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儿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32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儿童车,包括把手、车体、前轮、后轮架、后轮和座椅,所述把手、前轮、后轮架和座椅均与车体连接,后轮与后轮架连接,前轮由脚踏、脚踏连接装置和轮体组成,脚踏连接装置安装在轮体上,脚踏连接装置至少设有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脚踏与一号连接部或二号连接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儿童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车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儿童车。
技术介绍
儿童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乘骑玩具,通常包括前驱动脚踏车、滑板车以及链传动小自行车,这些儿童车能够锻炼孩子的操控和平衡能力,因此,深受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孩子们的家长所喜爱,市场上常见的儿童车大多功能单一,如前驱脚踏车适用较小年龄段的儿童所使用,而滑板车只适用于较大年龄段的儿童所使用,这种分类别和年龄段使用的童车虽然清楚地划分了使用者的适宜年龄,但在孩童成长的过程中,当超过适用年龄或者不喜欢玩时,就会造成儿童车的闲置浪费,不仅占用房间大量的搁置空间,由于还需要再行添置新的童车,还增加了家庭的开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后轮折叠以及脚踏的移位,可变形为平衡车、滑步车和三轮车三种车型,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同时,利用前轮内的脚踏连接装置,能快速的将脚踏在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之间切换,或者将脚踏安装在脚踏固定件上,实现三种车型的快速切换。本技术为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儿童车。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儿童车,包括把手、车体、前轮、后轮架、后轮和座椅,所述把手、前轮、后轮架和座椅均与车体连接,后轮与后轮架连接,前轮由脚踏、脚踏连接装置和轮体组成,脚踏连接装置安装在轮体上,脚踏连接装置至少设有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脚踏与一号连接部或二号连接部相连接。通过后轮折叠以及脚踏的移位,可变形为平衡车、滑步车和三轮车三种车型,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同时,利用前轮内的脚踏连接装置,能快速的将脚踏在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之间切换,或者将脚踏安装在脚踏固定件上,实现三种车型的快速切换。进一步的,所述脚踏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弹性件,连接件与轮体连接,连接件和弹性件位于轮体内部,连接件可相对轮体移动,弹性件与连接件相连,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均设置在连接件上。进一步的,所述内连接件上还设置有推板。通过外露的推板,上下推动即可拆装脚踏,方便操作。进一步的,所述脚踏包括踏板和连杆,踏板与连杆相连,连杆上设置环槽,连杆通过环槽与一号连接部或二号连接部相连接,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均为葫芦孔。优选的,还包括把手转向装置和后轮架转向装置,把手转向装置一端与车体连接,另一端与把手连接,把手通过把手转向转置可实现与车体的相对运动;后轮架转向装置一端与车体连接,另一端与后轮架连接,后轮架通过后轮架转向转置可实现与车体的相对运动。把手可以前后调节,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以及不同的骑行姿势。优选的,还包括座椅调节装置,座椅调节装置与座椅连接,座椅通过座椅调节装置可实现与车体的相对运动。座椅高度可调,用来适用不同身高的儿童。优选的,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与车体或座椅连接。后置推杆,秒变小推车,实现推骑滑多功能转换。优选的,还包括灯光组件、喷射组件、音乐组件和脚踏固定件,喷射组件与车体尾部固定,脚踏固定件与车体固定,脚踏可拆卸地与脚踏固定件连接,音乐组件和灯光组件固定在车体内。内置音乐灯光芯片和喷雾或喷泡泡装置,LED炫彩灯光,伴随音乐不断闪烁,尾部可有灯光喷雾或泡泡,增加娱乐性。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本技术通过后轮折叠以及脚踏的移位,可变形为平衡车、滑步车和三轮车三种车型,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同时,利用前轮内的脚踏连接装置,能快速的将脚踏在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之间切换,或者将脚踏安装在脚踏固定件上,实现三种车型的快速切换。