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3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前叉、设置在所述前叉下端的前轮、设置在所述前叉上部的车把、后车身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车身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所述前叉下端两侧还包括有脚踏板,所述前叉与所述前轮设有与所述脚踏板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两个所述后轮分别通过调节杆固定在所述滑行踏板的后轮轴两侧,所述调节杆有一部分置于后轮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具有滑板车、平衡车、三轮车三种使用状态,功能丰富、趣味性强;一车三用节省了购车成本,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童车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使用,延长了童车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童车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童车。
技术介绍
童车是时下一种时尚的运动休闲工具,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童车有各种类型,它们作为儿童的玩具不仅可以给儿童带来童年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儿童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童车同样可以作为儿童出门时的代步工具,消除了父母在外长时间抱孩子的劳累;儿童在骑童车的过程中增加了运动量,进一步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市场上现有的不同种类的童车一般对应相应年龄的儿童使用,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现有的童车只能承担儿童滑行或骑行一个作用,功能单一,时间长了容易失去趣味性;二、外出时,若只带滑板车出行,孩子长时间站立滑行容易疲劳,没有座椅随时可以进行休息;三、家长在儿童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需要为他们准备各种童车用于娱乐和锻炼,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渐渐丧失去原有童车的兴趣,造成童车购买成本大而使用寿命短;四、对于已经不用的多辆童车,放在房间内占据空间大,丢弃又会造成浪费资源,难以处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童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前叉、设置在所述前叉下端的前轮、设置在所述前叉上部用于控制所述前轮转向的车把、前部与所述前叉相对转动连接的后车身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车身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所述后车身包括立挡板和滑行踏板,所述滑行踏板尾端为后轮轴,两个所述后轮分别通过调节杆固定在所述后轮轴两侧,调节杆有一部分置于所述后轮轴中。优选的,所述滑行踏板包括踏板盖和第一容置腔。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腔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前端有限位缺口。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与所述限位缺口尺寸相适应。优选的,所述限位销中间有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腔两侧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适应的凸块,所述凸块置于所述滑槽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腔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有多块。优选的,所述限位销一侧设有隔板,另一侧为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前叉下端两侧还包括有脚踏板,所述前叉与所述前轮设有与所述脚踏板对应的安装孔。优选的,所述踏板盖表面布满防滑纹;所述立挡板为弧形,包括座椅面和挡板面,所述座椅面上设有软坐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当童车的滑行踏板的踏板面朝上而立档板的坐椅面朝下时,童车可作为滑板车使用;当儿童长时间站立滑行感到疲劳时,转动立档板使坐椅面朝上,立档板变为可坐立的座椅,童车可作为儿童平衡车使用;在前轮两侧安装上脚踏板,童车可作为儿童三轮车使用;童车具有三种使用状态,功能丰富,趣味性强。二、限位销两侧均设有隔板,限制了限位销的左右位移;限位销中间有滑槽,第一容置腔内侧壁有置于滑槽中的凸块,通过滑槽和凸块的配合,限位销可以前后移动;调节杆上有限位槽,限位销前端有限位缺口,限位槽的宽度与限位缺口的尺寸相适应,限位销向前移动时,限位缺口可正好卡在限位槽中,从而固定住调节杆;当童车变为儿童三轮车使用时,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定性,拨动限位销使其向后移动,限位缺口离开限位槽,将调节杆从后轮轴中拉出合适的长度,再将限位销向前推卡住调节杆上的另一限位槽进行固定,两边的调节杆伸长之后,两个后轮和前轮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底边变长,保证了儿童在蹬脚踏板前行时的稳定性,防止侧翻,提高了安全性能;三、滑行踏板内部的第一容置腔用来存放三轮车的脚踏板,内部多块隔板可卡住脚踏板,有效防止脚踏板在第一容置腔内到处移动;脚踏板因此可以无需占用额外空间,出行时可随时将脚踏板拿出安装,取用方便;四、童车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使用,使用寿命长,一车三用节约了购车成本,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五、一辆车放在家里占用空间小,孩子长大了也可以将童车送给弟弟妹妹重复利用,无需丢弃,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作为三轮车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作为滑板车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作为平衡车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作为三轮车使用时调节杆变化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滑行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的限位销和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多功能童车的调节杆在后轮轴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童车,如图1所示,包括前叉1、设置在前叉1下端的前轮11、设置在前叉1上部用于控制前轮11转向的车把12、前部与前叉1相对转动连接的后车身2以及设置于后车身2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21,后车身2包括立挡板22和滑行踏板23,如图4和图7所示,滑行踏板23尾端为后轮轴3,两个后轮21分别通过调节杆24固定在后轮轴3两侧,调节杆24有一部分置于后轮轴3中;如图7所示,后轮轴3内壁两侧均设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调节杆24的直径,限位块31保证调节杆24在后轮轴3中滑动时不会偏离位置造成童车尾端不稳。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滑行踏板23包括踏板盖231和第一容置腔232,将踏板盖231朝上打开,可看见第一容置腔232,第一容置腔232即为滑行踏板23的内部空间,起到一定的存储作用。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容置腔232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销25,限位销25前端有限位缺口252。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调节杆24上等距设有限位槽241,限位槽241的宽度与限位缺口252的尺寸相适应,限位销25向前滑动时,限位缺口252正好卡在限位槽241中,从而固定住调节杆24。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限位销25中间有滑槽251。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容置腔232两侧设有与滑槽251相适应的凸块253,凸块253置于滑槽251中,通过滑槽251和凸块253的配合,限位销25可以前后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销25向前移动时,限位缺口252可正好卡在限位槽241中,从而固定住调节杆24;如图5和图6所示,当童车变为儿童三轮车使用时,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定性,拨动限位销25使其向后移动,限位缺口252离开限位槽241,结合图图5、图6和图7所示,拉出调节杆24,调节杆因为有两侧的限位块31而不会轻易移位,当调节杆24的另一限位槽241到达限位缺口252对应的位置时,意味着调节杆24到达合适的位置,再将限位销25向前推卡住调节杆24上的另一限位槽241上,调节杆24和限位销25均固定住。如图4所示,两边的调节杆24伸长之后,两个后轮21和前轮11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底边变长,保证了儿童在蹬脚踏板13前行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前叉(1)、设置在所述前叉(1)下端的前轮(11)、设置在所述前叉(1)上部用于控制所述前轮(11)转向的车把(12)、前部与所述前叉(1)相对转动连接的后车身(2)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车身(2)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21),所述后车身(2)包括立挡板(22)和滑行踏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踏板(23)尾端为后轮轴(3),两个所述后轮(21)分别通过调节杆(24)固定在所述后轮轴(3)两侧,调节杆(24)有一部分置于所述后轮轴(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前叉(1)、设置在所述前叉(1)下端的前轮(11)、设置在所述前叉(1)上部用于控制所述前轮(11)转向的车把(12)、前部与所述前叉(1)相对转动连接的后车身(2)以及设置于所述后车身(2)底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21),所述后车身(2)包括立挡板(22)和滑行踏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踏板(23)尾端为后轮轴(3),两个所述后轮(21)分别通过调节杆(24)固定在所述后轮轴(3)两侧,调节杆(24)有一部分置于所述后轮轴(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踏板(23)包括踏板盖(231)和第一容置腔(2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32)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销(25),所述限位销(25)前端有限位缺口(2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4)上设有限位槽(241),所述限位槽(241)的宽度与所述限位缺口(252)的尺寸相适应。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咪咪羊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