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涛专利>正文

单车部件复杂工况下疲劳实验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21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车部件复杂工况下疲劳实验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其特点是:主要由底座和立柱组成的支架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被测自行车部件的夹具,支架上还安装有计算机控制的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安装带有与计算机电连接的拉压传感器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被测部的受力点,解决了自行车部件缺少准确的疲劳试验的问题,提高了检测自行车质量的手段和安全系数的检测。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自行车零件性能的装置,尤其是一种单车部件复杂工况下疲劳实验的智能化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是自行车生产大国,自行车是国内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自行车行业的竞争加剧,自行车的款式不断推陈出新,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据了解许多厂家现生产的自行车大多没有经过出厂前的强度、疲劳试验,一般只凭经验确定,因此发生了自行车车架、车把断裂,前叉变形,轮盘大腿脱落等事故。虽然有些厂家对出厂自行车进行疲劳试验,但方法比较原始,如在颠簸崎岖的路上负重骑行,这种方式虽然可行,但费时,费力,测试的数据又不准确,很不科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测试更准确的单车部件复杂工况下疲劳实验的智能化检测设备。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车部件复杂工况下疲劳实验的智能化检测设备,由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用于固定被测单车部件的夹具、以及向被测单车部件施加交变力的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是在支架上安装有由电脑控制的往复运动的气缸和气动系统,气缸的活塞杆端安装有向被测单车部件施加交变力的连杆和与计算机电连接的传感器。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支架由底座、立柱、横梁构成,底座的四侧面均制有T型槽,通过T型槽在底座侧面安装有由上、下夹板构成的夹持单车鞍座管的下夹具,上、下夹板的对接面上制有夹持鞍座管的半圆形凹槽;所述气缸是在横梁上左右铰接两个垂直气缸,两气缸的活塞杆端分别安装带有压力传感器的连杆,两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可紧固在鞍座管上的固定卡;所述气动系统是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气孔,其中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一气缸上进气孔,气缸下孔连接二位五通电磁阀的一个控制孔,另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二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孔,二位五通电磁阀的另一控制孔连接另一个气缸的上进气孔。所述支架由底座、立柱构成,立柱上端安装有固定前叉管的夹具;所述气缸是在底座上水平安装的一个气缸,气缸的活塞端安装带有拉压传感器的连杆,连杆的前端安装有与前叉端部铰接的铰接头;所述气动系统是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三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孔,三位五通电磁阀的两个控制孔分别连接气缸的上进气孔和气缸下孔。所述支架由底座、两侧立柱构成,两侧立柱上分别安装固定板;两固定板上分别铰接有气缸,两气缸的活塞端分别安装带有压力传感器的连杆,两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安装于单车架中间五通上的曲柄两端,曲柄与单车架后叉的末端之间安装有可调整曲柄角度的拉杆及调整螺母,底座上分别铰接有与单车架后叉末端铰接的后支承杆和与单车架前叉管固装的前支承杆;所述气动系统是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气孔,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孔分别连接两气缸的上进气孔。所述支架由底座、两对角立柱构成,两对角立柱上分别安装固定板,两固定板上分别铰接有气缸,两气缸的活塞端分别安装带有拉压力传感器的连杆,两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轮盘两曲柄端,底座上固装有装卡轮盘的支承柱,立柱和支承柱上还安装有安装在轮盘上的带有拉簧的链条;所述气动系统是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气孔,其中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孔连接一气缸上进气孔,另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孔连接另一气缸下进气孔。所述支架由两个平行的长型底座、固定在两平行底座两端的连接板构成,两底座的同侧一端分别铰接有连杆和装有拉压传感器的连杆,各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车把的两端,车把立管通过夹紧块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铰接在连接板上与连杆垂直的气缸,连杆上还铰接有与连杆垂直的摆杆,摆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固装在底座上的固定板;所述气动系统是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三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孔,三位五通电磁阀的两个控制孔分别连接气缸的上进气孔和气缸下孔。所述夹紧块为两个带有对称半圆槽的夹板,两夹板上安装有四个紧固螺栓。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将自行车各主要构件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用计算机控制气缸对自行车各构件受力点施加交变力,从而保证了自行车的各受力点的疲劳试验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自行车的质量和安全系数,另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鞍座管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前叉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车架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轮盘、曲柄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车把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鞍座管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图;图8是本技术前叉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图;图9是本技术车架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图;图10是是本技术轮盘、曲柄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图;图11是本技术车把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图。图中1、底座;2、下夹具;3、固定卡;4、连杆;5、压力传感器;6、气缸;7、横梁;8、立柱;9、鞍座管;10、底座;11、连杆;12、前叉;13、夹具;14、立柱;15、拉压传感器;16、气缸;17、底座;18、前支承杆;19、连杆;20、压力传感器;21、气缸;22、固定板;23、立柱;24、单车架;25、调整螺母;26、拉杆;27、后支承杆;28、曲柄;29、底座;30、立柱;31、轮盘;32-a、连杆;32-b连杆;33-a、拉压传感器;33-b、压力传感器;34-a、气缸;34-b、气缸;35、固定板;36、链条;37、拉簧;38、支承柱;39、底座;40、连杆;41、拉压传感器;42、连接板;43、连杆;44、车把;45、固定板;46、摆杆;47、连接板;48、气缸;49、连杆;50、夹紧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底座1上垂直安装有立柱8,立柱上端水平安装一横梁7,横梁两端垂直铰接两个计算机控制交替施压的气缸6,两气缸下端的活塞杆上安装两个装有与计算机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5的连杆4,两连杆的下端铰接有固定卡3,固定卡内卡装鞍座管9的上端,底座1上安装有固定鞍座管下端的下夹具2。控制两气缸6的气动系统如图7所示,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气孔,其中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一气缸上进气孔,气缸下孔连接二位五通电磁阀的一个控制孔,另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二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孔,二位五通电磁阀的另一控制孔连接另一个气缸的上进气孔。此检测设备可对鞍座管进行疲劳试验。如图2所示,底座10上一侧垂直安装有立柱14,立柱外侧上端安装有夹持前叉12上端的夹具13,底座上水平安装有计算机控制往复施力的一个气缸16,气缸活塞杆前端安装带有与计算机电连接的拉压传感器15的连杆11,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前叉的下端。控制气缸16的气动系统如图8所示,比例减压阀的进气孔连接气源,比例减压阀的输出孔连接三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孔,三位五通电磁阀的两个控制孔分别连接气缸的上进气孔和气缸下孔。此检测设备可对自行车前叉进行疲劳试验。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7上两侧垂直安装有两立柱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车部件复杂工况下疲劳实验的智能化检测设备,由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用于固定被测单车部件的夹具、以及向被测单车部件施加交变力的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是在支架上安装有由电脑控制的往复运动的气缸和气动系统,气缸的活塞杆端安装有向被测单车部件施加交变力的连杆和与计算机电连接的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王万军张为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吴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