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31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包括支架、绗缝单元和移动料架;支架包括矩形框状的上支撑框;上支撑框的一对横向部的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脚;绗缝单元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状的绗缝支架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绗缝移动柱;一对绗缝移动柱分别前后移动设置在上支撑框的左右端面上;绗缝支架升降设置在一对绗缝移动柱上;绗缝支架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左右移动设置有绗缝机头;上支撑框的上端面固定有开口朝后设置的“凵”字形状的移动支撑架;移动支撑架的一对纵向部之间前后移动设置有下料框和上料框;下料框位于上料框的正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绗缝机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
技术介绍
绗缝机是一种用于床垫、床罩、棉被、被套等上线形图案的纺织机械。绗缝机是可以在三维立体空间内进行运动,尤其是电脑绗缝机出现以后,绗缝机的适用范围更广,生产效率更高。现有的绗缝机,都是依靠机头的运动来实现工作的。比如,在加工羽绒被时,羽绒被内的羽绒需要均匀地分布在被套中,否则影响其舒适性。因此,需要在羽绒被上缝制中缝。现有的缝制方法是通过上料机构将绗缝物送至绗缝机缝制。具体地,通过一对用于夹持绗缝物的绷框交替进行上料;当绗缝机连续作业时,换料工序和放置工序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且效率较慢。同时,绷框为固定结构,只能用于一种缝制物,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的绗缝机换料和放置浪费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包括支架、绗缝单元和移动料架;支架包括矩形框状的上支撑框;上支撑框的一对横向部的下端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绗缝单元(20)和移动料架(30);支架(10)包括矩形框状的上支撑框(11);上支撑框(11)的一对横向部的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脚(12);绗缝单元(20)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状的绗缝支架(21)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绗缝移动柱(22);一对绗缝移动柱(22)分别前后移动设置在上支撑框(11)的左右端面上;绗缝支架(21)升降设置在一对绗缝移动柱(22)上;绗缝支架(21)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左右移动设置有绗缝机头(25);上支撑框(11)的上端面固定有开口朝后设置的“凵”字形状的移动支撑架(13);移动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层料框的绗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绗缝单元(20)和移动料架(30);支架(10)包括矩形框状的上支撑框(11);上支撑框(11)的一对横向部的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脚(12);绗缝单元(20)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状的绗缝支架(21)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绗缝移动柱(22);一对绗缝移动柱(22)分别前后移动设置在上支撑框(11)的左右端面上;绗缝支架(21)升降设置在一对绗缝移动柱(22)上;绗缝支架(21)的水平部的下端面上左右移动设置有绗缝机头(25);上支撑框(11)的上端面固定有开口朝后设置的“凵”字形状的移动支撑架(13);移动支撑架(13)的一对纵向部之间前后移动设置有下料框(40)和上料框(30);下料框(40)位于上料框(30)的正下方;下料框(40)包括矩形框状的下料框本体(41);下料框本体(41)的一对纵向部之间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下支撑条(42);上料框(30)包括开口朝后设置的“凵”字形状的上料框本体(31);上料框本体(31)的一对纵向部之间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条(32);一对下支撑条(42)和一对上支撑条(3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夹子;上料框本体(31)的一对纵向部位于一对上支撑条(32)之间的部分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夹子;下料框本体(41)的一对纵向部位于一对下支撑条(42)之间的部分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夹子。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