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60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反射玻璃。所述减反射玻璃包括玻璃基体,在所述玻璃基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起伏的丘陵形貌层,所述丘陵形貌层与玻璃基体为一整体,所述丘陵形貌层是由沿Z轴方向的若干丘陵凸起微结构构成,所述丘陵凸起微结构为非规则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反射玻璃所具有起伏丘陵形貌的表面能够显著降低光反射率,并显著增强了光的透过率,提高了其透视效果,而且光学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反射玻璃
本技术属于玻璃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减反射玻璃
技术介绍
玻璃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都存在着联系,玻璃行业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十一五”规划中也对玻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也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来规范玻璃行业的健康发展。玻璃由于其本身具有透明性、耐高温等特点,因此,玻璃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玻璃在保护装置、装潢、光学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两种介质界面折射率发生突变,光在两种介质内传播速度不一致,因而发生反射是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玻璃的透光特性,当光照射玻璃表面时,光也会发生折射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现象。而入射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必然降低了光的透过率。虽然在某些应用场景需要提高光的反射率,但是玻璃应用于透明保护产品中时,则光的反射是不利因素,不仅会造成光的透过率降低,从而影响了玻璃的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而且此种应用场景光的反射现象还会造成眩光现象,从而会引起观察者的视觉不适或视觉操作绩效下降。而且随着玻璃在电子产品如通信产品和太阳电池等领域应用的不断加强,对降低玻璃的光反射现象和提高光透过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玻璃行业为了降低玻璃的光反射现象和提高光透过率也一直在做不断的改进,如目前公开了技术当中,一类是通过在玻璃本体表面贴合功能膜层,以实现降低玻璃的反射率和提高玻璃的光透过率,具有代表性的是如通过在玻璃表面镀多层氧化物薄膜或者形成具有微结构的光学树脂功能层。但是这种方法由于增大了玻璃总体厚度,一方面影响了光的透光性,如目前公开的采用氧化钛和二氧化硅薄膜交替沉积镀膜的增透膜的最大反射率只能达到下降到2%,且镀传统增透膜的玻璃在强光下无法清晰的显示图案和文字,会出现眩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该增透膜是通过事后形成于玻璃表面,其与玻璃表面结合强度不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从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该增透膜的增透效果逐渐丧失,对于大于1*1米大尺寸表面采用沉积镀膜无法控制镀膜的均匀性,大尺寸镀膜还需要专用定制设备,其制造成本非常昂贵,大大制约了降低玻璃的光反射技术的普及性和各领域诉求的满足。另一类是直接对玻璃表面进行改造处理,如对玻璃表面采用加工处理,如包括湿法刻蚀、等离子刻蚀技术、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和激光加工技术等。但是现有的该些方法加工获得的增透玻璃的抗反射和增透效果依然不理想,而且存在难控制或成本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所述不足,提供一种减反射玻璃,以解决现有化减反射玻璃存在抗反射和增透效果不理想或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反射玻璃。所述减反射玻璃包括玻璃基体,在所述玻璃基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起伏的丘陵形貌层,所述丘陵形貌层与玻璃基体为一整体,所述丘陵形貌层是由沿Z轴方向的若干丘陵凸起微结构构成,所述丘陵凸起微结构为非规则分布;所述丘陵形貌层包含RSm范围为38μm~300μm、Rz范围为0.075μm~9.2μm、Rp范围为0.007μm~3.3μm的丘陵形貌减少眩光和减少反射区域;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或减少反射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0.1%~2.5%。优选地,单个所述凸起微结构呈现塔形结构,相邻所述丘陵凸起微结构的底部互相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丘陵形貌层的化学组成与所述玻璃基体完全一致。优选地,所述丘陵形貌层包含RSm范围为38μm~250μm、Rz范围为0.1μm~9.2μm、Rp范围为0.015μm~3.3μm的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和减少反射区域;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或减少反射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0.1%~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丘陵形貌层的Ra范围为9nm-15nm。优选地,所述减反射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且所述减反射玻璃的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550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8%~99.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7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7%~99.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25-37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93%~99.9%;或所述减反射玻璃的仅有一个表面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且所述减反射玻璃的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550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4%~95.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7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3%~95.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25-37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89%~95.9%。具体地,所述减反射玻璃为微晶玻璃,且其两个表面同时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和其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200-32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94%~99.9%;或所述减反射玻璃为微晶玻璃,且其仅有一个表面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和其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200-32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90%~95.9%。具体地,所述减反射玻璃为有碱玻璃或无碱玻璃,且其两个表面同时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和其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550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5%~99.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7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4%~99.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25-37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90%~99.9%;或所述减反射玻璃为有碱玻璃或无碱玻璃,且其仅有一个表面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且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550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1%~95.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7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0%~95.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25-37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86%~95.9%。具体地,所述减反射玻璃为石英玻璃,且其两个表面同时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和其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200-32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0%~99.9%;或所述减反射玻璃为石英玻璃,且其仅有一个表面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和其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200-32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86%~95.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减反射玻璃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起伏的丘陵形貌层结构,而且通过控制所述丘陵形貌层中的微结构特性,显著降低了所述减反射玻璃的反射率,如可以将光反射率降低至0.1%~2.5%,一方面有效显著增强了光的透过率,提高了其透视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有效避免眩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减反射玻璃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减反射玻璃的原子力显微镜三维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玻璃包括玻璃基体,在所述玻璃基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起伏的丘陵形貌层,所述丘陵形貌层与玻璃基体为一整体,所述丘陵形貌层是由沿Z轴方向的若干丘陵凸起微结构构成,所述丘陵凸起微结构为非规则分布;所述丘陵形貌层包含RSm范围为38μm~300μm、Rz范围为0.075μm~9.2μm、Rp范围为0.007μm~3.3μm的丘陵形貌减少眩光和减少反射区域;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或减少反射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0.1%~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玻璃包括玻璃基体,在所述玻璃基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起伏的丘陵形貌层,所述丘陵形貌层与玻璃基体为一整体,所述丘陵形貌层是由沿Z轴方向的若干丘陵凸起微结构构成,所述丘陵凸起微结构为非规则分布;所述丘陵形貌层包含RSm范围为38μm~300μm、Rz范围为0.075μm~9.2μm、Rp范围为0.007μm~3.3μm的丘陵形貌减少眩光和减少反射区域;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或减少反射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0.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凸起微结构呈现塔形结构,相邻所述丘陵凸起微结构的底部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丘陵形貌层的化学组成与所述玻璃基体完全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丘陵形貌层包含RSm范围为38μm~250μm、Rz范围为0.1μm~9.2μm、Rp范围为0.015μm~3.3μm的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和减少反射区域;所述丘陵形貌减少眩光或减少反射区域的反射率范围为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丘陵形貌层的Ra范围为9nm-15nm。


6.根据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且所述减反射玻璃的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550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8%~99.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7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7%~99.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25-375nm时,入射光的平均透过率范围为93%~99.9%;

所述减反射玻璃的仅有一个表面具有所述丘陵形貌层,且所述减反射玻璃的厚度小于1.1mm,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550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4%~95.9%;射向所述丘陵形貌层表面的入射光为375nm时,入射光的透过率范围为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谈宝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