2、本技术把手可以前后调节,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以及不同的骑行姿势。3、本技术的脚踏位置可变。脚踏放置于前轮中间两孔位置,用作固定踏板,可用于小朋友歇脚;脚踏放置于前轮对角对称位置,可当一般脚踏使用,驱动车子前行;脚踏可收起,使车子更简洁。4、本技术内置音乐灯光芯片和喷雾或喷泡泡装置,LED炫彩灯光,伴随音乐不断闪烁,尾部可有灯光喷雾或泡泡,增加娱乐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三轮车形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衡车形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滑步车形态示意图;图4为前轮爆炸图;图5为后轮转向装置剖视图;图6为把手转向装置剖视图;图7为座椅调节装置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5的前轮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至6所示,一种多功能儿童车,包括把手1、车体3、前轮4、后轮架7、后轮8、座椅6、把手转向装置2和后轮架转向装置71,所述前轮4和座椅6均与车体连接,把手1通过把手转向装置2与车体3连接,后轮8与后轮架7连接,后轮架7通过后轮架转向装置71与车体3连接,车体3尾部设置脚踏固定架14,脚踏固定架14采用塑胶材质并且内径小于脚踏5的外径。如图4所示,前轮4由脚踏5、脚踏连接装置、轮体46和轮盖47组成;轮体46上开设2个方孔和2个导轨45,方孔分别位于轮体46中部和边部,导轨45位于轮体46两侧,脚踏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弹簧42,连接件包括外连接件41和内连接件43,外连接件41与轮体46连接,内连接件43位于外连接件41内并且与导轨45连接,弹簧42一端连接内连接件43顶部,弹簧42另一端连接外连接件41内壁,外连接件41上设置2个圆孔,内连接件43上设置2个葫芦孔以及推板44,外连接件41的圆孔、内连接件43的葫芦孔和轮体46的方孔三者位置相互配合,推板44外露出轮盖47;脚踏5包括踏板51和连杆52,踏板51与连杆52相连,连杆52上设置环槽53;如图5所示,后轮转向装置71包括带复位弹簧的提把72和转轴73,后轮架7和车体3通过转轴连接,车体3内安装带复位弹簧的提把72,后轮架7上设置插孔74,提把72与插孔74连接;如图6所示,把手转向装置2包括带复位弹簧的把手杆21和设置有把手槽23的固定块22。使用时,初始为三轮车形态或滑步车形态,需要前后调节把手1时,通过提拉把手杆21,将其放入固定块22的不同把手槽23内即可实现。需要将车型变换为平衡车形态,通过提拉提把72,将提把72从插孔74中拉出,然后可以旋转后轮架7,将两个后轮架7旋转到位后,放下提把72,提把72落入后轮架7上的另一插孔74中即可实现。需要将车型在三轮车形态与滑步车形态间切换时,通过上移动推板44,内连接件43在外连接件41内上移动,由于内连接件43葫芦孔的窄部可锁紧环槽53,则内连接件43上移时,43葫芦孔的窄部与环槽53脱离,脚踏5可拿出并安装到前轮4中部或前轮4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车体、前轮、后轮架、后轮和座椅,所述把手、前轮、后轮架和座椅均与车体连接,后轮与后轮架连接,前轮由脚踏、脚踏连接装置和轮体组成,脚踏连接装置安装在轮体上,脚踏连接装置至少设有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脚踏与一号连接部或二号连接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车体、前轮、后轮架、后轮和座椅,所述把手、前轮、后轮架和座椅均与车体连接,后轮与后轮架连接,前轮由脚踏、脚踏连接装置和轮体组成,脚踏连接装置安装在轮体上,脚踏连接装置至少设有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脚踏与一号连接部或二号连接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弹性件,连接件与轮体连接,连接件和弹性件位于轮体内部,连接件可相对轮体移动,弹性件与连接件相连,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均设置在连接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推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包括踏板和连杆,踏板与连杆相连,连杆上设置环槽,连杆通过环槽与一号连接部或二号连接部相连接,一号连接部和二号连接部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杭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飞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