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机的
,具体涉及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针织机导纱棒由固定块和导纱块结合构成,固定块和导纱块的连接方式欠佳,容易脱落,且导纱块由塑料制成,容易断纱、卡纱,同时,还容易磨损,影响针织精度,并且调节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不易产生断纱、卡纱现象,并且方便更换,调节方便的针织机用导纱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的针织机导纱棒容易断纱和卡纱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包括长方体状的底座和导纱装置;底座的左端成型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安装穿孔;底座的右端成型有前后贯穿的导孔;导孔内设置有导纱套;导纱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支撑座;支撑座的左部成型有移动槽并且移动槽的左端贯穿设置;移动槽的右侧壁成型为自右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倾斜面;移动槽的左端升降设置有驱动板;驱动板上左右弹性移动设置有驱动支撑板;驱动支撑板的右端成型有与移动槽的右侧壁配合的倾斜面;驱动支撑板的右端面抵靠住移动槽的右侧壁;驱动支撑板的前后端面分别与移动槽的前后侧壁接触;驱动支撑板的上端面上成型有竖直连接杆;竖直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长方体状的上支座;上支座的后端面上成型有L型状的后连杆;后连杆的右端竖直移动设置有方形柱状的升降连杆;升降连杆的下端枢接有导纱轮;导纱轮位于底座的后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底座的上端面左部枢接有升降螺栓;驱动板螺接在升降螺栓上;驱动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底座(10)和导纱装置(20);底座(10)的左端成型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安装穿孔(100);底座(10)的右端成型有前后贯穿的导孔(101);导孔(101)内设置有导纱套(30);导纱装置(20)包括长方体状的支撑座(21);支撑座(21)的左部成型有移动槽(210)并且移动槽(210)的左端贯穿设置;移动槽(210)的右侧壁成型为自右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倾斜面;移动槽(210)的左端升降设置有驱动板(24);驱动板(24)上左右弹性移动设置有驱动支撑板(23);驱动支撑板(23)的右端成型有与移动槽(210)的右侧壁配合的倾斜面;驱动支撑板(23)的右端面抵靠住移动槽(210)的右侧壁;驱动支撑板(23)的前后端面分别与移动槽(210)的前后侧壁接触;驱动支撑板(23)的上端面上成型有竖直连接杆(231);竖直连接杆(231)的上端固定有长方体状的上支座(26);上支座(26)的后端面上成型有L型状的后连杆(261);后连杆(261)的右端竖直移动设置有方形柱状的升降连杆(27);升降连杆(27)的下端枢接有导纱轮(28);导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底座(10)和导纱装置(20);底座(10)的左端成型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安装穿孔(100);底座(10)的右端成型有前后贯穿的导孔(101);导孔(101)内设置有导纱套(30);导纱装置(20)包括长方体状的支撑座(21);支撑座(21)的左部成型有移动槽(210)并且移动槽(210)的左端贯穿设置;移动槽(210)的右侧壁成型为自右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倾斜面;移动槽(210)的左端升降设置有驱动板(24);驱动板(24)上左右弹性移动设置有驱动支撑板(23);驱动支撑板(23)的右端成型有与移动槽(210)的右侧壁配合的倾斜面;驱动支撑板(23)的右端面抵靠住移动槽(210)的右侧壁;驱动支撑板(23)的前后端面分别与移动槽(210)的前后侧壁接触;驱动支撑板(23)的上端面上成型有竖直连接杆(231);竖直连接杆(231)的上端固定有长方体状的上支座(26);上支座(26)的后端面上成型有L型状的后连杆(261);后连杆(261)的右端竖直移动设置有方形柱状的升降连杆(27);升降连杆(27)的下端枢接有导纱轮(28);导纱轮(28)位于底座(10)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的双重调节的导纱棒,其特征在于:底座(10)的上端面左部枢接有升降螺栓(22);驱动板(24)螺接在升降螺栓(22)上;驱动支撑板(23)的左端成型有左右移动槽(230);左右移动槽(230)的前后侧壁分别成型有左右导向槽(231);驱动板(24)的前后两端分别左右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