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20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包括本体,本体中心设有中心孔(1),本体上端面为出油端面(3),本体的下端面为进油端面(2),本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进油孔(4),进油孔(4)设置在本体的一侧,进油端面(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5),进油口(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设置在进油端面(2)靠近进油孔(4)的一侧,出油端面(3)处设有出油槽(6),出油槽(6)的底面设有环形的第一阀线(6.1),第一阀线(6.1)将出油槽(6)的底面分隔为环形的靠近中心孔(1)设置的回油槽(6.2)以及环形的缓冲槽(6.3),进油孔(4)对应设置在缓冲槽(6.3)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减震器承受大侧向力时仍旧能保证油口的油液流通面积的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
本技术涉及车辆减震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
技术介绍
汽车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避震系统中的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往复跳跃的。减震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筒内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或车身与车桥间受震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和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现有技术的减震器的阀座与活塞杆配合,阀座的端面处周向设置多个油口,油液从油口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进入以进行供油,当减震器承受较大侧向力时,活塞杆倾斜的一面的油口的进油流通面积会减小,从而导致油液的进入量变小,减震器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减震器承受大侧向力时仍旧能保证油口的油液流通面积的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本体上端面为出油端面,所述本体的下端面为进油端面,所述本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进油孔,所述进油孔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油端面的侧壁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设置在进油端面靠近进油孔的一侧,所述出油端面处设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的底面设有环形的第一阀线,所述第一阀线将出油槽的底面分隔为环形的靠近中心孔设置的回油槽以及环形的缓冲槽,所述进油孔对应设置在缓冲槽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进油端面的进油口集中在进油端面的一侧,当减震器承受较大侧向力而导致活塞杆倾斜时,进油口与进油孔相通,进油口集中在进油孔的一侧,油液流通面积不会变化,避免在侧向力过大时进油量减小而影响阻尼减震性能,且通过阀线将出油槽的底面分隔出缓冲槽,供油液在通过进油孔之后实现缓冲,以及回油槽,用于将有出油端面想进油端面的油液进行缓冲以及泄压,从而提高整个减震器运行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出油槽的外圈处设有第二阀线,所述第一阀线和第二阀线共面,所述第一阀线和第二阀线配合对阀片进行支撑。优选的,所述出油端面位于中心孔处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本体位于回油槽处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阀线包括朝向缓冲槽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回油槽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处凹陷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高于第一限位面设置。优选的,所述出油槽的侧壁设有沿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凸块,所述凸块的端面与出油端面平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本体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E处的本体放大结构示意图。1、中心孔;2、进油端面;3、出油端面;3.1、第一限位面;4、进油孔;5、进油口;6、出油槽;6.1、第一阀线;6.1.1、第一侧壁;6.1.2、第二侧壁;6.1.3、第二限位面;6.2、回油槽;6.3、缓冲槽;6.4、第二阀线;6.5、凸块;7、回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心设有中心孔1,所述本体上端面为出油端面3,所述本体的下端面为进油端面2,所述本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进油孔4,所述进油孔4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油端面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5,所述进油口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设置在进油端面2靠近进油孔4的一侧,所述出油端面3处设有出油槽6,所述出油槽6的底面设有环形的第一阀线6.1,所述第一阀线6.1将出油槽6的底面分隔为环形的靠近中心孔1设置的回油槽6.2以及环形的缓冲槽6.3,所述进油孔4对应设置在缓冲槽6.3处。其中,所述出油槽6的外圈处设有第二阀线6.4,所述第一阀线6.1和第二阀线6.4共面,所述第一阀线6.1和第二阀线6.4配合对阀片进行支撑,两个阀线配合提供阀片的接触面,从而使得阀片稳定贴合。其中,所述出油端面3位于中心孔1处设有第一限位面3.1,所述本体位于回油槽6.2处设有回油孔7,所述回油孔7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阀线6.1包括朝向缓冲槽6.3设置的第一侧壁6.1.1以及朝向回油槽6.2设置的第二侧壁6.1.2,所述第二侧壁6.1.2处凹陷设有第二限位面6.1.3,所述第二限位面6.1.3高于第一限位面3.1设置,活塞杆配合在本体的中心孔1内,会有一部分油液从活塞杆和中心孔1的配合间隙内渗出,通过将第二限位面6.1.3设置高于第一限位面3.1,于是第二限位面6.1.3在配合设置限位结构后高于第一限位面3.1,中心孔1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与回油槽6.2连通,可以使得渗出的油液能够进入回油槽6.2然后继续进入到油液循环。其中,所述出油槽6的侧壁设有沿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凸块6.5,所述凸块6.5的端面与出油端面3平齐,凸块6.5与出油端面3平齐以提高出油端面3的支撑面积,且凸块6.5相当于加强筋,可以提高支撑力。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心设有中心孔(1),所述本体上端面为出油端面(3),所述本体的下端面为进油端面(2),所述本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进油孔(4),所述进油孔(4)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油端面(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5),所述进油口(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设置在进油端面(2)靠近进油孔(4)的一侧,所述出油端面(3)处设有出油槽(6),所述出油槽(6)的底面设有环形的第一阀线(6.1),所述第一阀线(6.1)将出油槽(6)的底面分隔为环形的靠近中心孔(1)设置的回油槽(6.2)以及环形的缓冲槽(6.3),所述进油孔(4)对应设置在缓冲槽(6.3)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心设有中心孔(1),所述本体上端面为出油端面(3),所述本体的下端面为进油端面(2),所述本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进油孔(4),所述进油孔(4)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油端面(2)的侧壁设有进油口(5),所述进油口(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设置在进油端面(2)靠近进油孔(4)的一侧,所述出油端面(3)处设有出油槽(6),所述出油槽(6)的底面设有环形的第一阀线(6.1),所述第一阀线(6.1)将出油槽(6)的底面分隔为环形的靠近中心孔(1)设置的回油槽(6.2)以及环形的缓冲槽(6.3),所述进油孔(4)对应设置在缓冲槽(6.3)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侧向力减震器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槽(6)的外圈处设有第二阀线(6.4),所述第一阀线(6.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赛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骏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