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51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0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包括框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水平固定有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所述上支撑梁的上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梁的下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还包括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设置有插线排,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电缆线缠绕到上下对应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缆线大负荷通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卷线盘中心产生热量,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放出全部的电缆,使用多少放多少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
本技术涉及电力行业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
技术介绍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圆形低压400V移动电缆卷线盘(俗称线滚子)的应用越来越多,不论是三相电或者是两相电移动电缆卷线盘,都在各种工作环境中有各种应用,比如在日常工作中的工程施工和抢险救灾中的电动工具、应急照明、各种电器的临时电源供应等等。目前使用的线滚子材质是铁质的,在装卸车过程中很耐粗暴使用,而且价格适中,因此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市面上普通圆形铁质移动电缆卷线盘通电后有中心过热问题,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定论,当线盘上有一定电线的时候中心发热情况尤其明显。为了避免这种发热现象,大家在使用这种线盘时候都尽量把电缆线全放出来,不然大电流大负荷情况下线盘中间会很热。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电缆卷线盘,使用本技术,在电缆线大负荷通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卷线盘中心产生热量,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放出全部的电缆,使用多少放多少即可。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包括框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水平固定有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所述上支撑梁的上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梁的下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还包括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设置有插线排,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电缆线缠绕到上下对应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r>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进一步的,位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在所述支撑架内固定有辅助支撑架。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形状为“十”字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后部设置有两块立板,两块所述立板均与所述支撑架相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立板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支撑架固定。进一步的,两块所述立板的底部设置有一块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立板相垂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来圆形铁质电缆线盘的结构,采用支撑架和安装板组合的方式来缠绕电缆线,破坏了原来电缆线盘的螺旋结构,这种方式即使是在电缆通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卷线盘中心产生热量,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放出全部的电缆,使用多少放多少即可,减轻了劳动强度;(2)本技术电缆线盘的本体是支撑架,架体为长方形,且在架体内设置有辅助支撑架,整个结构比较牢固,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3)本技术电缆线盘结构简单、成本低,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进行操作;(4)在架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方便了电缆卷线盘的移动。此外,本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将电缆线去掉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支撑架,2为上固定板,3为上支撑梁,4为辅助支撑架,5为下支撑梁,6为下固定板,7为移动轮,8为插头,9为插线排,10为电缆线,11为立板,12为水平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包括框型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内水平固定有上支撑梁3和下支撑梁5,所述上支撑梁3的上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上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2与所述支撑架1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梁5的下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下固定板6,所述下固定板6与所述支撑架1平行设置,所述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还包括电缆线10,所述电缆线10的一端设置有插线排9,所述电缆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8,所述电缆线10缠绕到上下对应的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上。绕线时,将电缆线10依次绕过上固定板2的背部及相对应的下固定板6的背部,这样绕过多圈后,再将电缆线10绕过相邻一侧的上固定板2的背部及相对应的下固定板6的背部,直至将电缆线10全部绕完(图1中仅显示了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绕了一圈,实际应用中,根据电缆线的长度进行绕线,直至将电缆线全部绕在卷线盘上)。然后将插线排9固定在支撑架1上;使用本技术时,将本使用新型推至现场,手动操作对缠绕在卷线盘上的电缆线10进行放线至需要的长度,将插头8插在电源上,将设备插在插线排9上,即实现了设备与电源之间的连接。本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来圆形铁质电缆线盘的结构,采用支撑架1和固定板组合的方式来缠绕电线,破坏了原来电缆线盘的螺旋结构,这种方式即使是在电缆通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卷线盘中心产生热量,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放出全部的电缆,使用多少放多少即可,减轻了劳动强度。本技术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也可以为梯形板。为了方便将本技术移动直需要的位置,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7,当需要移动卷线盘时,直接用手拉着支撑架1行走即可,如同拉动行李箱一样,无需手提或搬动卷线盘。为了增加整个支撑架1的强度,提高支撑架1的抗冲击性,位于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之间在所述支撑架1内固定有辅助支撑架4,所述辅助支撑架4的形状为“十”字形,即两根支撑杆以十字交叉的形状固定在支撑架1内;除此之外,两根支撑杆也可以以斜形交叉的形状固定在支撑架1内,也可以增加支撑杆的数量来达到提高支撑架1牢固度的目的。所述支撑架1的后部设置有两块立板11,两块所述立板11均与所述支撑架1相垂直。设置立板11的目的是使卷线盘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平衡,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立板11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支撑架1固定。两块所述立板11的底部设置有一块水平板12,所述水平板12与所述立板11相垂直。本技术的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使采用2mm厚的塑料绝缘板制成的外形一样的结构,然后用环氧树脂胶分别层压在上支撑梁3和下支撑梁5上即可。插线排也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在辅助支撑梁上。移动轮7采用的是普通的塑料轮子,轮子直径为8mm,直接用螺丝固定在支撑架1的底部。本技术为防止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的普通圆形铁质电缆线盘中心过热问题,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定论,确定其发热原因,破坏其螺旋结构,重新设计绕线的方式,而重新设计的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在电缆线10允许的负荷范围内,就算是只放出一点电缆线,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内水平固定有上支撑梁(3)和下支撑梁(5),所述上支撑梁(3)的上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上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2)与所述支撑架(1)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梁(5)的下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下固定板(6),所述下固定板(6)与所述支撑架(1)平行设置,所述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还包括电缆线(10),所述电缆线(10)的一端设置有插线排(9),所述电缆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8),所述电缆线(10)缠绕到上下对应的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缆卷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内水平固定有上支撑梁(3)和下支撑梁(5),所述上支撑梁(3)的上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上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2)与所述支撑架(1)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梁(5)的下部固定有一组水平并排布置的下固定板(6),所述下固定板(6)与所述支撑架(1)平行设置,所述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还包括电缆线(10),所述电缆线(10)的一端设置有插线排(9),所述电缆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8),所述电缆线(10)缠绕到上下对应的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缆卷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7)。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靖华张嵩尹衍武董伟郭雁丽尹良刘勇廉旭杜鑫袁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肥城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