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束线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24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3
一种束线固定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夹持组件相适配的弹性件,弹性件为开口朝下的U字形结构,且弹性件侧边穿过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形成有多个格栅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设置,使得线束被弹性件和格栅件进行夹紧,使得束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便于后序对线束的接线,同时弹性件与第一夹持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线束的放置和拿出,而弹性结构的格栅件使得线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束线固定件
本技术属于束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束线固定件。
技术介绍
电动童车,一种新颖的儿童玩具,儿童可自行驾驶,亦可亲子互动,由电机驱动的,操作安全的仿真玩具电动车。在童车的内部接线工序中,由于童车内部空间较小,且童车内部芯线较多,其中将芯线进行分束排线是其重要步骤,传统借助扎带或扎丝进行临时绑扎的方法,容易造成芯线排列的错误,造成芯线之间的混乱,从而影响后序的接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束线稳定,便于拆卸的束线固定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束线固定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夹持组件相适配的弹性件,弹性件为开口朝下的U字形结构,且弹性件侧边穿过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上形成有多个格栅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平行设置,且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底部均固定连接于底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形成有多个圆弧槽,圆弧槽的开口朝上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圆弧槽沿第一夹持组件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多个圆弧槽朝向相同,弹性件位于圆弧槽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弧槽上形成有与弹性件相适配的槽孔,弹性件侧边上设有弹簧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第二底座与底板相连,第三底座位于第二底座上,且第三底座与第二底座相连,格栅件位于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格栅件沿第二底座或第三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格栅件朝向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格栅件由多跟横向筋条和多跟纵向筋条交叉形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均为弹性元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边角上形成有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设置,使得线束被弹性件和格栅件进行夹紧,使得束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便于后序对线束的接线,同时弹性件与第一夹持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线束的放置和拿出,而弹性结构的格栅件使得线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夹持组件的主视图;图3是第一夹持组件的俯视图;图4是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夹持组件的主视图;图中附图标记:底板1,螺纹孔1-1,第一夹持组件2,弹性件2-1,弹簧片2-2,第一底座2-3,圆弧槽2-4,槽孔2-5,第二夹持组件3,第二底座3-1,第三底座3-2,格栅件3-3,横向筋条3-4,纵向筋条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束线固定件,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相连通;第一夹持组件2上设有与第一夹持组件2相适配的弹性件2-1,弹性件2-1为开口朝下的U字形结构,且弹性件2-1侧边穿过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上形成有多个格栅件3-3。芯线依次穿过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将多束芯线放置于同一处的第一夹持组件2或第二夹持组件3中,弹性件2-1与第一夹持组件2之间配合围成封闭结构,从而使得芯线始终位于第一夹持组件2内。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平行设置,且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底部均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的底部通过螺钉或一体成型式结构与底板1相连。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底座2-3,第一底座2-3上形成有多个圆弧槽2-4,圆弧槽2-4的开口朝上设置,圆弧槽2-4处用于放置线束,且圆弧槽2-4的结构不对线束造成影响。多个圆弧槽2-4沿第一夹持组件2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多个圆弧槽2-4朝向相同,弹性件2-1位于圆弧槽2-4上,圆弧槽2-4上形成有与弹性件2-1相适配的槽孔2-5,弹性件2-1侧边上设有弹簧片2-2,槽孔2-5的尺寸比弹性件2-1的侧边尺寸大,且槽孔2-5的尺寸小于弹性件2-1的侧边加弹簧片2-2的尺寸,在弹簧片2-2的作用下,弹性件2-1的侧边在通过槽孔2-5时,弹簧片2-2发生形变,而弹性件2-1的侧边在通过槽孔2-5后,弹簧片2-2发生回弹,从而将弹性件2-1与第一夹持组件2锁紧,底板1上形成有与槽孔2-5相连通的配合孔,弹性件2-1穿过配合孔。第二夹持组件3包括第二底座3-1和第三底座3-2,第二底座3-1与底板1相连,第三底座3-2位于第二底座3-1上,且第三底座3-2与第二底座3-1相连,格栅件3-3位于第二底座3-1和第三底座3-2内。格栅件3-3沿第二底座3-1或第三底座3-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格栅件3-3朝向相同,格栅件3-3由多跟横向筋条3-4和多跟纵向筋条3-5交叉形成,横向筋条3-4和纵向筋条3-5均为弹性元件,横向筋条3-4和纵向筋条3-5为皮筋。根据不同尺寸的线束,线束在穿过格栅件3-3时,格栅件3-3内格栅的尺寸可进行扩张,从而对线束的边圈进行束缚,从而使得线束在穿过第二夹持组件3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底板1的边角上形成有螺纹孔1-1,螺纹孔1-1上设有螺钉,用于对底板1的位置进行固定。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底板1,螺纹孔1-1,第一夹持组件2,弹性件2-1,弹簧片2-2,第一底座2-3,圆弧槽2-4,槽孔2-5,第二夹持组件3,第二底座3-1,第三底座3-2,格栅件3-3,横向筋条3-4,纵向筋条3-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束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相连通;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上设有与第一夹持组件(2)相适配的弹性件(2-1),弹性件(2-1)为开口朝下的U字形结构,且弹性件(2-1)侧边穿过第一夹持组件(2);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上形成有多个格栅件(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相连通;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上设有与第一夹持组件(2)相适配的弹性件(2-1),弹性件(2-1)为开口朝下的U字形结构,且弹性件(2-1)侧边穿过第一夹持组件(2);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上形成有多个格栅件(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平行设置,且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底部均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束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底座(2-3),第一底座(2-3)上形成有多个圆弧槽(2-4),圆弧槽(2-4)的开口朝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束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圆弧槽(2-4)沿第一夹持组件(2)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多个圆弧槽(2-4)朝向相同,弹性件(2-1)位于圆弧槽(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束线固定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诚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