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98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属于驾驶安全提醒技术领域,该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包括坐垫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箱,水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水口;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模块;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水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水箱和水泵等结构,在检测到司机仍然持续昏沉状态时,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水泵开关,使得水从水箱内抽出,通过喷头向司机脖子处雾化喷洒,提醒进入深度疲劳的司机从昏沉状态中醒来,避免车祸的发生,水箱内的水被喷完后,司机可从进水口往水箱内加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
本技术属于驾驶安全提醒
,具体涉及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根据英国汽车协会统计,英国车祸的死亡事故中,有10%是因司机疲劳驾驶引起的,同时有资料表明,高速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50%以上是由于长时间疲劳驾驶或所见目标单调使司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等原因造成的,疲劳驾驶可能影响驾驶员的警觉和安全驾驶能力,从而让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要降低交通意外的发生,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1320714553.4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驾驶座的颈枕防疲劳驾驶结构,包括座椅和按摩垫,所述座椅上部设置有符合人体工学的颈枕,所述座椅上通过固定件固定有按摩垫,所述按摩垫上设置有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上设置有按摩突起,所述颈枕上还设置有脉搏检测装置,所述脉搏检测装置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按摩垫一侧设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包括设置于座椅上的语音提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内设置的强度调节装置。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仅通过声光提醒和按摩加力无法治本,一些司机会因为深度疲劳而不自知,很快再次出现昏沉状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仅通过声光提醒和按摩加力无法治本,一些司机会因为深度疲劳而不自知,很快再次出现昏沉状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坐垫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箱,水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水口;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模块;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水箱相连接,且水泵的开关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头,喷头一端通过导管与水泵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坐垫的顶部设置有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为了便于提示疲劳驾驶,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包括靠垫、软垫和按摩捶,靠垫的一侧外壁粘接于坐垫的一侧外壁,软垫的底部外壁粘接于坐垫的顶部外壁,按摩捶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坐垫的底部内壁,按摩捶的开关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为了便于检测司机状态,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的圆周外壁套接有摄像头,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为了便于稳固检测结构,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吸盘。为了便于对司机进行语音提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播放器,播放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为了使得坐垫与机动车驾驶位相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两侧外壁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一侧外壁均系有连接带,两个连接带一端均系有同一个松紧带。为了便于支撑和收缩检测结构,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板,支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转动轴,转动轴的圆周外壁套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表面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钮,第一连接钮靠近支撑杆的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有水箱和水泵等结构,在检测到司机仍然持续昏沉状态时,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水泵开关,使得水从水箱内抽出,通过喷头向司机脖子处雾化喷洒,提醒进入深度疲劳的司机从昏沉状态中醒来,避免车祸的发生,水箱内的水被喷完后,司机可从进水口往水箱内加水。2、通过设置有播放器和按摩捶等结构,在检测司机为疲劳状态,需对司机进行提醒动作前,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播放器实现对司机进行语音提示,避免司机突然被吓到出现意外情况,靠垫和软垫起到减缓司机压力的作用,增加舒适度,当设备检测到司机出现疲劳状态时,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启动按摩捶的开关,按摩捶向上方高频率的顶起,通过捶打对司机起到提示疲劳驾驶,停车休息的作用。3、通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等结构,司机开车前,把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连接钮进行转动,使得第一伸缩杆与支撑杆分开,根据所需高度进行调节长短,然后在不妨碍驾车的空位进行调节第二伸缩杆,再把检测结构进行固定即可,不用时,分别收缩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然后通过第一连接钮转动,使得第一伸缩杆正好放置在支板上方,便于收起,不占用空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支撑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支撑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电路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坐垫;2-第一连接钮;3-第一伸缩杆;4-支撑杆;5-支板;6-连接带;7-播放器;8-靠垫;9-第二伸缩杆;10-固定座;11-摄像头;12-水箱;13-支撑座;14-吸盘;15-软垫;16-按摩锤;17-松紧带;18-控制模块;19-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坐垫1和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箱12,水箱1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水口;所述支撑座13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模块18;所述支撑座1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水箱12相连接,且水泵的开关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8电性连接;所述支撑座13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头19,喷头19一端通过导管与水泵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坐垫1的顶部设置有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司机仍然持续昏沉状态时,控制模块18电性连接控制水泵开关,使得水从水箱12内抽出,通过喷头19向司机脖子处雾化喷洒,提醒进入深度疲劳的司机从昏沉状态中醒来,避免车祸的发生,水箱12内的水被喷完后,司机可从进水口往水箱12内加水。具体的,所述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包括靠垫8、软垫15和按摩捶16,所述靠垫8的一侧外壁粘接于坐垫1的一侧外壁,所述软垫15的底部外壁粘接于坐垫1的顶部外壁,所述按摩捶16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坐垫1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1)和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箱(12),水箱(1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水口;所述支撑座(13)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模块(18);所述支撑座(1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水箱(12)相连接,且水泵的开关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8)电性连接;所述支撑座(13)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头(19),喷头(19)一端通过导管与水泵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坐垫(1)的顶部设置有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1)和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箱(12),水箱(1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水口;所述支撑座(13)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模块(18);所述支撑座(1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水箱(12)相连接,且水泵的开关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8)电性连接;所述支撑座(13)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喷头(19),喷头(19)一端通过导管与水泵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坐垫(1)的顶部设置有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缓和提示疲劳结构包括靠垫(8)、软垫(15)和按摩捶(16),靠垫(8)的一侧外壁粘接于坐垫(1)的一侧外壁,软垫(15)的底部外壁粘接于坐垫(1)的顶部外壁,按摩捶(16)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坐垫(1)的底部内壁,按摩捶(16)的开关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8)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疲劳驾驶的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固定座(10),两个固定座(10)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恩何忠礼罗漪澜林舜杰陈怡华袁讯金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