表面是由改进成型辊加工而成;所述改进成型辊包括基辊和电镀在其外侧的镍磷层,所述基辊在电镀前对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电镀后在所述镍磷层上用金刚石刀具对其进行螺纹切削雕刻处理,所述金刚石刀具的下刀深度为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所述镍磷层经过螺纹切削雕刻处理后表面形成有微凹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一对相反的表面,分别为进光面和背涂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面为粗糙的棱镜表面,所述粗糙的棱镜表面是由改进成型辊加工而成;所述改进成型辊包括基辊和电镀在其外侧的镍磷层,所述基辊在电镀前对其表面进行车平处理,电镀后在所述镍磷层上用金刚石刀具对其进行螺纹切削雕刻处理,所述金刚石刀具的下刀深度为2-5um,下刀频率为15000-20000HZ,所述镍磷层经过螺纹切削雕刻处理后表面形成有微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的棱镜表面具有多个凸点,凸点的表面具有反射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结构对应的雾度为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磷层的厚度为200-300mm,硬度为550-580H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复合增光膜背涂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磷层的厚度为230-270mm,硬度为572-5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沈渊刁全利王磊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