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30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相连的顶盖后横梁,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和D柱接头,所述顶盖后横梁通过所述D柱接头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采用铸造工艺设计,将现有技术的多个零件集成为一体,结构集成度高,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装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部框架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
技术介绍
当前车型白车身主流的后部框架结构均采用钢制零件拼焊而成,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白车身后部框架结构10由后侧围内板11、后侧围加强板12、D柱加强板13、C柱加强板14、顶盖后横梁上板15、顶盖后横梁下板16等钢制冲压件焊接形成,零件数较多,结构复杂,总成焊接精度不高,且钢制框架结构在D柱加强板13的D柱接头处需增加零件提高接头的刚度和强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零件数较少、结构简单、连接精度较高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相连的顶盖后横梁,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和D柱接头,所述顶盖后横梁通过所述D柱接头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为铝合金铸件,所述顶盖后横梁为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20)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相连的顶盖后横梁(30),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21)和D柱接头(24),所述顶盖后横梁(30)通过所述D柱接头(24)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20)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相连的顶盖后横梁(30),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21)和D柱接头(24),所述顶盖后横梁(30)通过所述D柱接头(24)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为铝合金铸件,所述顶盖后横梁(30)为铝合金挤压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还包括后侧围内板加强板(22)及三角窗(25),所述三角窗(25)开设于所述后侧围内板(21)上,所述后侧围内板加强板(2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21)的上部相连,所述D柱接头(24)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加强板(22)的后部和所述后侧围内板(21)的上部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接头(24)包括第一横梁支撑部(241)和沿汽车横向凸伸出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的第二横梁支撑部(242),所述顶盖后横梁(30)盖设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和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242)上,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和锁铆铆钉与所述D柱接头(24)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包括第一连接部(24a)、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4a)下方的第二连接部(24b)、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4a)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b)的前端相连的第三连接部(24c),所述顶盖后横梁(30)包括第一连接板(30a)、第二连接板(30b)、以及与第一连接板(30a)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0b)的前端相连的第三连接板(30c),所述顶盖后横梁(30)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0a)、所述第二连接板(30b)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0c)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4a)、所述第二连接部(24b)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4c)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242)包括沿汽车宽度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二连接部(24b)的第四连接部(24d)以及由所述第四连接部(24d)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武陈东李永祥耿富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